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舆县中医院 4634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清热类饮片安全事件报道的系统梳理,分析其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及原因,提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警戒与合理用药建议。方法:系统检索30年来国内外文献,收集和整理119味清热类中药饮片的ADR/ADE文献,采用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收集清热类中药饮片ADR/ADE文献报道144篇,病例数212例,涉及ADR/ADE的中药饮片为35味,占清热类饮片数的29.41%,损害人体多个器官及系统。导致发生ADR/ADE的主要原因有机体因素、饮片质量、过量使用和患者自行用药等。结论:清热类中药饮片性寒凉易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其中清热解毒药安全问题相对突出。加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安全警戒,对该类饮片的安全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清热;中药饮片;安全问题;用药警戒
引言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根据其临床功效及主治病证的不同可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和清虚热药。本类药物包括草木类和矿石类药,主要用治温热病之高热烦渴、湿热泄痢、温毒发斑、疮痈肿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证。本研究对30年来国内外清热类中药饮片引起安全问题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整理、分析,挖掘传统药物警戒认识,提出清热类中药饮片的用药警戒思考,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清热类中药饮片提供参考。
1.资料
1.1 资料来源
依据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临床中药学》教材分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1]清热类常用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共119味。系统检索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文献数据库”的文献全文报道,收集并梳理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adverse drug event,ADR/ADE)的详细病案。
1.2 检索策略
文全文检索词:①饮片名+致;②饮片名+例;③饮片名+不良反应;④饮片名+过敏;⑤饮片名+中毒;⑥饮片名+引起;⑦饮片名+诱发;英文检索词:①饮片拉丁名+ADR;②饮片拉丁名+ADE;③饮片拉丁名+induce/cause;④饮片拉丁名+safety;⑤饮片拉丁名+side effect;⑥饮片拉丁名或herbal medicine+ liver damage/hepatotoxicity/hepatic injury;⑦饮片拉丁名+toxic/poison;⑧饮片拉丁名或herbal medicine+renal toxicity/renal injury/kidney damage。文献筛选时,依据以下纳入标准严格选取不良反应报道:①排除案例数目不详的报道;②排除涉嫌转载或重复的案例;③排除个案汇总性质的二次综述类文献。
2.方法
2.1 文献整理与数据分析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录入数据信息,主要包含发表年限及例数、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既往病史及过敏史情况)、ADR/ADE涉及的清热类中药饮片情况,应用回顾性研究及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ADR/ADE关联关系评价方法
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关联度评价方法,其评价内容为:①合理的时间关系;②已知药物的ADR类型;③不良反应可有另外解释;④撤药后症状可以改善;⑤再次给药症状重复出现。根据以上判断,通常将不良事件与药品的关联程度分为6个级别,即肯定、很可能、可能、可能无关、待评价和无法评价。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家族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表现、因果关系及牵涉药物进行分析。
3.结果
通过检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饮片卷)中119味清热类中药饮片的不良事件,检索到相关文献189篇,共计440个案例。按照筛选标准,纳入文献144篇,共计案例212例,涉及35味饮片。不良事件发生较多的前10位饮片依次为山豆根、鸦胆子、天花粉、八角莲、龙胆、苦参、石膏、重楼、青黛、黄连。
3.1 清热药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
经分析,清热类中药饮片导致的ADR/ADE关联关系较明确的占95.28%
3.2 ADR/ADE涉及的清热类中药饮片情况
3.2.1 ADR/ADE涉及的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12例不良反应/事件中,主要涉及的器官/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神经系统。
3.2.2 ADR/ADE转归情况
绝大多数患者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可恢复正常或症状缓解,预后良好者占86.79%;死亡者占2.83%,涉事药物为山豆根和石膏。
3.2.3 患者一般情况
212例ADR/ADE报告中男性116例,占54.72%,女性80例,占37.74%,16例性别不详,占7.55%,年龄18d-75岁。患者原患疾病为咽痛50例,赘疣26例,风热感冒20例,乙肝16例,发热、肢体疼痛各13例,皮疹6例,头晕头痛、中风、肺炎各4例,乳腺小叶增生、糖尿病各3例,胆囊炎、腮腺炎、痔疮、消渴证各2例,淋巴结炎、银屑病、鼻炎、血管瘤、肾病、胃肠炎、胸膜炎、冠心病、口疮、少乳、高血压高血脂各1例,其余不详。既往有过敏史者10例。
4.讨论
4.1 清热类中药饮片发生ADR/ADE的特点及规律
基于清热类中药饮片212例不良反应/事件的梳理,其主要特点为:①临床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为A型及B型[2],多累及皮肤、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②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清热解毒类药物;③毒副反应一般在服药后12h内出现;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在用药后0.5h到数天不等;④预后良好,大多患者经停药或对症治疗可恢复。
2.清热类中药饮片ADR/ADE原因分析
清热类中药饮片导致不良反应病例212例的原因,涉及药物相关因素12例,如饮片质量、炮制等;涉及机体相关因素57例,如过敏体质人群;涉及用药相关因素143例,如过量用药和患者自行用药等。具体情况如下:①药物相关因素:检索到的由于清热类中药饮片石膏质量问题导致死亡的不良事件3例,均为4-17岁的未成年人,使用石膏治疗发热咳嗽,经查实为石膏含砷过量所致;与清热类中药饮片炮制相关的不良事件1例,为糖尿病患者使
用盐浸炮制地骨皮导致病情加重。可能是与盐炙地骨皮导致食盐摄入过多相关[4]。②机体相关因素:应用清热类中药饮片导致儿童或老人发生不良事件36例占16.98%。其中5例为老年人,31例为儿童或新生儿,均在常规用量下出现临床症状。清热药致过敏病例55例占25.94%。提示此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机体状态有关。
参考文献:
[1]王思文,田会萍.2013-2015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清热类中药饮片使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7,24(11):124-127.
[2]王雨,林志健,张晓朦,张冰,白云飞,蔡萌.清热类中药饮片安全问题分析与用药警戒思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02):567-572.
论文作者:喻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饮片论文; 类中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文献论文; 药物论文; 事件论文; 警戒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