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能否渡过金融危机_卢比论文

印度经济能否渡过金融危机_卢比论文

印度经济能否度过金融危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金融危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2.1(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09)04-0095-08

2008年对印度经济来说,确实可用“冰火两重天”来形容。2007-2008财年①,印度经济继续以9.2%的增幅快速前进,GDP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0055亿美元。这一惯性导致2008-2009财年上半年通货膨胀一路走高,使得抑制通货膨胀成为印度政府的首要任务。但是,从2008年9月开始,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波及印度,印度政府的工作重心转向化解金融危机。

一、金融危机对印度的影响

(一)工业

作为GDP的支柱,工业生产从2008-2009财年开始就已经出现放缓的迹象。本财年的前6个月,标志印度工业产量水平的工业生产指数仅为4.9%,低于上财年同期的9.5%,是1994年印度设立该指数以来的历史最低点;6个主要基础设施行业,包括原油、石油提炼、煤炭、电力、水泥和成品钢材等的增长率只有3.9%,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6.9%。10月份和12月份的工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分别为-0.4%和-2%,成为14年来最为糟糕的局面,显示印度经济形势比原先预期的还要严重。从行业分布来看,12月电力和矿业分别增长1.6%和1%,而制造业却为-2.5%;从用途分类来看,12月大宗商品和基本商品分别增长4.2%和1.7%,消费者商品萎缩到-2.7%,耐用品下挫-12.8%,成为2003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中间品已经连续5个月出现负增长。这样,从2008年4月至12月,印度工业生产增长3.2%,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9.2%。

(二)进出口

2008-2009财年的前5个月,印度出口出现健康增长态势,总出口额达到812.2亿美元,增长35.1%;进口1303.6亿美元,增长37.7%。但是,由于美国和欧洲这两个经济体的衰退,印度出口深受影响。2008年9月开始,印度出口明显放缓,只有140亿美元,增长10%。其中,受影响最厉害的行业有纺织服装、手工艺制品、珠宝、皮革和地毯等。由于9月份的出口业务多为6个月前的订单,进入10月,随着国际形势的进一步恶化,印度出口更加严峻。10月份和11月份的出口额分别为128亿美元和115亿美元,同比跌幅分别为12.1%和9.9%。虽然12月的出口量有所回升,达到127亿美元,同比只下跌1.1%,但要完成本财年2000亿美元出口目标的难度相当大。

(三)船运业

由于贸易量的萎缩,印度船运价格大幅下降,船运公司承载力严重过剩。2008年7至11月,出口往美国的货运价格从每标准集装箱(TEU)1900美元下降到1600美元,往欧洲的从1000美元下降到700美元,跌幅达到40%。目前,市场只需船运公司的60%承载力,但是,从2007年开始,船舶制造商为了满足全球贸易增长的需求而不断扩大造船规模,2009年将有大批新船下水运营。因此,如果全球贸易没有复苏,船运价格可能还要继续下跌。由于国内价格下跌,以及卢比贬值导致货物成本上升,印度的进口商干脆不去提货,导致码头堆满无人提货的集装箱。古吉拉特邦2个最大港口,康德拉(Kandla)和曼德拉(Mundra),以往每月平均约有300个货柜无人认领,但是仅2008年10月,就有2000个货柜无人提货。同时,许多出口商由于购买方的突然撤单,把货物堆积在码头。加尔各答的哈迪亚(Haldia)港口堆积100万吨铁矿石,无人问津。

