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实证研究--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外部性为视角_外部性论文

我国利用FDI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FDI企业出口外部性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实证研究论文,质量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9)02-0088-07

一、引言

FDI企业在提高我国对外贸易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来说,在1981-2007年期间,FDI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比重由0.14%上升到57.1%;1991年后,FDI企业出口对我国出口增长的贡献除了1994年外,均超过40%。现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获得优势,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对外贸易水平和利用FDI质量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而FDI企业出口不仅直接提升了我国对外贸易水平,更重要的是FDI企业出口带动了内资企业出口。Kumar(2002)将FDI出口的导向程度(即FDI企业除了向母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出口对东道国出口的影响)作为评价东道国利用FDI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1]而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实质上是FDI企业出口的外部性。从FDI企业出口外部性的溢出内容看,FDI企业出口外部性包括示范效应、关联效应、培训效应等;从FDI企业出口溢出效应的类型看,FDI企业出口外部性除了数量效应外,也包括质量效应,质量效应又分为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因此,从FDI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评价我国利用FDI的质量,不仅要分析FDI企业出口的数量效应,还应分析FDI企业出口的结构优化效应和出口竞争力提升效应。

由于中外合资、合作及其股份制企业出口中的外方、中方投资贡献没有统计资料,而且难以分割,这里将中外合资、合作及其股份制企业的出口倾向假定为由外资决定的,其出口的溢出效应也相应假定为FDI经济出口溢出效应,而接受出口溢出效应的是内资企业,因此,仅需剖析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数量、质量的影响。本文从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产生的外部性视角研究利用FDI的质量,FDI企业出口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数量、结构和竞争力的影响。

二、文献评述

研究FDI对我国出口影响的成果很多,文献主要集中在FDI对我国出口数量、结构及其竞争力的影响方面。关于FDI影响我国出口数量的研究方面,江小涓(2002)主要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FDI企业直接出口情况;[2]王洪庆、朱荣林(2004)用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东中西三个区域出口影响的差异;[3]王少平、封福育(2006)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FDI对我国的贸易效应,结论是FDI对东部地区出口有显著的创造效应;[4]王俭、李雪松(2005)利用国别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华累计FDI和中国对其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这些文献都是研究FDI对我国出口的直接贡献,没有关注FDI出口的间接贡献,即没有研究FDI企业出口的信息溢出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没有区分FDI的直接出口效应和间接出口效应,因而对FDI的出口贡献没有全面评价。最近研究的成果在这方面有了新的突破,柴敏(2006)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1997-2003年FDI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6]他的研究认为FDI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具有显著信息溢出效应,其中FDI独资企业影响更为突出,但竞争效应不显著。师求恩(2006)的研究也表明2002-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出口示范效应、竞争效应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但只有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高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才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来提高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在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行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创新降低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倾向。[7]柴敏和师求恩的研究对评价FDI对我国出口的全面影响有积极意义,但二者的研究均主要局限于FDI企业出口的数量效应,而且没有在长时间内考察FDI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

对FDI影响我国出口结构和竞争力的研究方面,詹晓宁、葛顺奇(2002);[8]江小涓(2002)研究指出,FDI提升了我国出口竞争力。谢建国(2003)的实证表明,FDI促进了中国产品出口结构向高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迁移,提高了工业制成品及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对初级产品及一般技术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没有显著影响。[9]王洪庆、朱荣林(2005)运用实证研究区分了外国投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和内资企业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差异,前二者的影响为负,第三者的影响为正。[10]张为付、武齐(2005)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利用FDI的规模与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增强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利用FDI大大提高了机械运输设备类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其贸易专业化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都在不断扩大;我国利用FDI规模与机电产品出口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FDI还扩大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规模和出口比重;因此,FDI增强了我国产品出口竞争能力,改善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11]王子军、冯蕾(2004)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FDI对我国不同技术类别的出口影响,结果表明,FDI对提高我国出口竞争力具有决定作用。[12]宋延武等(2007)对FDI影响我国出口结构和竞争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论是外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商品出口结构的优化,包括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商品结构比例和贸易方式的改变;而在出口竞争力方面,除了机械和运输设备外,外资实质上削弱了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的出口竞争力。[13]上述文献基本上是研究的FDI对我国出口结构及竞争力的影响,没有研究FDI企业出口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结构及竞争力的影响;而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及竞争力并不能准确反映国民经济的出口能力,因为中国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外资经济的贡献,外资经济出口占的比重越大,则国民经济出口的贡献越小。因此,从FDI企业出口的外部性评价我国利用FDI质量,要准确度量FDI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出口结构及竞争力的影响。

