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_出口代理论文

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_出口代理论文

国有外贸企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道路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发展论文,制约因素论文,道路论文,外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近两年,外贸企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个别企业甚至破产。本文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两个侧面分析了制约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未来外贸企业发展的方向。只有极少数大型外贸企业才适合走综合商社之路,而绝大部分外贸企业宜并入产业集团成为国际部,或发展成为商业服务性的外贸代理公司。

一、制约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环境与因素

(一)世界贸易区域集团化及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9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快了进程。区域内贸易、投资、人员及生产要素的流动更为自由,同时也带来了排他性及贸易保护主义等负面影响,使集团外及集团间各国的贸易摩擦和矛盾进一步加剧。各国更加强调管理贸易,管理和保护的手段更为繁多和隐蔽。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非关税限制措施更多地取代传统的非关税壁垒。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以及各国间贸易争端的加剧,使我国外贸企业在经营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风险。原有的经营实力在国际市场上日渐丧失竞争力;原有的经营机制难以规避国际贸易中常常出现的各种风险;原有的经营方式受到保护主义的极大限制。

(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 1995年以来,全球范围内企业兼并重组风云迭起,各国企业均向大型化、巨型化发展,甚至于世界上最大的两家飞机制造公司——波音和麦道也实现了合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瓜分着生产资料、人员、技术和商品市场。与此同时,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亚洲、拉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甚至非洲一些国家,也都积极地参与到国际市场中来,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地位与日俱增。相比之下,在我国1万多家外经贸企业中,年进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的只有22家[①]。这种过小的规模严重束缚了外贸企业的发展,抑制了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很难同国际上已经存在且不断涌现的大公司、大企业相抗衡。

(三)国内各种经济因素,尤其是国家政策性因素的作用 出口退税方面,税率继1995年7月1日平均下调3.7个百分点后,1996年1月1日再度下调4.6个百分点,再加上一度严重的拖欠退税现象,使得企业负担加重。

汇率方面,自1994年初1美元兑8.70元左右至今8.30元左右,人民币币值一直稳中有升,随着1996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千亿美元大关,人民币更将趋于坚挺。双重汇率的并轨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实现,取消了政府通过调剂汇率给予企业的补贴优惠,将企业更直接地暴露于国际市场和市场的各种风险之中。

出口收益方面,1994、1995两年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物价飞涨,再加上税率及汇率因素的作用,外贸企业出口换汇成本大大提高。与此相反的是国际市场趋于平稳,一般商品价格甚至稳中有降。我国不少出口商品价格不仅低于国际市场同类、同质商品水平,而且低于历史水平。如丝绸服装在1990年至1994年间,每件由9.39美元降到5.7美元[②]。出口换汇成本与收入的逆向运动造成出口收益剧减。

外贸经营主体方面,经营权被赋予更多行业,国有外贸企业原有的商品垄断、行业垄断、市场垄断的优势被打破。在此基础上,被赋予经营权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都有一种自营的倾向,国有外贸企业在出口成本和对市场的灵活反映等方面很难与之竞争。

从国有外贸企业自身来看,外贸企业既非物质生产部门,又非纯代理性的商业服务部门,它以收购制的形式构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流通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增加了生产企业产品出口的费用和成本。同时,由于生产和流通脱节,外贸企业常因此高价抢购,也多出现货源不充足、不及时、质量难保证等问题,使外贸行业的整体效益和形象受损。长期以来外贸企业因其垄断地位形成了官商作风,不注重自身的经营管理,对市场及环境的变化适应性差,很少积极主动地调整发展策略,寻求发展出路。

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加大了外贸企业生存、发展、竞争的压力。从辽宁省1996年1-10月份的外贸出口情况来看,出口下滑幅度虽逐月缓解,但“四个下降、一个增加”的趋势仍未彻底解决,即一般贸易和易货贸易出口下降;国有外贸企业出口下降;一些大宗重点商品出口下降;出口成交合同额下降;外贸企业亏损增加。1-10月份,全省外贸企业亏损累计4.4亿美元,亏损面高达70%。

二、必须深化外贸体制改革

从外贸发展方式、外贸经营结构、经营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快转变。要调整经营策略,首先要选择一条适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道路。根据我国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政府的宏观引导,外贸企业可走出以下几条不同的发展道路:

(一)形成以贸易为龙头,集贸易、金融、信息、投资、综合组织和服务功能于一身的综合化经营的贸易公司,也就是正在试点中的综合商社的理想化模式 自1994年12月31日国务院批准中化总公司为国家级首家规范化的综合商社试点企业以来,全国各类外经贸公司、企业集团都在研究和探索综合商社之路。笔者认为,在试点企业未积累一定的成功经验以前,不宜过度提倡走综合商社之路,更不应不分企业实力大小,一哄而上。