(四)IT业

印度IT行业收入对印度GDP的贡献率达到5%,出现以塔塔咨询服务公司(TCS)、印孚瑟斯(Infosys)和维普罗(Wipro)等为龙头的大型IT公司。印度60%的IT业务来自美国,20%来自欧洲,20%来自亚太地区,其收入中的40.4%来自银行、金融服务和保险业务。受到此次金融海啸的冲击,该行业出现业务增长加速放缓,利润减少,出口萎缩和裁员等问题。为了降低成本,印度IT公司正在大量召回派驻美国的销售人员,同时国内的公司裁减员工,预计将有10000-25000的IT技术人员面临失业。2008年10月10日,印孚瑟斯在公布公司第二季度业绩时将该公司的年度收入增长率从原计划的19%-21%调整为13%-15%,导致该公司的股价下跌17%。虽然该公司的第二季度盈利143.2亿卢比,比去年同期的110亿卢比增长30%,但是,该公司的CEO称,目前世界经济形势严峻,世界主要货币严重贬值,调整IT行业的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五)房地产业

2008年1月至9月,印度商品房的销售量下降40%。10月至12月是印度商品房销售的黄金期,其销售量占全年的60%。因此,开发商纷纷使出各种促销手段,包括降价5%,免除印花税等。但是,购房者多数认为,房价仍然远远高于预期。房地产板块的股票急速下跌,从2008年1月份以来,跌幅已经超过90%,导致许多投资者和投机者纷纷离场。同时,高额贷款利率导致购房者无力购买。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因为无人买房而出现资金短缺。

作为房地产市场的晴雨表,房屋租赁市场凸显疲软。这里仅以印度的商业金融首都孟买为例。孟买的办公楼80%由IT公司承租。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的办公楼闲置率约为6.4%,最繁华商业区纳黎曼角(Nariman Point)达到11%。许多公司调整策略,从昂贵地段移到相对便宜地段,有的甚至不顾已经签好的合同,要求房东降价40%-50%。

(六)纺织业

纺织业占印度GDP的8%,占印度工业生产的20%,占出口总额的30%,是印度赚取外汇的第二大行业,共有8万家小型纺织企业,共创造4500万个就业机会,仅次于农业②。由于原料成本不断上涨,其中最为主要的原材料棉花价格上涨30%,2008年4月至10月,该行业已经亏损40亿卢比(约8637万美元),许多小型纺织公司纷纷倒闭,造成40万人失业。美国和欧盟是印度最主要的服装进口伙伴,印度65%的服装出口到这两个市场。由于资金短缺和销售量下滑,许多美国零售商纷纷缩减订单,其中,服装类订单减少20%-40%。

卢比贬值并未给纺织业带来太多的好处。一方面,大多数印度出口商所接受的提前订单的汇率约为42-47,因此它们从卢比的大幅度贬值中受益有限。另一方面,西方零售商已经开始以卢比贬值为由要求印度出口商降低价格,有的甚至要求已经签好的订单和已经发货的订单也要降价。

(七)航空业

在各个行业中,航空运输业最先感受到影响。由于观光旅游和商务旅行的减少,再加上成本上扬,2008年印度航空业出现6年来首次负增长,全年客运量为4110万人次,比2007年的4330万人次下跌5%。客运量的缩减首先导致该行业全年可能亏损20亿美元,为此,印度航空联盟(FIA)要求政府提供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其次,许多航空公司停飞部分航线。例如,印度捷特航空公司(Jet Airway)从2009年1月13日起停飞孟买至上海至旧金山的航线。印度民航部部长称,客运量的减少将影响到航空公司的财务收入,进而拖累机场建设工程。目前,印度民航部正在考虑外国直接投资加盟印度航空公司,允许外国直接投资占有20%-25%的股份。