三、模型及数据说明

从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影响考察我国利用FDI的质量,首先应分析FDI企业出口产生的外部性对内资企业出口数量的影响。一般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应考虑t期外资企业出口的影响。为准确考察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数量的影响,这里构建Panel Date模型,即以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如初级产品出口、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出口、按原材料分的制成品(轻纺、橡胶、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和杂项等其他制成品出口为5个截面,这样就形成基于1991-2006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数量影响不均匀,就必然对内资企业出口结构产生影响。从理论上看,FDI企业的不同类型产品出口通过信息溢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培训效应等对内资的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有不同的影响,或是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或是抑制内资企业的出口。而FDI企业出口引起内资企业不同类型产品出口数量的变化实质就是FDI企业出口对内资出口结构的影响。这里主要考虑外资企业出口(FEX)、内资企业出口(DEX)和t-1期内资企业i类产品出口占内资企业总出口的比重()对t期内资企业出口结构()的影响。这里运用Panel data模型进行分析,截面、样本区间同模型(1),模型如下:

从FDI企业出口影响内资企业出口考察利用FDI的质量,还有一个关键内容就是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国的出口竞争力一般用显示竞争优势指数(RCA)来反映,RCA是指一地区或产业净出口与进出口的比值。出口型FDI企业通过信息溢出、示范效应、竞争效应、培训效应、关联效应等对出口型或潜在出口型内资企业溢出市场信息、知识、经验、技术,内资企业一旦吸收、消化FDI企业带来的这些溢出效应,就有可能获得新技术、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降低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等,这就是说FDI企业提高了内资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当然,出口型FDI企业对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并非仅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如出口型FDI企业将自身的优势与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就我国来说最为明显的就是廉价的劳动力)结合,其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就有可能使我国某些产品,特别是同类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消失;出口型FDI企业的生产原料、中间产品均来自境外,与本地经济没有多少联系,对促进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提高的作用是有限的,来料加工出口型FDI企业就是典型。这里主要从两个层面分析FDI企业出口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一是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二是FDI企业出口方式对内资企业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内资企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一般受内资企业出口、R&D支出水平、企业技术水平、外资企业出口等因素的影响,但由于缺乏R&D支出水平、企业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数据,这里仅考虑内外资企业出口和内资企业t-1期出口竞争力指数的影响,构建一般回归模型:

模型(1)、(2)、(3)中1991-2007年FDI企业各类型产品出口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1991-2007年我国各类型产品出口数据和1991-2006年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网年度数据库,因《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对2005-2007年GDP数据依据新的统计口径作了调整,考虑数据的一致性,2007年GDP数据使用全国2007年度统计公报。内资企业出口由总出口减去FDI企业出口获得;RCA根据内资企业贸易数据整理得出。模型(4)中FDI企业一般贸易出口和内资企业出口的数据均直接来自于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库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的相关数据,FDI企业加工贸易出口由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库1995年1月至2005年7月FDI企业出口和来料加工和出料加工数据计算获得,RCA也是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库内资企业进出口数据计算而得。

四、回归结果及分析

则表明外资企业除初级产品外的出口、除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外的出口、除按原材料分的制成品外的出口、除机械运输设备外的出口和除杂项等其他制成品外的出口分别促进了内资企业初级产品出口、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出口、按原材料分的制成品出口、机械运输设备出口和杂项等其他制成品出口,即外资企业除i类产品外的出口促进了内资企业i类产品出口。前一种情况的原因是内外资企业同类型产品出口主要是竞争关系,且竞争效应大于正向溢出效应。即内资企业出口反向信息溢出和示范效应给FDI企业出口,而外资企业由于技术优势和管理先进,单位出口产品的成本低,挤占了内资企业的出口份额,致使内资企业出口减少。而FDI企业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机械运输设备出口虽然与内资企业出口是竞争关系,但FDI企业出口信息溢出和示范效应大于竞争效应,从而促进了内资企业同类产品出口;内资企业i类型产品出口与外资企业非i类型产品的出口是互补关系,外资企业非i类型产品的出口通过溢出效应如信息溢出、技术溢出、示范效应等促进了内资企业i类型产品出口的扩大。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究竟为正还是为负,需要更准确地度量FDI企业i类产品出口对数值和弹性系数的积与FDI企业非i类产品出口对数值和弹性系数的积之和是否大于0,而模型(1)的估计结果表1不能准确反映。不过,傅元海(2007)的博士论文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分析表明,FDI企业出口促进了内资企业出口的扩大,由此可以认定二者之和大于0,[14]这就是说,我国利用FDI促进内资企业出口方面的质量是可以肯定的,印证了Kumar(2005)的结论。[15]

