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的新经济与生态_新经济论文

德国经济的新经济与生态_新经济论文

德国经济的新经济化与生态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论文,新经济论文,化与论文,生态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出现了两大显著变化,一是德国经济越来越新经济化,最明 显的表现是以ICT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迅速兴起,而且德国的传统产业 也被迅速地新经济化,新经济不仅成为德国经济的主要部门而且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 动力量;第二大变化是德国经济加速了生态化的进程,甚至于德国经济模式也被改称为生态 社会市场经济。在德国经济的新经济化与生态化过程中,德国政府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而又不 同于传统经济中政府所承担的作用(注:本文是将德国作为一个封闭经济来讨论其经济模式变化的。如果改变这个基本假定,那 么,欧洲化显然是德国经济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此外,本文有关新经济与德国政府作用的部 分内容已经发表,参见:“德国产业结构调整:政府与市场”,《学习时报》,2001年5月2 1日。)。

一 德国经济的新经济化

新经济就是创新经济。按照熊彼特的理论,新经济就是生产函数的创新(注: J·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信贷、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第 73—74页,商务印书馆1990年中文版。)。从微观层面看 ,德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朝着新经济化方向的调整趋势,以信息技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为 代表的新经济产业迅速成长(注:对新经济的界定还在争论之中,但是,将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产业归入新经济领域已是 基本共识,因此,本文讨论的新经济自然是狭义的解释。),并且,新经济产业的技术被有效应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使 得传统产业迅速新经济化,从而,德国经济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1.新经济产业的兴起

德国杰出的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不仅造就了德国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而且也为新兴 技术应用于其他经济部门提高生产率和增长创造了机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新经济化。德国 电 信网络的数字化完成于1999年,每百人中数字电话的拥有量为59部,仅次于美国,与法国并 列为世界第二位;而德国ISDN接口以千人拥有量为151个,而占全球总数的1/4,高于任何国 家;德国电视电缆的百户拥有量为53根,低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在使用国际互联网与在 线服务方面,德国10%的人在家上网,美国是25%,德国1999年的在线率为13%,此外,德国 的数字移动电话的百人拥有量为25部,但由于电信和在线部门激烈的价格和创新竞争,因特

网和移动电话的使用增长迅速,预计到2000年底,16到69岁的人口中有40%的人使用因特网 。

基于信息与通讯基础设施的强有力支持,德国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市场1999年增长了9.6% ,达到2140马克的规模,这大约是GDP的5.5%,这个比例近几年稳定增长,尽管如此,这一 水平还低于欧洲的平均水平。2000年预计将达到2340亿马克,5年内将实现3000亿马克水平 ,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将成为德国最大的经济部门。1997年到1999年间,德国就业增长为0.7%,而硬件、软件以及信息技术服务部门的就业增长了6.6%;9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的新企 业创建越来越多,并且带有越来越鲜明的尖端技术色彩,特别是通讯技术产业,新增企业数 量翻了4倍。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主导了德国的经济增长。

尽管如此,从信息和通讯技术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德国政府对信息技术的科研投 入来看,德国在经合组织国家中还只处于中等水平。为此,1999年德国政府提出《21世纪信 息社会创新与就业行动计划》,并为该行动计划提供30亿马克,力求在2005年实现五大目标 :大幅度提高与国际互联网联网的比例,将1999年联网在线率13%提高到2005年的40%;至20 00年建成一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覆盖全德国、为所有科研机构服务的高效率的计算机网; 推广教学领域多媒体的应用,至2001年为德国所有学校、职业培训机构配备具有多媒体功能 的电脑,至2005年,德国教学软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信息技术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继续保 持领先地位,包括从2002年起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无线联网;至2005年发展先进宽带移动通 信,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多媒体服务,发展光学网,至2001年实现每户都拥有光纤接 口;促进国家行政机关现代化、广泛使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如电子招标、电子纳税申报) ,提高工作效率。德国的主要目的是确保21世纪德国的信息通讯技术创新水平在欧洲位居第 一,通过信息通讯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德国新经济的另一大支柱是德国传统的优势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由于德国具有良好的 生物技术研发基础,联邦政府加大投入,通过90年代中期发起的“生物园区竞争计划”以及 随后的支持计划,全力推进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在欧洲,以生物技术商业化为主要业务的