(八)旅游业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悠久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风光和朝圣圣地等。随着印度在国际上知名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印度这个文明古国,希望能够到印度亲身体验异国风情,揭开印度神秘的面纱。由于印度旅游费用相当昂贵,大量外国游客的到来为印度增创巨额外汇。根据2006年的测算,平均每个外国游客在印度的旅游费用高达2023美元,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数的873美元。2007年赴印度旅游观光的外国游客总数为508.1万人。2008年外国游客到印度观光的人数达到540百万人次,其中大部分为上半年的游客。2008年1月至7月,外国游客增加10.58%,共赚取外汇72.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59.34亿美元增长22.83%。但是,2008年8月以来,以欧美游客为主的印度旅游市场突发萧条。素有“印度沙滩首都”之称的果阿可能减少20%-30%的游客,宾馆降价40%,以提高入住率,旅游公司打折25%,推出各种便宜的“套餐”。③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给旅游业带来太大的转机。受经济危机和孟买恐怖袭击的影响,2008年10月,外国游客的数量同比只增长1.8%,但是11月和12月,同比分别下挫2%和13%。因此,印度旅游部将重点转移到吸引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客源,以佛教旅游和海上游览为重点,正在考虑对这些客源发放长期多次入境签证。2002-2007年,东南亚国家到印度观光的游客从149万人次增加到303万人次,增幅15.24%。

(九)汽车业

印度人将拥有个人轿车视为成功的象征,因而对其特别追捧。但是,2008年10-12月,印度汽车销售量出现大幅度下滑,尽管年底一般是汽车销售的黄金季节。根据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发布的数据,10、11和12月份全印汽车销量(包括小车、双轮车和商用车等)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4%、17.98%和18.2%,其中,12月份的销售量萎缩最为严重,成为11年来最为糟糕的销售局面。虽然政府出台一些鼓励政策,如减免4%的消费税,商家降价、折扣促销等,但是,人们在经济萧条时对大宗商品的购买非常谨慎。受此影响,一些汽车公司开始出现亏损。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塔塔汽车公司汽车销售量大幅萎缩,其主要支柱车种卡车和公共汽车等商用车的销量第三季度下滑40%,本财年第三季度亏损26.3亿卢比(约0.54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却盈利49.9亿卢比(约1.02亿美元)。这是2001年以来该公司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十)金融业

2007-2008年度,印度金融业收入550亿美元,对印度GDP的贡献率约为5%。受美国信贷危机的影响,印度金融业出现严重的结构性漏洞,收益大幅度减少。例如,印度银行业由于其投资在美国投资银行而损失41亿卢比,其中的75%出自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ICICI)。但是,印度财长称,由于印度银行在风险投资领域所占份额极小,整个印度金融体系非常健康。

吸引外资的势头有所减缓。2007-2008财年,印度共吸引25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2008年4月至9月,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势头很猛,平均每月有25亿-30亿美元进入,但是从10月份开始掉头下行,其中10月和11月分别只有14亿美元和10.8亿美元。鉴于全球经济衰退,印度争取本财年吸收外资300亿美元,比原先提出的350亿美元目标减少50亿美元。即便如此,印度要在本财年的最后三个月(2009年1-3月)新增113亿美元外资,很有难度。

由于外资流入放缓和贸易赤字剧增,2008年以来外汇储备减少500亿美元,截止2008年11月只剩下2530亿美元,但是,黄金储备没有减少,仍然维持在85.65亿美元。

卢比不断贬值。根据印度中央银行发布的数据,截止2008年6月30日,印度外债达到2210亿美元,其中,于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为890亿美元,占总额的40%。外债偿还压力不仅严重削减外汇储备,而且影响汇率,因为各种进出印度的汇款直接与汇率挂钩。同时,石油公司和其它进口商需要大量美元进口石油和其它商品。再加上外国机构投资大量抛售手中股票,兑换成美元后汇回原资本所在国的母公司。国际的大环境和印度国内的小环境迫使卢比不断走弱。2008年10月23日,卢比兑美元的汇率报收于49.49,创下2年来的新低。24日以50.15开盘,创下历史新低。

(十一)就业

裁员似乎成为危机时期公司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的共同做法。印度各行业、各公司纷纷解雇员工,以求自保。截止2008年12月,七大主要工业行业,包括钢铁、水泥、科技服务和商务外包、金融和经纪服务、建设、房地产以及航空业等,已经裁员25%。2008年4至10月,纺织业已有70万人下岗,11月至2009年3月可能还有50万人失业。分析人士指出,印度经济增长如果降到6.3%,只能维持600万人的就业机会。2009年将更加严峻,约900万年轻人进入就业市场,而就业机会只有66.7万个,即17人中只有1个有业可就。目前,印度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专门管理失业登记。因此,真正失业的人数估计更为严重④。

