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开展何种类型的房屋建设项目,地基工程均属于重要内容,优于该环节的施工具有一定隐蔽性,因此人们对其施工技术、质量等均颇为关注。可以说,良好的地基质量能够对建筑项目的整体施工提供保障。在实际地基工程施工中,施工工艺繁杂,对施工工人的技术要求颇高,因此加强技术研究与运用,能够保障地基项目施工更加完善,为用户建设一个优质的生活空间。基于此,文章结合某建筑地基基础工程实例,针对其施工及质量控制展开了论述,以便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探讨
1工程实例
某建筑工程项目分为四个建设区,1区和3区分别为14层和10层主体建筑物,2区为5层的裙楼部位,4区为4层建筑物。1区和3区的高度分别为58.30m、40.25m,四个区的建筑主体结构均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单柱最大荷重约为4500kN、10200kN;2区的建筑主体高度为27.60m,单柱最大荷重约为6800kN,为框架结构;4区建筑主体高度为16.40m,单柱最大荷重约为5500kN,为框架结构。通过地质勘查情况,可以发现:①场地内人工填土分布连续,结构紊乱,均匀性较差,承载力低;②场地内粘土、粉质粘土分布基本连续,其承载力均偏低;③场地内细砂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于卵石土顶板,承载力较低,属可液化土,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④场地内中砂呈透镜体分布,承载力较低,属不液化土;⑤场地卵石土分布连续,主要以稍密、中密、密实卵石为主,局部地段为松散或夹透镜体中砂。稍密、中密及密实卵石具承载力高、压缩性低的工程特性,为场地良好的天然地基土。
2地基基础施工的要点
2.1人工挖孔灌注桩
(1)主要施工程序。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一浇垫层一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一边挖边抽水一桩孔周壁的清理一支撑护壁模板一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一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一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一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一浇灌桩身混凝土。
(2)成孔工艺试验。挖孔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检验桩侧壁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流泥、涌砂现象,混凝土护壁是否起到应有效果,桩端扩大头成型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3)桩距开挖顺序。当桩净距小于2倍桩径且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待第一批桩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60%时,再开挖相邻桩。
(4)挖孔方法。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风镐、锤钎破碎,遇孤石时应由专业爆破人员釆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爆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炸坍护壁,设计建议优先釆用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法进行。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5)护壁。每节护壁长度为1000mm,应视现场挖孔情况而定。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200mm,同时做护肩,第一节定位后安装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然后浇灌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强度达5MPa以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周期,每浇筑完三节护壁,需校对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6)钢筋笼制安。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接头错开50%,螺旋箍筋每隔1.0-1.5m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2m加设一道加劲箍。对于长度大于15m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髙上。
(7)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浇筑混凝土时,孔日处应设护口筒,灌注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得大于2m,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釆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冲孔灌注桩
(1)设备及调试。钻孔机具及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桩型、钻孔深度、土层情况、泥浆排放及处理等条件综合确定。
(2)护筒。施工前应定出施工所用护筒的规格数量并运到现场。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埋设深度应超过杂填土埋藏深度0.2m。护筒周围应用粘性土分层回填夯实,并在开钻之前复核一次护筒的位置。
(3)泥浆护壁。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在清孔过程中,应不断置换泥浆,直至浇注水下混凝土。浇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1.25,含砂率小于等于8%。
(4)清孔。浇灌混凝土前,孔底沉暗厚度应≤50mm。
(5)桩允许偏差。桩孔桩中心位移偏差100+0.01Hmm;桩的垂直度偏差H/100(H为桩长);桩径允许偏差+50mm。
(6)钢筋笼制安。主筋接头错开50%,螺旋箍筋每隔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2m加设一道劲箍。对于长度大于15m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混凝土浇筑。浇筑前必须对成孔进行复测,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及时处理,合格后尽快浇筑混凝土;水下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20mm。泌水率应控制在4%之内;浇注混凝土时应釆用导管,导管定长偏差不超过0.5%,连接部位内径偏差不大于2mm,内壁光滑平整;连接成导管时,轴线偏差不大于20mm。连接后在0.5~0.7MPa的压力下不漏水;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3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3.1做好工程地质勘探工作
首先,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看其水文分布、地质条件等是否满足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需求。为了保证勘察的准确性,可以利用专门的勘探设备来进行具体勘察工作,并采用相应的信息技术对所勘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样才能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其次,在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根据建筑的结构特点,做好各项测量工作,以便可以为施工技术操作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参考,保证最终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3.2保障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首先,工程设计人员必须在地基基础工程开展之前,对整体建筑结构形态以及基本应用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以便可以对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确定,避免其在日后施工时,出现严重的破裂问题;其次,工程设计人员还要根据现场地质勘查报告,对地基基本荷载能力取值进行有效的分析,尤其是地基土的基本压力值,必须经过复核计算,才能在设计图纸上对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进行确;最后,当地基基础出现较大程度的沉降或倾斜问题时,必须立即停止现场施工工作。并联合施工技术人员、工程勘察人员、设计人员共同对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可以第一时间拟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4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推动着国内建筑业迅猛发展,地基施工技术的创新改进,使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效果选柱提升,该技术作为房屋建设地基工程施工中最重要的处理技术,保障其技术质量是提高整个建筑质量、性能的首要前提。所以,建筑施工企业务必加强对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创新,使房屋地基工程技术施工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冰.关于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8(05):124-125.
[2]郭鹏涛.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1):114-115.
[3]林兴敏.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5(1):214~215.
论文作者:李继朋,李继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混凝土论文; 地基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钢筋论文; 偏差论文; 泥浆论文; 承载力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