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这些举措对于各大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公平的促进以及教育方式的改革等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支撑作用,并由此构建起教学改革之基础。本文将从分析传统高校信息服务模式的不足和高校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两方面入手,详细剖析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入到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学生学业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财务管理之中,为高校管理提供精准定位和规划。
关键词: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化教学管理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智慧教育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其中尤以其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为当代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特点及关系:
关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它已成为我们的国家战略。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是指数据的集合不能在一定时间内被常规工具捕获,管理和加工利用而需要一个新的处理模式,实现更强大的决策,洞察力和流程优化的大规模,高倍率复用信息资产。
而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做出与人类智能相类似的反应,以便让机器替代人类完成某些倚靠人类智能尚能完成的较为复杂的工作。然而,由于传统人工智能模式仍呈现出获取成本偏高、质量较差,只能模拟低端智能等等弊端,其对高级的人类智能的模拟程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基于上述原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适逢时机,共同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以其强大的运算能力,为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类整理及分析评价提供技术保障;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又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确保了人工智能范式以感知、数据、脑科学和认知为核心,逐步实现了从人工技术表达层面上升至大数据驱动阶段,从分类型数据处理至跨环境信息的综合处理,由追求智能机器到追求人机互动的变革时代。
二、我国高校信息化管理现状:
(一)虽然我们国内的大部分高校,其教学管理正在迈向信息化、智能化,教学资源也在逐步得到有效整合,而且共享渠道实现亦实现了多样化:这样的现状,一方面极大地拓展了受教育者的视野,为教育者提供了更优化的施展空间;但另一方面,绝大部分的教学资源面向的教育对象并没有体现出差异化,我们忽略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培养,致使一部分受教育者很难享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所带来的便捷与高效。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学管理的前提是离不开人的管理,但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管理者所面临的管理对象呈现出人数增多、类型多样化、各种资源难以整合等等问题。一方面,优质教学资源可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实现共享;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性会导致在筛选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中往往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信息化项目定位不准,实用性不强等。另外,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前的论证,许多都没有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操作习惯,导致服务系统实用性不强,数字资源出现闲置的情况,从而影响到信息化服务系统的使用率,服务与管理模式远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部分高校的信息化服务建设虽可以满足学校的顶层设计,但没有全面适应师生的信息化要求,现有的服务模式与师生的理想情境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因他们正处在求知欲的上升阶段,根据其自身不同的兴趣与个性要求会有不同的知识需求,这就与传统高校为大学生们“制定的学习计划”是相悖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网络技术盛行的当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与信息,但这些信息和知识不一定是经过系统整合过的,个别知识内容来源可能不可靠,这样,反而导致:许多大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获甚微。
以上问题的出现均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平台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最终导致了教学效果的适得其反。
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对高校信息化服务的影响: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与高校信息化管理的结合愈发紧密,并对信息管理、精确把控、教学模式的改变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信息管理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关注微观过程。配合高校教学管理动态化、过程化及微观化以及大数据非结构化的这些特点,可以在源源不断的数据流中,发现和昭示教学管理现象背后的规律与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精确把控方面,大数据技术更关注数据的利用和全员参与。不仅能给决策者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还可以构建管理者和教师之间不受限的交流环境,充分发挥群众智慧,从而加强政策制定的合理化和执行力。
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更关注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与个性化学习方案的制订。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实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为教师调整授课计划提供参考,从而减少或避免大众化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提供私人订制化的学习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四、大数据及人工智能在信息化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认知智能技术”促教学测评的自动化。近年来,“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成果颇丰,此项技术不仅可对清晰的机打文本做出准确的识别,还可以对较为模糊的非机打文本和手写文本达到较高的判别准确率。除此之外,在高校的有关语音的课程中,“智能语音识别”可以自动完成教学测评,“语音识别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升教师针对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估的有效性,学习者因获得自动化评估结果,更有助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评价并稳定求知信心。
(二)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比如,在新生录取与报到阶段,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就可第一时间对录取新生的省份、民族、院系分布以及男女比例等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为迎新准备工作提供最为优化的解决方案;另外,在就餐管理上,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便能综合分析学生的用餐规律,如:用餐拥挤时段、食堂窗口受欢迎程度、各类菜品的销量情况等等。从而,为合理疏导用餐人流、缩短排队时间,提供最受学生欢迎的菜品、提高学生用餐满意度,合理制订食材的采购计划、减少浪费等问题提供最佳配置及解决方案;在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通过设立智能门禁、智能监控、人脸识别、智能报警等人工智能系统,就可及时发现可疑人员和可疑行为,构建安全的校园学习与生活环境,最大限度地维护师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三)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比比皆是。首先,是加强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精品在线课程)教育和创客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建立跨学科和多领域的慕课平台,实施国内外不同类型慕课的检索与推送,从而实现教育的成本降低,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其次,要加强课堂互动,实时反馈教学效果。目前研发的手机智能教学APP软件,利用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设备终端,为构建智慧课堂,实现课堂提问、教师答疑、成绩汇总、教学方案调整等一系列智能化过程提供了物质基础,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方案;第三,是加强学生在课外时间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综合学生所学的具体专业、兴趣爱好、职业规划、方法特点以及知识短板等数据,实现在线课程的精准推送,再配合在线学习情况检查和反馈技术,提升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学习效果,为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提供实力支撑。
论文作者:邵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7
标签:人工智能论文; 数据论文; 高校论文; 教学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智能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