2008年10月,《今日印度》抽样调查22个行业的1000家公司,结果除了卫生和教育外,其它的行业均计划缩小招聘规模。这些公司2008年招聘948563人,原计划2009年再聘975313人。但是危机发生后,它们开始节省开支,缩小规模,只计划招聘667490人,减幅达到30%。这是印度10年来最严重的裁减员工。

(十二)国库收入

各行各业的发展放缓直接影响到国库收入。2008年年初,印度政府对经济快速增长信心十足,在财政预算中把本财年直接税从原先设定的764.24亿美元提高到837.52亿美元。但是,根据目前的税收征收情况来看,今年很难完成这个目标。本财年4月至10月,直接税收入达到349.47亿美元,增幅29.52%,低于去年同期的43%。其中,中央消费税共征得约132.77亿美元,只占全年的47.8%,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6%,关税收入也只有约135.41亿美元,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公司税为220.2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65亿美元增长33.49%,但本财年第三季度,公司利润下降,公司税收入下滑41.8%。例如,石油行业净利润减少32.787亿卢比(约6724万美元),而利息成本却增长138.69%,四大石油公司的公司税只有3.585亿卢比(约73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9.085亿卢比(约1.21亿美元)下挫170.46%;IT硬件行业的净利润仅为390万卢比(约8万美元),比上财年同期的3810万卢比(约78万美元)减少110.26%,其中,该行业的三大公司亏损117.48%,利息成本增长49.27%。专家预测,第四季度的公司税征收估计不会好转,因此,本财年原计划的22636.1亿卢比公司税目标可能无法企及。

二、印度政府的对策

为了化解这场危机,印度政府从2008年10月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试图力挽狂澜。2008年8月9日印度通货膨胀达到13年来新高的12.63%之后开始有所回落,为政府出台刺激经济政策提供保障。10月20日,印度储备银行降低回购利率100个基点,将促使各银行相应调低利率。此举虽然有利于消费者和公司的借贷,减缓基金市场压力,但是,卢比贬值必将面临更大压力,不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进入11月份,印度通货膨胀连续第五周回落,下降到10.68%。这给政府进一步实施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提供机会。印度储备银行于11月1日实施系列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再次调低回购利率,将其从8%下降到7.5%,这将促使各商业银行下调利率,促进消费;将现金储备率(CRR)从6.5%降低到5.5%,这等于向市场注入约80.96亿美元资金,缓解市场对现金的需求。这一阶段,印度国内有一组乐观派,包括辛格总理,认为金融危机可能会在2009年4月过去。然而,多数人担心,金融危机可能进一步恶化,而且更加严重影响印度经济。为此,国大党领导层甚至考虑将议会下院的选举提前到2009年2月,以避免现政府为这场危机买单。

12月7日,印度政府终于出手,出台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减免4%的消费税;本财年追加投资2000亿卢比(约41.06亿美元);印度基础设施财政有限公司将通过免税债券集资1000亿卢比(约20.53亿美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设;印度储备银行低息向国家住房银行提供400亿卢比(约8.21亿美元),供其向各住房财政公司发放贷款;出口公司的贷款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允许各政府部门在本财年更换车辆;以及减轻中小型企业的负担等。这些政策预计可以降低各种物品价格,刺激印度国内需求,提升出口公司的竞争力。

然而,12月份的政策没有收到预期效果。为了刺激房地产业、增加信用流、加速汽车销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振出口等,印度政府于2009年1月2日再次推出新的一系列政策。印度储备银行调低现金储备率50个基点,为市场注入2000亿卢比(约40.93亿美元);回购利率降低100个基点,下调到5.5%,促使银行调低存贷款利率;再回购利率调低100个基点,下调到4%,促使银行增加贷款;外国机构投资拥有印度公司债券的上限从60亿美元增加到150亿美元,为公司提供融资平台;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专门拿出土地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市场拆借融资3000亿卢比(约61.4亿美元);印度基础设施财政公司可以通过发放免税债券筹资3000亿卢比(约61.4亿美元),预计可以推动价值10000亿卢比(约204.67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工程。