1350家企业中(大多为中小企业),到1999年底,有279家公司的总部设在德国,比一年前多 了25%。员工人数上升到8000人,而销售额增加了30%,达到5.17亿欧元的水平。如果把那些 从事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业务的公司包括在内,那么德国生物技术产业有23家大公司和 将近700家中小企业。1999年,德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投入总额为51亿欧元,16000多名员工 受雇于生物技术的研发部门;同年,在德国的专利注册数增长了36%,达到176项,位于欧洲 之首(但同期美国为660项)。1999年在法兰克福新市场上市的德国生物技术公司的市场资本 化近乎40亿欧元。德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总销售额大约为150亿欧元,此外,德国在生物技术 世界市场中的份额也从10%上升到14%。

2.传统产业的新经济化

传统产业新经济化不仅表现在新兴技术对传统产业生产过程的改造升级,而且也体现在对 市场过程的改造升级,极大地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从内涵上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新 发展。

作为一种跨部门的技术,生物技术还被应用于许多部门,例如,它已成为制药和化工产业 决定性的创新力量。德国试图以生物技术为纽带在新世纪的全球竞争中,积极利用生物技术 推动化工、制药行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使德国企业有可能在世界化工、制药产品市场重新占 据领先地位。生物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综合结构到农业生态结构和农业 生物系统结构的转型。1998年,德国已有生态农业企业约6000家,占德国各种大小农业企业 总数的1%(注:王德峰,“德国农业:开辟新领域,迎接新世纪”,新华社柏林1998年10月12日。),德国的目标是使德国生物农场的比例占到全德农场总数的20%(注: “生物食品涌入欧洲”,[法]《论坛报》,2001年3月30日。)。在汽车制造 领域,德国汽车工业近几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强度,赢利的1/4用于研发再投入,突出德国 的传统强项,其直接成果是在专利、产量、出口和就业方面获得重大成功,并拉动国民经济 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创造了新的产品和服务,一个突出的例子是电力行 业。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电力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交互式自动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从而能够 对消费者按实际花费的成本而不是平均成本来收费。这就会平滑用电高峰期,使得降低 电力消费自身可以发展为独立的服务。

信息通讯技术对传统产业市场过程的改造升级集中地体现在因特网所创造的电子商务领域 。因特网不仅能提供信息,而且是具有诸多优势的市场,如降低采购成本、改善服务、市场 优化以及通过新市场增加销售等。通过提供获得信息的方便路径、降低成本和加强竞争,因 特网被证明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理想状态,能够防止多余信息、交易成本和障碍的进入,从 而使得消费者获得了收益——节省时间、透明度和优质服务。联网的原材料生产商、部件供 应商、制造商、货运承包商、销售商和最终用户能够持续地监控制造与供货实况,以避免生 产过剩,中转库存和供应短缺,供货信用得以提高,同时降低了成本(注: H.C.Sherman,E-Commerce is growing worldwide,in:CESifo Forum,Winter 2000,P.24.)。德国的电子商务在 欧洲居领先地位,公司提供网上咨询、订购和完全的电子采购,超过一半的德国因特网用户 愿意通过数据高速公路获得产品与服务(注: Federal Ministry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Economic Report 2000,July 2000,B erlin.P.40.)。《2000年德国经济报告》表明,德国的“旧经济 ”公司正在全速推进其“上网之路”并开发“交易平台”。竞争对手正在共同努力联合组织 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电子网络以降低成本,获得效率收益。这种“旧经济”汇合“新经济” 的进程出现在德国的汽车、化学、航空以及食品零售等各行业,如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 和通用三大汽车巨头与德国SAP合作,试图通过一个联合的因特网市场与他们的供应商改进 联系,来完成每年2500亿美元的购买额。

