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形态论文,核心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仅对维护国家统一、保持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对抵御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渗透及影响,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起着根本保障作用。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体系包括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观点;意识形态是该阶级、该社会集团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理想的思想理论依据。”[1](P9-10)在意识形态形成过程中,价值作为一种尺度或准则,起着决定性作用,使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价值导向功能。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当一个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遭到侵害或破坏,这个国家的安全就不可能得到保障,也就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独立。意识形态安全对于维护国家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主权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大国不能回避的一个严峻课题。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社会思潮及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思潮冲击的严峻考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许多社会思潮与学术流派也蜂拥而至。这些思潮与流派除少数外,大多数都是以思想或学术交流为幌子,不断地向我国传播西方国家的价值理念和观点主张的,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等。此外,历史虚无主义、教条主义、新儒教思潮、新左翼思潮等等在国内也呈泛滥之势。这些思潮的散播对我国思想理论领域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危害极大,其实质就是在有意或无意地否定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在这种大背景下,新自由主义思潮乘隙而入。国内有的学者、精英,对新自由主义抱住不放,竭力宣扬,意在影响、改变我国改革开放的走向。最近,国内又有股思潮声称,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样板,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应该给民主社会主义以合法性。他们提出应放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改共产党为社会党等。此外在我国,围绕对苏联兴亡问题的思考,普遍弥漫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一些人对苏联十月革命产生疑问与困惑,并对社会主义的命运出现沮丧与动摇。“如果不对这种倾向保持高度警惕,任其泛滥,就会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危害党的执政地位。”[2](p10)
第二,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国外敌对势力“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分化”战略的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实施多层面的文化侵略,以实现其“和平演变”的战略图谋。“软实力”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无形力量”[3]实施“文化帝国主义”,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各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他们利用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不遗余力地进行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采取电子邮件等手段,争夺他国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电子游戏、卡通漫画对他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戏说、丑化,损害其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消解民族凝聚力;通过向他国大规模输入的影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传播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西方腐朽有害的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不可避免地会通过他们的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腐蚀我们的读者和观众,甚至会产生殖民文化入侵的情况,冲击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4](p86)文化与意识形态影响着人的精神和灵魂,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安全尤其是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是民族得以传承、国家得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是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得以建立和维护的重要基础。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文化主导力,就等于失去灵魂,失去赖以凝聚的精神力量。一个国家如果精神支柱锈蚀坍塌、文化阵地弃失,文化安全的警觉低,社会成员的凝聚力就弱,必然导致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从而引发和加剧社会风险,从根本上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社会转型期国民信仰危机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奠定了新中国的国体、政体和经济制度,这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判断成为执政党以后的中国共产党得失成败的重要依据。但改革开放以来,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时代的诸多方面不断受到一些别有用心人的歪曲和妖魔化。长此下去,将会使国民对我们党关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科学论断的理解迷惑不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公有制主体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否会受到动摇的担心也在与日俱增,当这种担心一旦形成国民的普遍共识时,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就会受到置疑。并且,当前我国发展正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使得社会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趋于功利化、世俗化和多元化,在给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又诱发出对核心价值和公共道德“合理性”和“必要性”的怀疑,造成一定程度上共识、秩序和意义的缺失,产生出诸如拜金、享乐、利己、冷漠、虚无等消极现象。这种现象如不及时遏制,将会削弱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消解国家和民族凝聚力,危害国家长治久安。
第四,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维护和加强执政合法性的挑战。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随着我们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我们国家从革命战争年代转变为和平建设时期,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长期执政与和平建设的考验。首先,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一个执政党,不仅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其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实现党执政目标的内在要求。我们党的执政,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作为先进文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因此,党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具有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再次,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党整合执政资源的重要途径。精神文化资源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在党执政条件和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我们党能否牢牢掌握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有效驾驭意识形态的纷繁变化,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领域真正发挥主导作用,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仰,对党的政治路线的认同,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决定党的事业兴衰成败。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中的作用
一个国家的安全不仅取决于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有形“硬实力”,而且还需要作为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一个“软”、“硬”实力相对平衡的国家才是安全的国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与形成,不仅标志着中国“软实力”的增强,而且标志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家安全程度的提高[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理论的科学命题,有着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安全的角度看,它为引领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引领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强大功能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强调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坚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民族精神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同时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文化互相交融,互相激荡。在外来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一些领域也有所抬头,封建主义残余思想沉渣泛起,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观念也乘虚而入。应当特别看到,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和文化对我国扩张影响及思想渗透的压力。在这样的复杂背景和形势下,一些人在思想上产生迷惘、困惑乃至无所适从,都在所难免。价值观念越是多元,就越是需要共同价值观的统领。否则,社会就不会有统一的步调,国民就会离心离德。