基于扬州西华门历史街区改造浅谈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论文_彭悦,杨鹏程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11816

摘要: 基于所做扬州西华门历史街区改造方案,运用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相关知识,对方案进行重新分析与反思,总结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不同角度的知识和技巧融会贯通,使得建筑设计更加全面合理。

关键词: 规划 街区 建筑 扬州西华门

从规划的角度看,城市和片区包括建筑、道路和绿化等要素;从建筑设计的角度看,一处建筑设计在总图设计时同样需要考虑建筑周边道路和绿化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规划与建筑存在一定相通的地方。扬州西华门历史街区改造方案是针对扬州西华门地区一个片区的改造设计,既包含规划的内容,也涉及建筑单体的设计。设计者均为建筑专业出身,现运用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相关知识来重新分析该方案,让方案得到进一步优化的同时也对建筑设计总结出更全面合理的设计思路。

1 扬州西华门历史街区改造方案介绍

1.1 方案背景概况

该项目地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城北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蜀冈以北,唐子城遗址西侧。基地西侧为平山北路,南侧为鉴真佛学院,东侧为唐子城西城濠西岸的平山茶场茶园,基地北侧为低层住宅组团和农田。基地周边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从基地可以快捷到达、唐子城遗址、平山堂、瘦西湖。基地西侧为“万科城”目前部分交付,本项目用地内的城堡路西接万科金街、东连唐子城西华门遗址。基地内现存建筑多以七八十年代的老厂房、住宅、农宅及其附属建筑为主。基地内现存建筑建筑规划布局混乱,功能分区不合理,建筑形式陈旧,破损严重,道路交通系统不清晰,可进入性较差,景观环境较差,同时建筑违章现象普遍,亟待解决。该项目基地地处多种文化资源辐射的态势中,易于延续扬州古城历史文化,提升城市价值,形成能够与蜀冈、瘦西湖景区在建筑风格和空间尺度上相协调的文化街区,丰富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如图1)。

图1 项目鸟瞰

1.2 规划设计思路

该方案设计灵感源自基地东部的平山茶场,功能上延伸西部的万科金街商业功能,人文上延续南部鉴真佛学院的文化氛围,意在创建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街区,分为以棋茶、琴茶、茶具、饮酒、文墨、渔具为主题的六大商业功能区,禅宿、精品客栈、公寓式宾馆三大住宿功能区,厂房改造的办公区和茶文化展览馆,以及沿河的商业会所、餐饮、茶楼、中医养生四大服务功能区。主题通过茶文化的引入,希望长期疲于都市生活的人们能够在此饮茶品酒、棋牌博弈、吟诗作画、抚琴高歌、河畔垂钓,摆脱城市喧嚣,回归古宇楼阁,感受竹影茶香,体会“人在草木间”的闲情雅致。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主要思路为先确定基地内部道路,分为车行道和人行道,车行道路与基地周边城市道路相结合,人行道在串联建筑组团的同时还注意与车行道避免交叉,道路将基地内部划分为九个组团,再将组团进行详细设计(如图2)。

图2 设计思路 图3 空间肌理

总体规划----“里坊制”在唐代达到鼎盛时期,棋盘式的街道将城市分为大小不同的方格,所以在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在基地总体规划时确定“三横两纵”的街道格局(如图3),并在街道交叉点、街道尽端及沿河景观观景点确定节点。并按照“动静分区”、“服务人群”赋予各个组团与茶有关的不同功能,做到分区明确,功能合理。

组团设计----在扬州传统院落空间基础上,通过“断裂、错位、退位、扭转”四种手法,将建筑单体围合成的院落空间进行变形,丰富组团形式,同时打破规整的道路格局,形成既有现代气息又不失庭院氛围的街道空间。

厂房改造----基地现状以厂房为主,通过实地调研,结合空间特点、建筑外观以及功能分区,确定保留五处厂房。在厂房改造时,主要通过保留现有结构,更改外立面,重造内部空间,从而满足展览及办公的功能需求。

单体设计----隋唐时基地旁城址为定位比较高的江都宫,且基地紧邻新唐风建筑群鉴真佛学院和带有唐代风格的万科城住宅区,以及与栖灵塔所形成的天际线,再结合扬州传统建筑特点,所以在建筑风格上确定为“新唐风”。悬山顶、抬梁式结构外观、网格窗、青砖材质以及朱砂红,是基地内建筑单体的主要特征。

2 方案分析

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空间结构,其是由用地、道路、界面、节结地和自然环境等要素构成,要素之间互相发生关系,形成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的具体形式,形态是城市空间的表现。以下将运用城市五个要素重新对方案进行分析:

2.1 用地

用地是指城市各种活动所占据的地域空间。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用地的性质以及地块内部的功能定位是最先明确的,这将决定接下来的详细规划和设计。一般用地性质在城市规划中已经规定,但具体到地块内的功能业态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比如地块的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但房子的排布可能会千差万别。所以在城市层面,用地可以理解为城市用地性质;在街区层面,用地可以理解为功能组团;在建筑层面,用地可以理解为功能分区。

方案中该地块在城市规划用地中属于商业用地,首先应对其进行业态设计,让整个方案有一个大概走向,为下一步的详细设计打下基础。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设计者对基地及基地周边做了详细调研,最后总结得出,在周边存在各种商业片区的情况下,基地所处位置恰在景区和商业区之间,所以该街区在规划时应注重文化和精神需求。但作为商业用地,街区内部的功能组团仍应以商业为主,辅助部分居住组团、办公组团和餐饮组团等。

