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的科技人才思想--兼论邓小平对科技人才问题的探讨_科技论文

论邓小平的科技人才思想--兼论邓小平对科技人才问题的探讨_科技论文

邓小平科技人才思想探讨——学习邓小平关于科技人才问题的论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人才论文,论述论文,思想论文,学习邓小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才问题,他关于人才问题的论述很多,内容十分丰富。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同志关于人才,特别是关于科技人才的选拔、任用、培养和爱护等方面的论述更为系统而深刻。他的这些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和毛泽东同志的人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有关人才问题的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对我国在实现四化建设中选拔、培养、任用和管理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要充分重视科技人才的观点

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说:“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①又说“革命事业需要有一批杰出的革命家,科学事业同样需要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希望“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同样,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批三四十岁的优秀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②邓小平同志这些话充分阐明了科学技术现代化与其它三化的关系,指出了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可以从这些话中看出邓小平同志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和四化建设求才若渴的心情。

科技人才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国家建设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有人说当代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竞争,是很有道理的。但是科技成果是人研究出来的。先进技术是要人掌握的,也就是说,科技是靠人才发展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科技人才竞争。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但这三者相比,人力资源是更重要,更基础,更关键的资源。斯大林说过:“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是死的东西,有了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才能够而且一定会创造出奇迹来”。④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体制改革的总设计师,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高瞻远瞩,洞悉全局,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⑤和“知识分子是工人阶段的一部分”⑥的著名论断,充分肯定了科技人才在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和四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⑦强调指出有没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是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关键,可谓一语中的。

二 要善于发现人才,打破常规选拔人才的观点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搞经济体制改革“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⑧1991年8月20日,邓小平同志对中央一些负责同志说:“你们从下面上来,左邻右舍,上上下下,接触广泛。了解的人多。你们觉得是人才的,即使有某些缺点弱点,也要放手用。一个人才可以顶很大的事,没有人才,什么事也搞不好。……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的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地起用”。⑨还说:“在人才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人才”(10)对于科技人才,“不要因为他们不是全才,不是党员,没有学历,没有资历,就把人家埋没了。”(11)并且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12)

邓小平同志不仅这样说,实际上也是这样做。1975年邓小平同志主持国务院工作,抓全面整顿,他冒着被四人帮再次诬陷和迫害的风险,大胆地选拔和起用了一些人才,把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整顿得很有成效。

邓小平同志不但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人才,破格提拔,大胆起用人才。同时也对科学家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任务,他说:“我们的科学家,教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就是对国家的贡献。在科学史上可以看到发现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对科学事业可以起多么大的作用。”(13)称赞“世界上有的科学家把发现和培养新的人才,看作是自己毕生科学工作中的最大成就,这种看法是很有道理的。”(14)

邓小平同志一贯主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尤其注重发现选拔年轻人。早在1961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要重视二十几岁,三十岁的年轻人。世界上的科学家,成名的很多是在三十岁左右。现在再不重视和选拔年轻人就晚了”。(15)指示冶金部、铁道部提拔工程师要“有多少提多少。……选拔的条件主要是根据专业技术水平,政治条件是不反对共产党,忠于祖国。共产党员专业技术不合格也不能提。有的人可以破格提拔为工程师,不一定要经过见习技术员和技术员再提为工程师。”(16)

1986年8月20日,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市环城路时,在中山门蝶式立交桥上会见了这座构思巧妙,结构新颖的大型立交桥的设计者胡习华,他握着胡习华的手,连声称赞“干得好,干得好!”当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同志介绍说:“胡习华今年30岁,中专毕业,现在还不是工程师,按照规定,他还不能当工程师,我们准备破格批准他为工程师时,”邓小平同志说:“应该,这是谁也不应该反对的”。(17)

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对科技干部“总的要求是又红又专,红专结合。”(18)又指出“要正确认识红与专,对这些人(指科技人员——笔者注)政治要求要适当”。(19)纠正了长期以来党内和社会上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的不恰当的把学历和是否是党员作为选拔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准的错误认识。为科技人才的选拔和使用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

邓小平同志关于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观点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体现。我国面对着四化建设的艰巨任务和科技人员十分缺乏的尖锐矛盾,这一观点对我们广开才路,建设一支宏大的科技大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认为应多渠道发现和开发科技人才,不要仅仅把视野局限于国内,还要放眼国外,一方面创造条件,吸引留学生回国,另一方面要大胆引进国外人才,利用国外智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留学生有几万人,如何创造他们回来工作的条件很重要。有些留学生回来后没有工作条件,也没有接纳他们的机构,有些学科我们还没有,可以搞个综合科研中心,设立若干专业,或者在现在有的一些科研机构和大学里增设一些专业,把这些人放在里面,总会有些人做出贡献,否则这些人不回来,实在可惜啊。”(20)他还说:“把外国人请来参加我们的重点建设以及各方面的建设,办教育,搞技术改造。……他们长期来也好,短期来也好,专门为一个题目来也好,请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21)

邓小平同志要求在立足开发国内智力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和人才,将有助于我们民族的智力开发,更新我国科技人员的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水平,缩短我们在许多方面探索前进的时间,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四化建设的进程。