截止2008年12月27日,印度通货膨胀回落到5.91%,所有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专家预测,通货膨胀可能在2009年3月下降到3%。这有利于政府采取更为从宽的货币政策。

三、印度经济的迷惘

2008-2009财年上半年,印度通货膨胀快速走高,于8月9日达到12.63%,是上财年同期4.24%的3倍,创下13年来的新高。因此,这段时间内抑制通胀成为印度政府的重中之重。⑤因此,当金融危机袭来之时,印度政府仍然盲目乐观,对国内和国际的经济形势估计不足,缺乏全国一盘棋的全局意识,导致被动出招,收效甚微。

第一,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留下许多后遗症,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由于6、7月份通货膨胀连续6周高居两位数,印度储备银行决定再次紧缩银根,从8月1日起将回购利率从8.5%上调到9%,现金储备率从8.75%上调到9%。此举虽然可以冻结20亿美元,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⑥,但是将加大住房和车辆等大宗商品购买贷款的负担,限制消费,为后来的消费萎缩埋下祸根。受到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影响,本财年第一季度印度GDP的增长率下降到7.9%,低于去年同期的9.2%。尽管如此,印度储备银行于8月30日称,通货膨胀仍然高于预期,该行可能继续采取严厉措施,以抑制价格上涨,争取在2009年3月31日前把通货膨胀控制在7%之内。截止9月20日,印度通货膨胀下降到11.99%,为两个月以来首次回落到12%的心理线以下。然而,印度储备银行称将继续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不会降低利率。受此影响,印度企业的现金流出现前所未有的短缺,制约企业的发展。

第二,中央政府盲目乐观,对危机的严重性估计不足。金融危机刚刚显现之时,印度各方,从政府到民众,都不以为然,错误地认为,这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不会对印度造成多少影响。9月中旬,印度财长表示,印度银行不受外界影响,2008年的GDP增长将超过8%。在9月19日召开的印度中央内阁经济委员会会议上,辛格总理强调,此次金融危机根本不会影响到印度经济的健康发展,但要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形势。10月2日,总理辛格仍然表示,印度可能躲过全球性金融危机,但是受制于资本输入和出口的减少,经济增长率可能介于7.5%-8%。接着,当金融危机已经开始全面波及印度时,辛格总理分别于11月18日和11月22日再次信心百倍地宣称,增长率一定会维持在8%。

第三,政府思想不统一,对危机中调整经济发展的目标不一致。10月20日,辛格总理在人民院(议会下院)发言时首次承认印度经济可能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指出:印度经济发展可能暂时放缓,本财年印度GDP增长率约为7%-7.5%。但是,印度储备银行行长苏巴劳(Subbarao)随后在10月25日表示,印度经济不可能衰退,目前通货膨胀仍然高企(11.07%),不宜立即降息。在降息问题上,辛格总理支持印度储备银行的措施,但是,各内阁部长表示,必须马上降息,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这种因为民主而导致思想不统一的现象牺牲了宝贵时间,延误救市政策的出台。

