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技术运用分析论文_张建

配电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技术运用分析论文_张建

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金湖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 江苏金湖 211600

摘要:随着供配电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力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节能技术的运用大大减少了各种电能的损耗,提高了供配电系统的电力利用率,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对配电运行管理中节能技术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为供配电系统中节能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配电运行管理;节能技术;运用

前言

节能是一项与各行各业密切相关的工作,更是电力企业关注的重要课题。在配电运行管理中应用节能技术,能够促进供电企业的技术发展、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供电企业必须要对配电运行管理中的节能工作予以重视, 要能够在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因素。

1、配电运行管理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配网的运行安全关系到末端用户的实际利益,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配电网的安全运行。配电网的线损率较高,降低电能损耗是提高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节约用电一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在配电运行管理应用节能技术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工艺及设备,促进生产技术进步。随着节约用电工作的不断深入,相关企业及业内专家必然会促进对旧设备、旧工艺的改革,这就会大大提高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电源损耗。‚有效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开展节约用电宣传教育活动,能够增强全体人员的节能意识,将有限的能源用于更多的生产部门,最终创造更多的财富。ƒ提高电能的经济效益。 节约用电不但能够减少电能浪费、减少电费开支,还能够为国家、企业积累更多资金,这些都有助于扩大再生产。

2 、配电运行管理中如何应用节能技术

2.1 选择适用的电能负荷计算方法

在配电管理运行机制中有效开展节能工作是以计算电能负荷为基础的。只有采取合适的电能负荷计算方法才能进行后续的配电运行过程,比如对于配电变压器、导体、电线等基础电力设施的选择。在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中有三种较为常见的电能负荷计算方法,分别为单位面积法、单位指标法和需要系数法。而其中的单位指标法可以适用于供电设备功率和台数不确定的情况。此外,需要系数法只需套用固定公式即可使用。即供电设备的功率乘以需要系数和同时系数。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配电运行管理过程中,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相关计算人员可以将三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以达到最好的节能效果。

2.2 选用合适的电压等级

供电电压一共分为三个等级:低压电压、中压电压、高压电压,电压值分别为380~660V、6~10KV、35~110KV。在很大程度上,配电电压的高低与电能损耗成反比。当在线路功率与流量固定的前提下,电压等级越高,产生的电流将越小,因此选择合适的电压等级可以有效减少电能损耗。此时相关工作人员就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理的电压等级从而使电能损耗达到最小化。例如,在实际情况中当选用 10KV 的供电等级时,说明此电压值在中压电压范围内。但是为了能够节省电资源,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将电压等级调至高压电压。使用35KV的高压电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深入负荷中心,最终降低电能损耗。但使用高压电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当用电户负荷较大或用电户波及范围较广时,可使用中压电压进行供电。

2.3科学布置变电所

电力的输送由各个等级的电压通过配电网逐级降压,最终输送到用户终端,以供用户使用。在逐级降压的过程中,本身就会造成电力能源的浪费。变电所的位置离负荷中心越近, 配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将越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供电企业要能够在不影响用户使用及周边规划的基础上,利用负荷功率矩阵法和负荷电能矩阵法来确定负荷中心的负荷,然后再科学选择变电所的位置,要尽可能将变电所安置在离负荷中心较近的位置,以此来达到降低电能及电压损耗的目的。

2.4科学选择变压器

变压器的主要目的是转换输电过程中的电压,因而其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送过程。要想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我们要合理地选择变压器的数量和容量,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再考虑更适合供电要求的配变容载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耗。在配电系统中,变压器使用量大、使用时间长,在此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电能损耗、节约运行成本。相关工作人员在选择变压器过程中,要能够从成本和节能两个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尽量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选择低能耗节能型的变压器。

2.5 提高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电路负荷的性质有关。当功率因数小于1时,说明电路负载为感性。当功率因数较低时,说明交变磁场电路中的无用功率较大,则有用功率较小,最终导致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线路损耗加大。在感性电路中,总电流的相位总是滞后于总电压,此时的cosφ小于1。一些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取功率因数较高的配电设备。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在电路的负载上并联电容器以此来补偿无功功率。当在电路中并联上电容器时,流过电容器的电流将会大大减小,从而总电流也减小,根据公式最终得出功率因数提高的结论。

2.6降低线路损耗

配电线路是供配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供电设施,配电线路往往高空架设,而且距离较长,在配电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电能损耗,因此必须要对配电线路进行管理。将配电线路损耗管理作为配电网节能工作的重要举措,可以减少电能的浪费。

首先要确定配电线路损耗管理的范围。配电线路损耗管理的范围往往比较广泛,确定配电线路损耗管理的范围有利于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供电企业配电线路损耗管理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内容:第一,建立健全配电线路损耗管理网络和各种相关的制度措施,完善相应的指标体系建设,统计各项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的指标,做好配电线路损耗指标和其他指标的管理工作。第二,对配电线路损耗值进行理论上的计算,在理论值的基础上,对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第三,提高供配电过程中用电营销和电能计量等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第四,更新改造基础配电设施,强化技术水平,加强配电线路损耗日常管理工作。第五,在供配电过程中采用低能耗节能型的技术设备。第六,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线路的损耗状况,因此,企业应加强对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安排工作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其次,要对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工作思路。配电线路损耗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包括配电线路管理、工作战略制定、编制各项规划和实施各项方案规划等,这一过程需要供电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密切协调的配合。只有在制定合理的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才能将各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落实到责任人,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的效率。

最后,要明确不同结构层次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责。例如,管理层次的工作人员负责制定整个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的具体规划和战略,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则负责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中的技术环节。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负责不同的工作板块,有利于提高配电线路损耗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提高配电线路损耗管理工作的效率。

3、结语

总之,将节能技术应用到配电运行管理中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节能技术的方法有很多,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有效的减少电资源损耗的方法。如果供电单位或企业能够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切实有效的采用上述几种办法,那么最终企业将能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恒.配电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技术运用初探[J].机电信息,2016

[2]郝琰.配电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技术策略[J].电子制作,2015

论文作者:张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配电运行管理中的节能技术运用分析论文_张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