二 德国经济的生态化

德国极为严格的环境法律标准不仅使德国经济生态化取得极大进展,为德国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而且德国也因为生态现代化的要求而创造了一个强大的经济部门— —环保产业,并使得德国在全球环保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1.经济生态化

德国经济的生态化按照经济流程可分为源头生态化、过程生态化、结果生态化以及关注从 源头到结果的全程生态化,即德国称之为一体化环境技术。源头生态化的举措是减少甚至放 弃高污染能源与原料的使用,典型的例子就是核能,充分利用可更新能源和可更新原料,包 括植物原料与能源以及风能和太阳能等。德国已经决定将逐步减少核能的使用,并最终关闭 核电站。德国目前的核能供应占总能源的31%,德国政府已经与能源康采恩就停止使用核能 达成一致。核电工业计划到2002年先关闭4座核电站,同时要求政府根据核电站发电量确定 核电站运行年限。按此计划,德国19座核电站中最晚投入运行的内卡韦斯特海姆2号核电站 将于2021年关闭(注:戴启秀/王志强,《21世纪德国环保发展纲要及新政策》,载:《德国研究》,第49页, 2001年第1期。)。

可更新能源有太阳热、太阳能、水力、生物能和风力;可更新原料则是指植物,人们可以 用它生产目前所有由化工业以矿物原料为基础制造的物品。在可更新能源方面,德国大力开 发风能和太阳能等。就风力发电的生产能力而言,仅在1998年,德国新装风力发电机组约10 00台,总容量约80万千瓦,使总装机容量达到285万千瓦,风电发电量达44亿千瓦时,已占 总 发电量的近1%;到2000年6月,全球风能设备总的装机容量为14000兆瓦,其中德国为5000兆 瓦,占1/3强,美国和丹麦分别为2500兆瓦和1750兆瓦,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风力发电 市场。预计10年内,德国总装机容量可达1000万千瓦,风电可占总发电量的3.5%(注:刘立群,《德国产业结构变动的绿色化趋势》,载:顾俊礼/刘立群(编),《迈入21世纪 的德国与中国》,第240—245页,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在太阳 能方面,1990—1995年间德国有5000个家庭在屋顶安装了太阳能发电设施(注: [美]莱斯特·布朗,《环境经济革命》,第36页,第42—43页(插页),中国财政经济出

版社1999年中文版。),德国政府1999 年1月还启动了“10万户太阳能电力项目”,计划安装10万个光电装置,总容量达30万千瓦 。在可更新原料方面,德国正在发展工业作物种植业,即种植那些可以生产替代矿物能源、 化工原料的经济作物,并从其产品中可以提炼出能源。这种作物也称为“能源作物”。1996 年全德的工业作物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万公顷以上,能为化工、造纸工业提供相当一部分原 料。工业作物产品生产的天然塑料原料、洗涤剂、黏合剂、染料等,在市场上也越来越多。 在德国各地广泛种植的油菜籽,是当前最重要的能源作物,除从菜籽油中提炼出化学工业原 料外,还可以提炼出植物柴油,是替代矿物柴油的重要动力燃料,此外马铃薯和玉米也是重 要的工业作物(注:王德峰,“德国农业:开辟新领域,迎接新世纪”,新华社柏林1998年10月12日。)。