第四,IT增长的神话并不美好。作为印度人最为骄傲的产业,IT业的发展却有诸多瓶颈。首先,印度自称自己是“世界办公室”,但是,这也同时暴露其缺点。“办公室”虽然环境美、效益好,但是,真正能受益的也就只有里面的人。也就是说,它只能提供小范围的就业,解决一小部分人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不能像中国的“世界工厂”那样大范围提供就业,解决广大民众的收入问题。其次,印度宽带网络用户数量极少。截止2008年10月31日,印度宽带网络用户共为4981885户。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南部,其中马哈拉施特拉邦共有934351个用户,位居第一,卡纳塔卡邦以569057户排列第四。而整个东北仅有14202个用户。再次,印度电脑普及率极低。截止2007年7月,印度个人电脑(PC)拥有量达到2200万台,即平均每50人拥有1台。本财年上半年,个人电脑销售量达到369万台(其中台式291万台,手提78万台),比上财年同期增长12%。但是,这些电脑主要由大中型公司购买,如电信、银行、教育和IT服务业等,小型公司和家庭的购买力低于预期。受经济危机影响,本财年电脑销售量可能与上财年持平,维持在730万台左右。同时,2008年11月,印度教育部门发布一项报告称,全印度只有13.5%的学校拥有电脑辅助教学设备,其中小学的比例更低,只有6.51%。除了马哈拉施特拉邦、德里、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外,印度其它地方的学校几乎没有任何电脑教学设备。⑦最后,印度IT公司的信用和实力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2009年1月7日爆出印度第四大IT公司萨雅姆(Satyam)假账丑闻。原执行总裁拉竺称,他虚报盈利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招揽业务。这使人不免怀疑印度IT公司的信誉和实力。世界银行于2007年12月以在进行银行业务的过程中与银行员工合资为由禁止印度大软件咨询公司(Megasoft)4年不能招揽世界银行的相关业务。同时,世界银行也禁止印度第三大IT公司维普罗(Wipro)8年内不得参与世界银行的业务。但是,此禁令到2009年萨雅姆丑闻曝光后才公之于世,其中用意耐人寻味。

第五,国内市场狭小,购买力差。拉动经济的两大马车是出口和内需。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印度的出口已经严重萎缩,那么是否可以依靠其人口众多的优势刺激内需呢?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人口大国,由于社会制度的影响,导致贫富悬殊巨大,出现“金字塔”型的局面,即上面少数富人,中间一些中产阶级,下面多数是穷人。一方面,印度的富人富可敌国。在2008年3月福布斯公布的富豪排行榜中,印度共有53人入选,其中4位亿万富翁名列前八名。这些富翁的财富总和高达3346亿美元,占印度GDP的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印度的穷人收入低微。世界银行于2008年10月公布的全球贫穷报告指出,全世界共有14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每天收入不足1.25美元),而印度就有4.56亿人,占印度人口的42%,占全世界贫困人口的33%。同时,印度共有8.28亿人每天收入不足2美元,占总人口的75.6%。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印度只有4.21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印度政府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的贫困线标准更低:城镇地区每人每月455卢比(约9.25美元,平均每天约0.31美元),农村地区328卢比(约6.67美元,平均每天约0.22美元)。各个城市可以参照此标准制定各自的标准。⑧根据这个标准,截止2008年11月,印度共有2.6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其中,仅奥里萨邦就有47.15%人口为穷人,比哈邦有42.6%。另一方面,截止2008年2月,印度城市家庭每年约存款670美元,是农村的2倍。城市家庭每年约花费1726美元,农村家庭约1010美元。如果没有收入,96%的印度家庭只能维持一年的生活。因此,印度一般民众的收入相当有限,购买力低下。特别是在经济萧条时期,许多家庭因为担心被解雇而更加谨慎消费。这种局势对内需极为不利。

第六,印度投资环境恶劣,许多外国公司望而却步。印度虽为发展中大国,但是,其投资环境相当恶劣,主要表现在政府官员腐败、项目审批周期太长、税收名目繁多、族群冲突与恐怖威胁造成社会不稳定,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经济学家信息中心(EIU)对66个国家和地区的IT行业竞争力进行研究,从商业环境、IT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法制环境、研发环境和IT产业支持度等6方面进行研究,于10月23日发布一项全球IT行业竞争指数。该研究表明,印度虽然一直被认为是IT行业的龙头,但是其竞争力却很不够,只排第48位,比2007年倒退2位。其中,印度的商业环境指数排名第50位。商业软件联盟协会(BSA)副主席哈迪先生(Jeffrey J Hardee)指出,“印度的商业环境比斯里兰卡和菲律宾还恶劣”。

