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必修课,这有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正常生活能力的发展。这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没有教材、没有参考资料的新课程,课程的开设的确是有一定的困难。
在什么资料都没有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理事长郭元祥教授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简称“学科性实践活动”)的区别:学科类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是在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开展的活动内容都与其相应的学科领域直接相关;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实际、面向社会,它不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类学科知识,但它并不受体系化知识框架的局限。
学科类课程中的综合性实践学习的目的,必须以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同时发展学生在某一特定学科领域的能力,以及独特领域的综合素养;而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于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学科类课程中综合性实践学习方式往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
2012年全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是日照市金海岸小学高宁老师执教的《走进动画片》一课。猛一看课题,这是一节信息技术课,可执教的舞台却是全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选。高宁老师运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导入,神奇的动画片激发了孩子们对动画片制作的热情。通过把制作动画片过程的分解,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把复杂的制作过程熟练掌握了。在已掌握知识的引领下,孩子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最后收获了自己亲自制作的动画片。学生的各种能力在这节课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高宁老师在所有的参赛选手中可能个人素质不是最高的,课堂语言不是最甜美的,但她最终能打动每一位评委,并得到所有评委的高度评价,我想是她的独特的教学设计打动了评委。高宁老师的课堂设计创意新颖,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
透过这一具体的教学案例,可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因不同的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它不受学科特征的局限。
二、综合实践活动“教什么”、“如何教”
简单概括为一句话: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用到的学科知识更多的是工具,更重要的是活动中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高宁老师执教的《走进动画片》一课,教学环节是这样的:第一阶段是学生欣赏简单的动画片;第二阶段就引入了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动画片的制作过程;第三阶段则是从学生自己喜欢的情境出发,解决实际制作中遇到的问题。整个主题的外延是很广泛的,这是简单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不能比拟的。在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中制作图片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目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把图片制作成幻灯片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成果,为自己技术的提高感到欣喜;而用不同的图片制作幻灯片只是一种活动的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目的不是在于能够做出幻灯片,而是在这个活动中让学生发散思维解决遇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品质。
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的课堂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如果这节课的价值与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是同向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完美的、包容万象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每个主题都需要包含许多技能,撰写报告需要语言文字技能,编辑小报、图纸设计需要美学鉴赏技能,方案设计更需要多方面的统筹技能。我们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立于其它课程之外,而应主动与其它学科课程建立联系,更要避免学科化倾向。
又是一年春草绿,走在春风里,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我们携手同行。
论文作者:牛颖杰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8
标签:综合实践活动论文; 课程论文; 学科论文; 动画片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目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