2.2 道路网

道路网是指城市内外的主要交通线,包括城市内的道路网、公路、铁路、河流航道等。道路网是构成空间结构的基本骨架,而城市对外的交通干线通常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道路的确定可将基地划分成多个区块,区块范围确定,区块内的建筑设计便有了范围限制,造型、流线等设计也将有了依据,所以说道路网的确定在规划中也是需要优先考虑的。

课题中地块西侧的城市主要道路和东西向横穿地块内部的城市次要道路是影响地块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这将直接影响地块内部的交通流线组织,明确地块内部的主要道路后,再通过次要道路将道路网丰富起来,使得整个地块的交通更加便捷,人流组织更加自然通畅,也为后期商业运营增添更多的临街界面。

2.3 界面

界面组成了城市空间的三维特征,涉及城市的平面规划和竖向设计。竖向界面的高度不同将产生不同的空间围合感。针对当代城市的街区缺乏人本关怀,逐渐为机械尺度所代替的现状,需注重街区尺度【1】。在城市范围内讲是界面,但放在具体建筑中也可理解为立面,一个街区中的界面就是各个建筑的立面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界面的丰富程度影响着城市整体天际线和人们的观感体验,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印象。比如上海,提起这座城市,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黄浦江边的东方明珠塔、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和上海中心大厦,高耸的建筑体聚集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在具体到历史街区规划设计时,建筑高度一般不宜过高,为形成丰富的界面和营造舒适的空间尺度感,在设计时应结合道路宽度来考虑建筑高度和层数。美国人类学家编写的《潜在的尺度》中提到,商业街区街巷两

侧都是店铺时,游逛者在街巷中间行走,两侧店铺间距D与建筑高度H之间比例为1时(如图4),将会产生内聚感,安定但不压抑的感觉;D:H<1时,两幢建筑相互干扰,产生压抑感;D:H=2时,产生内聚向心的感觉,且不至于排斥、离散;如果D:H持续增大,空间也会失去围合。所以在街巷设计过程中注重把握街巷尺度,将会提高整个街区的享受体验。

图4 街道示意图

现抽取街区内四个不同道路级别街巷空间进行分析:

街景一:取景自基地内城市道路所在街道(如图5),主街通车,所以道路较宽,两侧建筑当增加层高和建筑层数,将D:H控制在1-2之间,有利于视线延伸,且不至于离散;

街景二:取景自基地内主要步行道路所在街道(如图6),主要步行街两侧建筑以一、二层居多,道路最窄处为8米,D:H在1-1.5之间,可以营造亲和的内聚感,且不至于压抑;

街景三:取景自保留厂房之间的街道(如图7),道路宽度在7.1米-10米之间,D:H在1-1.5之间,可以营造亲切感和内聚感,且不至于压抑;

街景四:取景自基地内次要步行道路所在街道(如图8),道路最窄处为6米,建筑在道路最窄处应通过降低层数和层高,来缓解压抑感。

2.4 节结地

节结地指人流、物流交换产生聚集作用的特殊地段。区域内主要是交通汇集处,城市内侧包括道路交叉点、广场、车站,以及有特种功能建筑物(如体育馆、影剧院、公园等)。节结地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聚集空间,也是缓冲空间,

图9 商业步行街设计

在该方案设计中,节结地的设计主要通过出入口处和景观节点处设置广场来实现,增添街区活力。

2.5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融入城市的山川、河流湖泊以及城市周边的自然环境等要素,它们既是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因素,又是构成城市物质空间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规划设计中对绿地率的要求也可体现自然环境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城市生活舒适度。在街区规划设计中,针对地块内部的自然景观,需要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地块的自身优势,对于自然环境面积不满足规范要求的,一般会人工造景,进行景观设计;对于地块周边的自然景观,一般会通过借景的手法来丰富设计,如设置景观廊道、观景平台等。

该方案中,地块最大优势是处于蜀冈景区,且基地东侧是平山茶场和护城河,景观环境良好,所以在设计中既要让内部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呼应,又需要与周边环境产生联系。所以在地块东部应设计观景平台,沿河布置休闲茶座等。基地内部要满足绿化率的要求。

通过从各个因素对方案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方案中不足的地方。一方面,由于规划意识薄弱,街区与周边环境协调性考虑不够全面,另一方面街区空间形态有些单调,缺乏竖向设计。

综上所述,按照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总结出从规划角度进行建筑设计的一种思路。首先明确用地性质和基地周边环境;其次综合道路和建筑出入口的关系,确定基地内部道路;然后考虑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和立面设计,最后协调各要素间的关系,完善设计。

3 总结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主要针对的是城市规划问题,街区规划是一座城市中的一个片区,建筑设计是对某一地块的规划,最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地规模,但在具体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却又十分近似,所以将知识和技巧融会贯通,对设计的把握才会更加全面适宜。

参考文献:

[1]李晓西,卢一沙.适宜的城市街区尺度初探[J].山西建筑,2008,03:43-44.

[2]文国玮.《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

论文作者:彭悦,杨鹏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基于扬州西华门历史街区改造浅谈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论文_彭悦,杨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