过程生态化的核心是利用先进技术改善生产工艺设计,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产出。世界不 锈 钢生产的领头企业德国蒂森-克努伯公司最近投资2.87亿美元率先建立了一个新的部门:浇 铸轧钢厂。这个新型轧钢厂可以把钢水直接制成0.88毫米后的钢板。由于省去了轧钢的过程 ,这个新工序能缩短生产周期、节约能源,每生产一吨产品就能为公司节省几十美元(注: “欧洲钢铁业精简机构、减少污染”,[美]《商业周刊》,2001年2月19日。)。此 外,生物技术应用于化工与制药行业也能够极大地节约资源和益于环境。通过过程生态化的 处理,德国原料和能源利用效率大大提高,污染产出大大降低。德国每1000马克国内生产总 值的有害气体排放量1960年为568公斤,1993年降为仅281公斤;固体废物从113公斤降为54 公斤;每百万马克产值一次能源消耗量1960年为62亿焦耳,1993年降为45亿焦耳。结果生态 化是经济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全部任务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德国在废水废料处理技术上 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欧洲,德国在减少包装物料的数量以及回收包装垃圾方面走在前 列。1996年,德国80%的包装垃圾得到回收,其中包括玻璃、纸张、塑料、马口铁和铝,这 样就大大缓解了填埋垃圾的压力,与此同时,这也增加了就业,因为每处理150000吨的垃圾 ,采用回收的方法可以创造9个就业机会,而用填埋的方法就只能创造1个就业机会(注: [美]莱斯特·布朗,《环境经济革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中文版,第46—47 页。)。在控 制和减少CO[,2]排放量方面,德国也取得了很大成功,德国承诺从1990—2005年把CO[,2]的排放 量减少25%,1990—1999年已减少了15.5%,即从10.14亿吨降低到8.56亿吨。

除了在经济流程的各个环节控制污染之外,德国还积极发展全过程生态化控制,这就是一 体化环境技术。一体化环境技术是指在生产时就减少原材料和能源的使用,尽量保持少使用 需要处理的固体、液体废料;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材料来替换加重环境污染的材料,减少一次 性用水,用现代化设备来替换那些低效率的设备;同时仔细分析整个生产过程,检测环境状 况,必要时,采取措施来进行调整(注:关于一体化环境技术完全引自:H·N·劳尔,《环境技术》,载:《德国》,2000年第5 期,第61页。)。此外,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废水处理、土壤治理和 有机废料的处理过程中,特别可应用于过程一体化的环境技术中。在欧洲专利局的生物技术 专利申请中有33%的申请来自德国(注: H·N·劳尔,《环境技术》,载:《德国》,2000年第5期,第61页。)。一体化环境技术的另外一个关键是国际标准化的欧洲 环境管理检测系统EMAS与国际性的ISO14001质量认证系统。到2000年7月底,欧洲总共已有3 524家企业得到MEAS认证,其中2485家是德国企业,占70%;同期,德国已约有2300家企业获 得ISO14001质量认证,德国是在欧洲获环境检测证书最多的国家,所获ISO14001质量证书也 仅次于日本而居全球第2位。

2.环保产业

德国经济生态化进程不仅使德国经济迈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而且也推动了德 国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使环保产业在未来5年中成为德国的主要经济部门之一,同时 也在世界环保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1994年,德国环保产业的产值达333亿美元,占当年国 内生产总值的1.2%,从业人员为17.1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0.48%,产值年增长率为10.3%( 当年GDP增长率为3.8%)。1996年,德国环保市场规模达到710亿马克,远高于法国的310亿、 英国的280亿马克;据德国废料废水处理联合会(BDE)估计,到2005年德国环保技术的销售额 可达2000亿马克(注:刘立群,2000年;H·N·劳尔,第56—61页,2000年。)。德国目前约有1万家企业从事环保工作,仅次于美国。德国企业所获得 的 环保专利数量之多也反映了研制开发新产品的动力巨大,德国在环保方面的专利份额最高, 1994年占全世界环保专利的29.4%,近10年间,德国企业年注册的专利数量增加了4倍多,目 前在慕尼黑欧洲专利局登记注册的环保专利有一半来自德国公司。国际上,德国的环保技术 和环境技能已成为德国经济发达的一个标志,世界市场上近1/5的环保产品来自德国,德国 在向国外出口环境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环保产品出口值约为350亿马克。

三 新经济化与生态化中的德国政府

无论是新经济产业还是对传统产业的新经济化都要求高投入,而收益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 性,同时新经济却又具有积极外部性,考虑到高额成本和收益风险,市场投入会低于社会理 性投入;同样,经济生态化对企业来说更是典型的积极外部效应,由于要按照社会成本而不 是私人成本来进行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使得企业并没有“生态化”的积极性,从而产生“ 市场失灵”。这就要求政府发挥作用,但同时又要求防止“政府失灵”——政府干预会扭曲 市场行为,因此,德国政府与市场应该结成伙伴关系,降低新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成本和风险 ,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1.确立互动规则:政府与市场

