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周至县哑柏文物管理所 710400
摘 要:本文从宗祠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宗祠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宗祠是我国古代家训传承的阵地使许多优秀儒家思想得以传承、宗祠文化是家庭乃至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桥梁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宗祠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宗祠文化 传承 传统文化 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宗祠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宗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保存了传统文化许多优秀的元素
遍布村庄聚落里的祠堂,是宗祠文化留存的实质载体。位于周至县哑柏文物管理所辖区竹峪镇兰梅塬村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兰梅塬王氏宗祠”和位于哑柏镇吕家堡的“吕氏宗祠”是我县保存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宗祠,且文化底蕴深厚。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周至县王氏宗祠《财产碑》载:“兰梅塬始名‘文義村’,后名‘兰梅塬’,至今二十余载矣。”以此推算,改名兰梅塬应为清道光晚期的事。现该村城门楼上还留有“文義古地”四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等儒家思想。周至县王氏宗祠就是重视忠孝仁义的家庭教育,才使往世人才辈出,贡献于社会。王氏宗祠存有《王氏祖容》一幅,族谱二十四册。“祖容”中轴绘有功业卓著的三十三位王氏先辈代表人物画像(“族谱”载:“遵祖制以有功国家社会杰出的祖先均有绘像,以表先人之光烈”),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和身份,服饰各异。据“族谱”记载,兰梅塬王氏一门历代文武名人层出不穷,知府类官员多达三十余人,其中最为显贵者当属九世王韬,为明万历年间郡马、户部郎中兼辽东督储。中轴两侧有四幅祯幅按辈分排序,详细记载了已逝去的两千四百多位王氏先辈真名牌位。在宗祠的献殿里悬挂着“派衍三槐”牌匾一面,意为本宗是由“三槐王氏”派衍而来。
二、宗祠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祠堂文化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宗祠文化,作为乡土传统的一种保存形式,指的是以祠堂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既是权利的网络空间,更是个多维的文化空间。吕氏宗祠现存后殿门上有一副楹联,上联:“遗爱在民间如周甘棠常不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下联:“仁风传后昆自宋姓字永馨香。”据《吕氏家族流考》和《重修吕氏宗祠碑》载,吕氏一族系北宋名相吕蒙正之后。宋末元初,吕氏先祖因避兵祸流徙周至。 其先祖于昌公塬凿窑而栖,始名吕家台,生养四子,衍为四门。明洪武年间迁于今址,为防匪患,逐渐凿池筑城,合族聚居,更名为吕家堡。尔后,吕氏四门孝悌谦让,长次两支离乡创业。清雍正初,吕氏长门一支流落翠峰上宝峪,吕氏二门一支流落楼观焦镇,三门、四门留居吕家堡。
三、宗祠是我国古代家训传承的阵地,使许多优秀儒家思想得以传承
我国古代教育往往是私塾教育,教学的地点多在祠堂和寺庙。在祠堂周围的墙壁上大多镌刻着传统文化的符号,比如廉孝忠义、仁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教育,宗祠文化的氛围对弟子的教育起到了很大的熏陶作用。吕氏宗祠位于哑柏镇昌西村吕家堡东约50米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83版西安《文物地图集》载:“吕氏宗祠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重建,现存祭殿一座,面积108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施灰板瓦,檐施勾头滴水,镂空花脊,前檐有斗拱,抬梁式,五架梁,檐下及梁架残留部分旋子彩绘。两山墙绘有吕氏先祖行旅图和山景壁画等,出自吕氏族裔吕庭宪手笔。吕氏宗祠现存后殿门上有一副楹联,上联:“遗爱在民间如周甘棠常不老。”下联:“仁风传后昆自宋姓字永馨香。”据《吕氏家族流考》和《重修吕氏宗祠碑》载,吕氏一族系北宋名相吕蒙正之后。乾隆五十年《盩厔县志》和民国十四年《盩厔县志》记载,清代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年间,吕氏一门,兰桂腾芳,家族曾出十六贤哲,吕汉才满门贤士,文魁武举,四乡名垂。光绪十六年十九年吕光裕、吕光祖兄弟分别连中进士,比翼双飞。乾隆三十五年(1770),周至知县左彝勖感其吕氏家族人才辈出,上奏朝廷,请求褒奖,以勉其绩,乾隆皇帝御赐“庆锡雲仍”匾牌一面,旌表吕氏家族。知县左彝勖莅临宗祠,谒拜尊仪,并悬匾于正殿中央,以励后人。吕氏宗祠曾悬有 “鹰扬世家”“天朝柱杖”等多面牌匾,显扬了吕氏家族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虽然吕氏四门爰居四处,但始终如一恪守着“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吕氏乡约》。
四、宗祠文化是家庭乃至民族团结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传统文化展示的金字招牌
祠堂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乡土文化的根。宗祠作为一个家族的象征,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祭祀,以同姓血缘关系为纽带,把宗族成员联系起来,起着维系、教化、团结家族的作用,形成内部凝聚力和亲和力。族人通过了解宗祠文化的起源、族谱、族训、先祖的开拓精神、历代贤达的进取精神等,得到启迪教化和激励,修身立业,为国尽忠,使家国兴盛。如今,宗祠成为承载“乡愁”文化的一个载体,通过祭祖,牢记祖训,承传先辈仁行厚德,崇贤举廉,弃恶扬善,促进家族团结,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论文作者:李兆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宗祠论文; 吕氏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文化论文; 周至县论文; 是我国论文; 家族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