模型(1)的估计结果表明FDI企业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对内资企业不同类型产品出口存在不同影响,但影响程度不能反映出来,即FDI企业i类和非i类产品出口对内资企业i类出口数量影响是均匀还是不均匀无法判断,因此模型(1)不能反映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结构的影响。对模型(2)进行估计可以判断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结构的影响。

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2)进行估计,类似模型(1)改变部分解释变量

就FDI企业i类产品出口对内资企业同类产品出口的比重影响来看,小于0,即FDI企业初级产品出口影响内资企业初级产品比重的半弹性系数为负,表明FDI企业初级产品出口降低了内资企业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这就是说FDI企业初级产品出口提高了内资企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即FDI企业初级产品出口产生的溢出效应优化了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大于0,FDI企业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出口的半弹性系数为正,而小于0,即按原料分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品和杂项等其他制成品出口的半弹性系数为负,说明FDI企业i类制成品出口产生的溢出效应没有能优化内资企业制成品出口的结构。

就FDI企业非i类产品出口对内资企业i类产品出口的比重影响来看,小于0,即FDI企业非初级产品(即制成品)出口影响内资企业初级产品比重的半弹性系数为负,表明FDI企业制成品降低了内资企业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换句话说,FDI企业制成品出口提高了内资企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FDI企业制成品出口产生的溢出效应优化了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大于0,即FDI企业按原料分的制成品、杂项等其他制成品出口的半弹性系数为正。而小于0,即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出口、机械及运输设备品的半弹性系数为负,同样也说明FDI企业出口没有能优化内资企业制成品的结构。

就我国而言,内资企业在出口初级产品、制成品方面从FDI企业出口同类商品获得了正溢出效应,因为FDI企业出口i类商品溢出效应带动内资企业出口同类商品出口增长速度超过整个内资企业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时,就会提高内资企业出口中i类商品出口的比重;而内资企业在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方面通过信息溢出、外贸人才流失等途径向FDI企业反向溢出了出口商品、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等。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内资企业出口优势商品、传统国际市场等方面,FDI企业与内资企业在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的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方面本身就是激烈竞争关系,FDI企业出口增长必然导致内资企业出口的减少,至少是遏制了内资企业出口的增长。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FDI出口通过溢出效应降低了内资企业出口中初级产品比重,必然提高内资企业出口中制成品的比重,因而FDI企业出口通过溢出效应优化了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从制成品结构看,内资企业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方面通过信息溢出、外贸人才流失等途径向FDI企业反向溢出了出口商品、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等;或者FDI企业与内资企业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方面本身就是激烈竞争关系,FDI企业出口增长必然导致内资企业出口的减少,至少是遏制了内资企业出口的增长。因此,这两方面会抑制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增长。当内资企业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增长速度低于内资企业产品出口的整体水平,则降低了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比重;而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是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主体,占内资企业出口比重基本上在20%,是优化出口结构的主要方面。因此,FDI企业出口的溢出效应至少是未能有效、显著地优化内资企业制成品结构。

由上述分析可知,FDI企业出口优化了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但在提升制成品结构方面的作用有限,特别是没有显著地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因此,就FDI企业出口影响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看,FDI企业出口没能显著地提高内资企业出口的质量。也就是说,我国利用FDI的质量不高。

FDI企业产品出口对内资企业产品出口数量和结构产生影响的同时,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等方式必然影响内资企业出口的竞争力,这里对模型(3)进行回归分析来验证。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3)进行估计,结果见表3。表3表明,=0.99,说明模型(3)的拟合优度好,F=18.84大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说明模型(3)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解释变量除了常数项C的估计值t统计量不显著外,其他的解释变量均在10%或5%或1%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内外资企业当年出口和滞后一期的出口及滞后一期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水平对本年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显著影响;而FDI企业当年出口与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在1%显著水平下负相关,说明FDI企业当年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提高具有负效应,其原因可能是出口型FDI企业吸引了内资企业的技术人才、贸易人才,FDI企业出口优势取代了内资企业出口优势,导致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下降;FDI企业滞后一期出口与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在1%显著水平下正相关,这意味着前一年FDI企业出口对当年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其原因可能是外资企业出口在一定时间后,一些市场信息传递给了内资企业;或者内资企业与FDI企业出口竞争会迫使内资企业改善管理、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这两种情况都会提高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由表3得到模型(5):