四、对我国的启示

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对我国具有一些启示和借鉴。

第一,应该保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印度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处于弱势地位,再加上其腐败严重、效率低下,经常出现政令不通等现象,导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失去其应有的引导作用。2008年上半年,由于国际油价飙升,印度航空公司纷纷提高票价,以减少损失。到了2008年11月,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后,印度的机票价格仍然高企,因此,中央政府要求航空公司降低票价,还利于民。但是,所有航空公司坚决抵制,称运营成本太高,无法降价,一直拖到2009年1月才调低价格,但是,随后又在2月不顾政府的反对再次提价。政府的这种无为现象凸显政府的软弱,使得政府的职能无法发挥,对经济失去积极引导作用。

第二,应该协调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印度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虚拟经济的相对发达。印度的金融市场在英国殖民时期就已建立,而且独立以后一直得以发展,因此相对成熟。例如,孟买股票交易所成立于1875年,至今已有134年的历史。这为企业的融资提供便利。相对于印度,我国一直偏重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的认识与发展起步较晚。因此,我国在发展实体经济的同时应该加大对虚拟经济的研究和发展,协调两者的关系,避免重此轻彼。

第三,应该继续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提升“世界办公室”的实力。印度自称自己是“世界办公室”,但是,这也同时暴露其缺点。“办公室”虽然环境美、效益好,但是,真正能受益的也就只有里面的人。也就是说,它只能提供小范围的就业,解决一小部分人的就业和收入问题,不能像中国的“世界工厂”那样大范围提供就业,解决广大民众的收入问题。因此,我国应该利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

第四,应该注意族群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从1994年至2008年4月,印度发生各种恐怖袭击事件4000多起,造成50000多人死亡。这两组数字均超过除伊拉克外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的数量总和。北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东北部、中部地区和西部的孟买等地均为恐怖主义活动的重灾区。面对愈演愈烈的恐怖活动,印度媒体称印度已经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这种极端暴力事件严重危害社会稳定,破坏投资环境,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综上所述,印度政府虽然采取一系列措施,刺激国内经济发展,但是相对于中国的5860亿美元的救市资金,印度的58.8亿美元显得微不足道。由于印度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印度无法采取大规模的财政政策,也就很难做到以政府的项目投资刺激内需、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发展,而仅靠降低利息和增加现金流的货币政策很难收到效果。2009年是印度的大选年份,这无形中使得本已充满变数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印度经济只有在国际大环境好转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回升。

注释:

①印度统计的时间分成两种:一种是根据年份,如2008年;另一种是根据财年,如2008-2009财年(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第二种方式居多。

②印度约有6.5亿人从事农业生产。

③例如,从英国到印度果阿的来回机票,包括3周的食宿,只需214英镑至400英镑,远远低于去年的400至1000英镑。

④据分析,如果有组织的行业每失业1个人,意味着没有组织的行业就可能失业3至4个人。

⑤例如,6月24日,印度储备银行宣布上调储备金率50个基点,达到8.75%,上调回购利率50个基点,从8%调到8.5%。此举将进一步紧缩银根,各家银行表示将从7月1日开始上调利率一个百分点。

⑥截止8月16日,印度的通货膨胀有所下降,为12.4%。

⑦2003-2004年度,印度约有72000所学校(7.68%)拥有电脑教学设备,2006-2007年度增加到167000多所(13.5%)。从绝对数量来看,马哈拉施特拉邦排列第一,共有28882所学校(33.42%)可以用电脑进行教学。

⑧孟买的贫困线最高,为540卢比(约11美元),接着是德里506卢比(约10.28美元),清奈475卢比(约9.65美元)和加尔各答410卢比(8.33美元)。

标签:;  ;  ;  ;  ;  

印度经济能否渡过金融危机_卢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