日本的综合商社自二战后发展迅速,但自60年代起,几乎每个年代都要陷入一定的危机。进入90年代,再次出现“综合商社悲观论”[③]。庞大的销售网络、巨额的营业收入与微薄的利润率形成极大的反差。一些资深专家认为日本综合商社已属过时组织。事实上,近年来仿照日本创建综合商社的众多国家中成功者甚少,即使是被认为最成功的韩国,也在商社的发展中存在诸多缺陷。在这样的背景下,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商社成功之路也很难,试点企业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还需长期摸索与实践。

日本最大的19家商社中能称作综合商社的只有9家,韩国也只有7家。综合商社所要求的健全的功能体系、雄厚的资金实力、广泛的经营范围并不是任何外贸企业均具备的。因此,政府应对试点企业严格审批、严控数量,只有那些自身实力强、进出口贸易额大、经营品种广、各项指标达到一定标准的极少数大型外贸企业才能有资格进行综合商社试点。而对于不具备试点条件的绝大部分外贸企业来说,更为可行的道路是并入以产业为龙头的大型企业集团或转化为商业服务性质的外贸代理公司。

(二)以产业为龙头的大型企业集团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甚至少数大型外贸企业进行兼并改组,使之成为大型企业集团内具有国际营销、信息与咨询以及海外投资等功能的国际部 产业集团与外贸企业的这种结合,将使其成为未来中国跨国公司的主体,与西方跨国公司相抗衡的主要力量。科技发展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成为必要和可能;生产国际化使部门间专业化转向部门内部。由此构成的新的国际分工模式要求各种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优化,主要通过国际直接投资进行[④]。因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从全球范围内考虑其经营策略,走向国际化成为必然要求。原有的垄断外贸经营权限制了生产企业这种自然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营权下放,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多。但在自营中,虽然许多大型生产企业拥有过硬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却缺乏国际营销所需的信息、渠道、专业人才。而要组建一支精干的营销队伍,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营销网络和国际化经营体系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不是一般生产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所能承担的。相反,外贸企业拥有的最主要的资产就是以人才资源体现的无形资产。外贸企业中的营销人员以其长期形成的外销经验、营销信息、所建立的稳定的客户关系及广泛的销售网络形成外贸企业最大的经营优势。具有相关性的工贸双方在此基础上实现联合,优势互补,是双方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外贸企业合并为企业集团的国际部以后,主要的职能在于负责企业集团的全球营销业务,同时为集团内部各生产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上产品、技术、服务等的最新信息。随着企业国际业务量增大,跨国经营的拓展,国际部还将负责对企业集团设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咨询、创建及管理等业务。国际部是企业集团中与职能部门、产品/地区部门并行的机构,国际部本身不从事研究、开发、制造等活动,也不拥有这方面的资源和权利,只对国外业务以及国内国外部门的关系进行管理与协调。1992年在世界500家大企业中排名第10位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曾长期保留国际部,负责全球营销的业务[⑤]。

(三)一部分外贸企业强化自身商业服务功能,加速实现收购制向代理制的转变,或者保持自身的经营特色,形成专业性强的外贸代理公司,通过纵向联合走向垄断;或者通过横向贸贸联合、集中经营,形成业务广泛、规模较大、具有集中交易市场性质的外贸代理公司 大型外贸企业集团主要为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代理出口;企业集团利用兼并的外贸企业自营;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没有进出口经营权,或自营进出口因缺乏外销经验、人才、渠道而受阻,这就为一些中小型外贸企业,甚至少数大型企业推行代理制提供了生存空间。“虽然代理制有时不如收购获利高,但有利于实行规模经营,减少资金占压和经营风险,综合效益是好的,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现代外贸经营方式。外贸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官商作风,改进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委托代理业务。”[⑥]

在推行代理制中,一部分外贸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原有的专业经营优势,集中于某一专业的产品领域,扩张营销网络,建立健全国外国内双向代理职能,成为专业性强的外贸代理公司。通过纵向贸贸联合,达到在该业务领域的垄断,形成垄断优势。

另一部分外贸企业,尤其是大型外贸企业,经营范围广、规模大,可以通过横向贸贸联合走集中经营的道路。这种集中经营是代理业务的集中,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中交易市场。在该市场中经营品种全、信息流量大、业务成交迅速。通过这种规模经营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四)市场经济将企业推向市场,在竞争中得以壮大或走向消亡每一个外贸企业都须适时地调整自我。今天的大型外贸企业集团如果不能走出一条适于自己发展的道路,也势必被市场经济淘汰,最终被兼并重组甚至破产。一些弱小的外贸代理公司在与生产企业建立稳固的代理关系后,逐渐与产业相结合,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企业集团,甚至成为未来中国跨国经营的主力军。

注释:

①吴仪:《加快体制转变 努力完成对外经济任务》,《国际贸易》,1996.3。

②刘向东:《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任务》,《国际经贸消息》,1996.3.25。

③施用海:《再谈综合商社》,《国际贸易论坛》,1996。

④王林生:《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务》,第17-31页。

⑤王林生:《跨国经营理论与实力》,第106-117页。

⑥刘向东:《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任务》,《国际经贸消息》,1996.3.25。

标签:;  ;  ;  

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_出口代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