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雨婷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胆总管T管引流部分夹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行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夹闭T型管(常规夹闭组),观察组部分夹闭T型管(部分夹闭组)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型管闭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夹管后第1、2天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T型管闭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第1、3天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胆总管T管引流部分夹闭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避免电解质紊乱,同时减少住院日及医疗费用,有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胆总管手术;T管引流;部分夹闭
【中图分类号】R5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24-02
胆总管T管引流术是胆道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T型管引流的应用,使胆汁经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压力增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但T型管开放引流时间过长,阻断肝肠循环,造成大量体液、电解质及消化酶丢失,影响患者病情的恢复。通常于术后2周试夹T管,并经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段通畅后予以拔除。我科为探讨胆总管T管引流部分夹闭的临床意义,对20例T管引流部分夹闭病例与同期20例T管引流常规夹闭病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与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40例择期行胆总管T管引流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22例,年龄32~72岁;其中胆总管结石1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2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或取石9例,采用抽签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间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手术方式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T型管夹闭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的夹管方法,即T管引流出的胆汁色泽正常,且引流量逐渐减少,可在术后10日试夹管。观察组先于进食前部分夹管2h,我科采用竹木晾衣夹将T管部分夹闭,即胆汁仍可经T管流出,但管径变小,观察患者进食后有无腹痛腹胀、发热或黄疸加深,如患者无不适可持续部分夹管至术后10日完全夹管。
1.2.2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闭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夹管后第1天、第2天出现胃肠道反应的例数。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闭管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从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夹管后第1天及第2天出现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3.1 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差等胃肠道反应,严重者甚至出现精神萎靡、精神抑郁。因此,正确把握T型管的关闭时机尤为重要,早期部分夹闭T型管促进了胆管和Oddi括约肌功能的逐渐恢复,减少胆汁、电解质和各种消化酶的丢失,能够早期恢复患者的肠道生理功能。患者食欲增加,早期获得更好、更全面的营养,从而减少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同时,患者进食早、体力恢复快,能较早的下床活动,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形成良性循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3.2 但是T管部分夹闭应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单纯性胆管结石、胆总管探查阴性或炎症较轻病例可提前部分夹管。(2)化脓胆管炎、肝内多发泥沙样结石或胆管吻合病例要适当延后部分夹管时间,避免胆痿。(3)T管部分夹闭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出现上腹饱胀、腹痛、发热等不适,及时开放T管。
【参考文献】
[1]任瑞芳,张川蓉,林秀红等.胆总管压力监测确定胆总管探查术后T型管夹闭时机探讨[J].护理学报,2008,15(3):1-3.
[2]尹惠春,王正坤.胆总管探查术中T型管放置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6):61.
[3]胡旭光,郑成竹,印慨等.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58例临床体会E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4);296-297.
[4]赵亚.胆总管T管拔除时间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0):55-56.
论文作者:崩雨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总管论文; 患者论文; 时间论文; 胆汁论文; 术后论文; 胆管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