三 充分信任,大胆使用人才的观点

科技人员能否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有所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能否使用好他们。用人如用药,高明的医生辨症施治,能准确地用药,虽陈皮败革亦可医病;若不辨其症,胡乱用药,虽人参、鹿茸也会杀人。人才是个大概念,用其所长就是人才。只有扬长避短,知人善任,才能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对技术干部关心不够,对他们的使用有问题。许多新生力量,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把年轻人提起来放在重要岗位,管的业务宽了。见识广了,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22)并一再强调“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23)

扬长抑短,人尽其才是用人之道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文革”十年中把大批科技人员弄去养猪、扫地、打杂、学这行的弄去干那行,用非所学,浪费人才的现象十分严重。1975年,邓小平同志在抓整顿时就曾明确地指出,现在有一批知识分子用非所学,原来的技能没有发挥出来,要改进这方面的工作。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中科院负责同志汇报《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时,听到北大有位搞半导体的老专家被弄去教别的,就问:“为什么不叫他搞本行,北大不用他,可以调到半导体所当所长。……科技人员有水平,有知识的为什么不可以当所长?”(24)邓小平同志极力主张要尽力解决科技人员用非所学的问题,让科技人员归队,使他们的专长有用武之地。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意见,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终于解决了科技人员用非所学,让其归队的问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充分信任是大胆使用的先决条件。科技单位的业务领导工作,应当放手让业务负责人去做,不论是党内还是党外的专家,担任了行政职务就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使他们有职、有权、有责、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后,让一大批科技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绝大多数有职、有权、有责、扭转了长期以来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

四 注重对科技人才培养的观点

邓小平同志一贯注重对科技人员的培养。他在1961年就提出“要经常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进修,给他们提供自学条件,这也要定个制度出来”。(25)由于“文革”期间“左”倾思潮的干扰,林彪一伙和“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肆意破坏科技和教育事业,残酷迫害知识分子,很多制度也都遭到了破坏,造成我国各方面人才青黄不接,科技人才断层很大的严重后果。因此,1978年他在全国科技大会开幕式上再次强调:“我们要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26)我们还要努力提高现有的科学技术队伍的水平,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的同时,大力培养新的科学技术人才。……把尽快培养出一批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科学技术专家作为我们科学、教育战线的主要任务。”(27)

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同志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时,再次阐述了现代化、科学技术与教育三者的关系。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够上去。”“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科学技术与教育整整落后了二十年。科研人员美国有一百二十万、苏联九十万、我们只有二十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28)又说:“我国科学研究的希望,在于它的队伍有来源。”(29)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科技队伍刻不容缓。同时指出“专业的科技队伍,是科技工作的骨干力量。没有一支强大的高水平的专业科学研究队伍,就难以攀登现代科学技术高峰。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也难以持久深入地一浪高一浪地向前发展”。(30)

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既说明了科技人才的培养,科研队伍的建设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提出了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高水平的科技队伍是摆在我们党和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又体现了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五 关心和爱护科技人员的观点

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不久,邓小平以大无畏的无产阶级战略家的气魄,冲破“两个凡是”的禁区,向全党和全社会大声疾呼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31)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说:“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人才问题,别的不说了,今天就讲两点,第一能不能每年给知识分子解决一点问题,要切切实实解决,要真见效。第二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32)“我们还要把那些比较好的有培养前途的科技人员记下来,建立科技人员的档案,帮助他们创造条件,不管他们资格老不老。……总之,要给有前途的科技人员创造条件,关心他们,支持他们,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首先要解决这些人的住房问题,家庭有困难也要帮助解决。(33)他还指示“要从科技系统中挑选出几千名尖子人才,这些人才挑选出来之后,就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做研究工作,生活有困难的可以给津贴补助。现在有的人家里有老人孩子,一个月工资几十元,很多时间用于料理生活,晚上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都办不到,这怎么行呢?”(34)还说:“要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要搞‘三结合’,科技人员不要灰溜溜的,不是把科技人员叫‘老九’吗?毛主席说:‘老九不能走’,这就是说,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他们有缺点,要帮助他们,鼓励他们。要给他们创造比较好的条件,使他们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这对我们事业的发展将会很有意义的。”(35)还要求“领导工作者要经常同他们(指科技人员——笔者注)谈心,政治思想上要帮助,不求全责备,毛泽东同志说过,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思想。”(36)他多次指示“要保证科研时间,使科研工作者把最大的精力放到科研上去”,提出了“必须至少一周要有六分之五的时间搞科研”。(37)

邓小平同志对科技人员的关心和爱护是全方位的,无微不至的。要求对科技人员业务上培养,政治上帮助,生活上关心,待遇上提高。邓小平同志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面给各级领导干部做出了表率。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邓小平同志人才思想的指导下选贤任能,恢复高考制度,建立了学位和职称聘任制度,提高了科技人员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在短短的十几年中已培养出了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造就了一支具有相当实力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的四化建设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注释:

①②(26)⑨(13)(14)(30)(19)(31)(34)(24)(33)(26)(27)(28)(23)(29)(35)(36)《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二版)第二卷第86、96、369、97、41、32-33、91、95-96、40、50、26-27、51页;

③⑤⑥⑦⑧(10)(11)(12)(32)(20)(21)(37)《邓小平文选》(同上)第三卷第179、274、275、91、92、109、275-276、53-54页;

④《斯大林全集》第七卷73页;

(15)(22)(16)(25)(18)《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二版)第一卷第291、292、336页。

(17)《人民日报》1986年8月22日

标签:;  ;  ;  

论邓小平的科技人才思想--兼论邓小平对科技人才问题的探讨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