市场扩展性政府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即一个有效率的政府是不可或缺的。政府必须提供某 些商品或服务以及规章制度和各种机构,必须不断地创新制度安排来扩展出更多的市场而不 是抑制市场的发展,从而增加市场的广度和增加人们在交易中获得的收益(注:易宪容,《权力运作与经济繁荣》,载:《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3—4月,第62—64

页。)。德国政府典型 举措是放松管制与市场自由化、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与确定环境保护规则。放松管制与市场自 由化最大的成果是德国电信市场的开放,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核心则在于税收改革,而对环境 保护规则的确定避免了个人理性对社会理性的破坏(注:参见:Federal Ministry of Economics and Technology,Economic Report 2000,July 2000,Berlin;裘元伦,《2001—2005年德国税收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影响》,载:《德国 研 究》,2000年第4期,第7—10页;Bundesministerium der Finanzen,Die Steuerreform 20 00,Berlin,2001.)。

2.改善技术供给:研究与开发

企业和科学界的技术创新能力决定了德国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潜力,而创新研发正 是生产新兴技术的特殊产业,因此,德国政府视促进创新研发为重中之重,研发部门的资金 增长迅速。德国政府1999年度财政加大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经费预 算提高到150.01亿马克,比上年度的增幅为6.7%。资助重点是大研究中心以及其他研究机构 具有战略意义的前瞻性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此外,德国政府为马普学会、德意志研究 联合会和夫朗霍夫学会提供的事业与研究经费也提高了5%。德国研究政策的重点是新信息技 术和通讯技术的开发、生物技术前言领域、健康与医学研究、分子医学和基因研究。与1998 年相比,用于资助技术创新项目的经费增加了1.2亿马克,达到30亿马克。企业研发投资也 大 幅上升,德国企业2000年的研发投入为811亿马克,比1999年增加约40亿马克。1996年,德 国研发总投入为809亿马克,而1999年则为920亿马克,占GDP的比重也由2.26%上升到 2.37%,超过了欧盟平均水平,但仍大大低于美日。

为加强德国对信息通讯技术的创新研发实力,1999年11月,德国教育与研究部决定将德国 信息技术研究中心(GMD)并入夫朗霍夫学会(FHG),集中人力、财力引入夫朗霍夫合同研究模 式,促进德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直接为发展信息产业、通讯产业服务,从而在欧洲建立起人 员超过2500人,年经费超过4亿马克的最大的信息通讯技术研究中心。此外,为了促进原料 和能源作物产业的发展,德国政府近年来每年拨款5500多万马克用于工业作物的种植、研究 和开发。早在1993年,德国在东部的梅克伦堡地区居斯特罗市成立了生物原料和生物能源研 究中心,专门研究、开发、促进和协调全国工业作物的种植、开发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 广等。

3.强化人力资本供给:教育与培训

在基于知识的现代经济中,知识和技术诀窍是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知识和创新技术都来 自于人力资本投资,但由于基础人力资本的普适性和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市场的投资动力不 足,这已经对德国经济的更强劲增长造成了抑制。因此,一方面,德国政府加强对基础人力 资本的投资,同时也采取措施加强建立与市场伙伴合作关系,促进市场的投资动力。

教育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基本形式,加大对教育,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首次教育 、终生教育的投资力度,培养大量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 在1998年,德国联邦总理的研究、技术和革新顾问委员会就对“全球竞争能力——教育、科 学和经济前景”提出报告,建议对于教育领域要通过更多地面向效率、加强竞争和框架条件 的灵活性提高整个教育制度的效率(注:联邦政府新闻局新闻公报,1998年8月26日。)。德国的目标是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在培养四个方面的 人才取得重大进展,以满足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即适应技术创新发展趋势的人才,掌握先进 信息技术的人才、掌握金融知识和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和了解各国多元文化的人才。