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FDI企业出口方式不同而存在差异。这里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对模型(4)进行估计分析。因为加上内资企业滞后一期出口变量时回归方程估计的和F均小于没有内资企业滞后一期出口变量时回归方程估计的和F,因此不考虑内资企业滞后一期出口的影响,模型(4)变为模型(7),其估计结果如表4。

回归结果表明,和调整后的均超过0.999,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20963.75远大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意味着模型(7)在1%显著水平下通过了检验。所有解释变量的半弹性系数和常数的t统计量均在1%或5%显著水平下显著。

从表4可知,大于0,内资企业出口、FDI企业当期和前一期加工贸易出口以及内资企业前一年出口竞争力指数对当期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而小于0,FDI企业一般贸易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提高具有负效应,即企业一般贸易出口降低了我国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这一结果与预期的相反,也与人们通常的认识不符。

FDI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促进了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提高的原因可能是:FDI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与内资企业出口是互补的,对内资企业出口有挤入效应;而且加工出口型FDI企业仅吸引了受过初中级教育的人力资本,未造成技术和贸易人才的流失;FDI企业加工贸易出口溢出了更多的市场、产品需求等信息,有助于内资企业扩大出口,从而提高内资企业出口的竞争力。FDI企业一般贸易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产生负效应的原因是:一般贸易出口型FDI企业虽然可能使用先进技术,并产生信息溢出效应,但吸引了大量的技术型人力资本、管理、贸易人才,其出口优势超过内资企业;而内资企业技术型人力资本、管理、贸易人才的流失,致使内资企业出口失去优势,导致竞争力下降。

以上分析表明,FDI企业出口降低了内资企业出口的整体竞争力,其主要原因是FDI企业一般贸易出口降低了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因此,从FDI企业出口促进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的角度看,我国利用FDI的质量不高。

五、结论与对策

积极利用FDI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自给自足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来说,利用FDI的意义更为重大。因此,FDI在促进我国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作用就成为衡量评价利用FDI质量的重要指标。Kumar认为FDI企业出口导向程度就是评价发展中国家利用FDI的质量,本文将FDI企业出口的导向程度进一步引申为FDI企业出口的外部性,并运用一般回归模型和Panel Data模型,研究了FDI企业出口的外部性,即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数量、结构和竞争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FDI企业出口与内资企业出口正相关,即FDI企业出口对内资企业出口产生的正溢出效应促进了内资企业的出口扩大。(2)FDI企业出口与内资企业初级产品的出口负相关,与内资企业制成品出口正相关,与内资企业机械及运输设备产品出口负相关。这说明FDI企业出口产生的溢出效应降低内资企业初级产品出口的比重,即提高了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也就是说优化了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由于内资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低,因而可以认定FDI企业出口的竞争、替代以及负溢出效应较大,其外部性至少没能有效提高内资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例,即FDI企业没能优化内资企业制成品出口的结构。(3)FDI企业出口与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负相关,这就是说FDI企业产生的外部性降低了内资企业出口的竞争力,其原因是FDI企业一般贸易出口产生的负溢出效应超过了FDI企业加工贸易出口产生的正溢出效应,致使FDI企业出口降低了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由上述分析可以认定,FDI企业出口在促进内资企业的出口扩大方面FDI利用质量是可以肯定的,在优化内资企业出口结构和提高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方面FDI利用质量较低。

基于上述分析,从FDI企业出口外部性方面提高我国利用FDI的质量,主要是促使FDI企业出口产生更多的正外部性,通过FDI企业出口优化内资企业制成品出口的结构和提高内资企业出口竞争力尤其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为此,一方面,要提高引进出口导向型FDI的技术含量,以使FDI企业出口具有更多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内资企业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这样能优化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和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内资出口型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研究开发投资,提高内资出口型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的技术含量,这样既能直接优化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和增强竞争力,同时也能促进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促使FDI企业出口产生更多的溢出效应,并提高出口型内资企业的吸收能力,间接优化内资企业出口的结构和增强竞争力。

收稿日期:2008-11-10

标签:;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质量的实证研究--以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外部性为视角_外部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