因此,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必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领域阵地,引领社会思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抵御和抗衡西方社会价值观渗透的力量源泉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方面的根本性差异以及国家利益的战略性、本源性冲突,我国一直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西化”、“分化”战略压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传媒优势,竭力推销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我们如果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渗透丧失警惕,缺乏强有力的应对措施,势必落入“西化”、“分化”的陷阱,使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失落,精神支柱崩塌。苏东剧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指向中国,变本加厉地推行“西化”、“分化”战略,试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的存亡兴衰。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除了在策略上抵制和防范外部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渗透外,其根本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中国特色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和感召力,抵御和抗衡西方社会的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许多研究者已注意到,一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有吸引力,别国就会自动向它靠拢;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支配了国际政治秩序,她就必然在国际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6](P11)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对内的凝聚力势必受到影响,对外则很难占领所谓‘道德制高点’。没有一个富有竞争性的政治价值体系,在国际上很难得到全面的尊重。”[5]面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真正抵御和抗衡西方社会价值体系的渗透和影响,保障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凝聚和整合作用,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
价值体系和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功能。意大利马克思主义者安东尼奥·葛兰西指出,“在保证整个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而且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在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体系中,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内涵。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合法性的理论诠释及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而且通过其对社会成员的教化塑造,为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丰厚的精神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文化安全的保障也有赖于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强盛,一方面预示着国家和民族安全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蕴含着国家和民族赖于存续和强大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优越性。这种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和优越性有利于提高和增强人们对本国或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彰显和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起着根本保障作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建构我国意识形态战略
首先,辨清各种社会思潮的本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居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加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如果动摇和取消马克思主义,全党全国人民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7](P228)。当前要特别注意排除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干扰,清除它们的影响。新自由主义作为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右翼的主流意识形态,宣扬自由化、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鼓吹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推销新自由主义及其政策,目的是把社会主义制度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在指导思想上划清马克思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界线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唯一指导思想,主张世界观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反对民主集中制,主张党内实行无条件的民主原则。如果我们接受“民主社会主义模式”,那就要放弃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否定与社会主义相关的历史:否定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否定五四运动,否定1978年以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质是主张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在各种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严峻挑战的情况下,坚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根本的是要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其次,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重要理念的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内涵。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深刻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以后,每一届党的代表大会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要理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初步确立。胡锦涛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清楚地向世人昭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将坚定不移地带领中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决不会效颦于资本主义道路。在旗帜问题上的任何模糊和动摇,都只能带来思想和行动的混乱,给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第三,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引领整合社会成员的价值理念,形成基本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党的十七大强调“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8]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9]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价值精神的凝结和精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根本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思想和荣辱观念的新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倡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加快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道德的义利观、是非观,荣辱观的内涵。
第四,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驾驭能力。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一种制度及与这个制度相关的基本价值的法理和逻辑基础。对于国家来说,意识形态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资源。马克思说过:“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0](p539)如果执政党放弃了对意识形态的主导,甚至失去了对有害意识形态的识别和自卫能力,就会患上意识形态的“失语症”。各种精致包装的西方意识形态以及类似“法轮功”这样的歪理邪说自然就会乘虚而入,瓦解社会的精神秩序,填充人们的信仰空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意识形态的变革和创新,使我们党彻底实现从一个成功的革命党向一个成熟的现代执政党的转变。换言之,我们党要在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和相互激荡中保持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感召力和主导作用,就必须增强运用政治符号和思想文化资源在人民中制造共识的能力,有力地主导社会心理和文化氛围,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
第五,必须揭露西方国家对外战略中强意识形态化及“西化”中国的图谋和实质,加强党员干部和国民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因为“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11](p285)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长期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意识形态的巨大作用,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将毫无意义。”[12](p109)美国现实主义政治家基辛格也指出:“除了维持力量均衡,还要推广美国的观念和价值。”[13](P242)美国前总统里根说: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的斗争中,“最终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核弹和火箭,而是意志和思想的较量。”[14](p57)西方发达国家尚且如此,何况我国呢?在这个问题上,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仅没有清醒的认识,反而有一些人肆意附和和渲染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淡化论”。当前,面对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挑战,我们再也不能“淡化意识形态”,也不能任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泛滥。否则,人民就会失去对党的信任,党就会丧失执政党的资格。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政治文化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社会思潮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安全文化论文; 民族精神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