在《工作、培训和竞争性德国的联盟》中,德国政府、雇主协会和工会就培训达成共识: 要实现每一个愿意并能够参与培训的年轻人都能获得培训。由于经济活动的信息化,为克服 信息技术人才的短缺,德国特别关注对信息技术的培训。在德国政府、私人部门和工会的共 同推动下,综合性的培训措施开始实施,以期到2005年,增加25万个信息技术工人。私人部 门承诺到2003年将提供6万个培训位置并大力加强内部继续教育。联邦劳动局极力推进职业 教育。2000年1—10月每月平均有44800人参加了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其中1/3是为从事信息 技术行业而接受培训的。

4.加速货币资本供给:创新融资

为向新经济产业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本供给,德国加大资本行业的发展。德国风险投 资业特别是针对生物技术的风险投资业在近3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处于初创阶段的 尖端技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资金市场和坚实的资金保证。德国政府《年轻技术企业的风险资 本计划》的实施导致了德国风险资本市场的极大扩张。新的风险资本投资在1999年上升到31 .6亿欧元(1998年为19.6亿欧元),2000年上半年为16.2亿欧元,创造了新的记录。法兰克福 新市场对于德国风险资本市场的迅速扩张至关重要。风险资本参与创业企业早期阶段成功的 关键在于他们有机会在股票市场上市的成功创业企业中获得股份的机会,而且,初次上市的 成功又会释放出新的风险资本。在法兰克福新市场上市的公司在1999年中到2000年中上升了 一 倍,达到了300家,融资额则增长了2倍多,从550亿欧元上升到1886亿欧元。

5.全面扶持中小企业:特殊政策

德国目前约有300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68%的就业岗位,接纳了近80%的学徒,并且创造 社会产值的一半。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德国政府视中小企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 希望,特别是技术创新企业。为强化对中小技术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德国政府出台了针对 中 小企业的一揽子计划。

德国通过极有特色的支持系统来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创新”计划支持年轻技术企业的 新产品开发、加工和服务,其核心措施是“年轻技术企业的风险资本”计划,单单1999年就 动员了15亿马克的风险资本;“研究合作”计划加强中小企业和研究机构(跨越部门和技术 边界)之间的研究能力的网络化,其中的ProInno计划,通过合作项目、引导项目和人员交流 着力改进中小企业与研究机构的网络化;“技术咨询”计划旨在支持那些提供新技术特别是 信息和通讯技术使用方法的信息的机构。

新经济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企业家文化”,因此,德国政府大力采取措施加强“创业 动力”,如税收改革和资助创业企业。在税收方面,企业税降低到25%,通过生态税收改革 降低2%的工资附加费,通过简化税收以及进一步克服官僚作风减轻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负担 ;建立中小企业专用基金,以保证创建企业的资本可获得性,特别是德国政府着力促进风险 投资和创业股票市场的发展。电子商务特别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许多新业务机会。为使中小企 业更熟悉因特网的使用,德国政府大约从1998年起支持建立了24个卓越电子商务地区中心。 在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中,中小企业可接受咨询、培训,在专家的帮助下定向电子商务的应用 ;为满足特定需求,还另外建立了贸易电子商务中心,适用于中小旅游公司以及自由职业者 的卓越电子商务中心即将建立。

四 结论:新的经济模式与新的政府责任

德国经济的两大趋势新经济化和生态化可以被认为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工业经济的革命。 新经济化正在导致一种建立于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新技术经济范式的产生,而经济生态化则 要求消除工业经济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发展可持续经济。不论是新经济化还是生态化既 不能放任看不见的手去指挥市场的运行,也不能放任看得见的手去扭曲市场的行为,而要求 政府承担新的责任,既要满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所带来的效率目标,又要降低乃至消 除他们的副作用,使得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切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正是德国所发生的情况 ,这一点也尤其值得我国关注和借鉴。

通讯地址: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电子邮箱:weiguoy @ yahoo.com.cn。

标签:;  ;  ;  ;  ;  ;  ;  ;  ;  

德国经济的新经济与生态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