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刚1 吴靖2 吴贝贝3 陈威龙4
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安徽 当涂 243100;2.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上海 200000;
(1. 安徽省肥东一中,安徽 肥东 231600; 4. 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广安638500)
3. 摘要:为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现状,我们对普通高中生发放《青少年心理韧性调查问卷》,共发放350份,收回330份,有效327份。结果如下:1. 高中生心理韧性问卷五个维度上单个项目的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2. 高中生心理韧性各维度之间及与总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56~0.664之间;3. 高中生心理韧性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体现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两个维度上,在情绪控制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4.高三学生的家庭支持分别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的家庭支持。
关键词:高中生;心理韧性;现状
1 引言
随着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学校、社会对高中生的关注与关心越来越多。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许多重要的人生课题,比如:升学、择业、人际交往等。但近年来,关于高中生承受挫折能力较弱的事件屡有发生,当面临挫折和压力时,中学生会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甚至会产生心理障碍。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中学生常常会面临来自时代发展的挑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帮助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等问题都是社会非常关心的。杨欣等人(2010)认为,心理韧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强人格、唤醒学生的危机意识、需要倡导挑战式学习以及建构多样的社会支持系统。因此,培养学生的心理韧性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成为一位全面发展的人。
心理韧性(resilience)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胡月琴、甘怡群,2008)。心理韧性的构成要素有很多种,根据对前人的总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认知层面:包括乐观、幽默、创造性、有意义的信念系统、对于个性自我的欣赏、目标感等;(2)情感层面:大量研究表明,主观幸福感高的人在各种不利的应激状况下可体验到更多的愉悦情绪和更少的消极情绪,同时,主观幸福感高的人会对未来充满乐观期盼;(3)人格与能力层面:人格因素通常包括自信乐观、自主行动、人际温暖与洞察等因素,比如具有亲社会的气质和性情这样的个体通常被描述为友好的、令人喜欢的,而且更能获得交往的反馈。在能力方面, Masten和 Garmezy 等人认为表现出韧性的个体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和自信乐观的能力。
有研究表明,心理韧性能够直接影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傅亚强,2013);中学生的应激源会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曾玲娟等,2018);高中生的心理韧性能够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李义安等,2011);富有心理韧性的高中生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会表现的相对镇定,自我效能较好,而缺乏心理韧性的高中生在面临挫折情境时有较大概率产生偏激情绪和行为(凌华明,2013);积极情绪可以促进心理韧性发展,并且可以通过提高情绪感受的训练来提升个体的心理弹性(吕梦思等,2017)。因此,心理韧性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对中学生的心理韧性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高中生的心理韧性的相关调查以了解他们的心理韧性水平,以期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2 方法
2.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对象为安徽省当涂第一中学的学生,其中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各两个班,发放350份,收回330份,有效327份,有效回收率93.4%。其中,男生159份,女生168份;高一年级121份,高二年级129份,高三年级77份。
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为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the Resilience Scale for Chinese Adolescent,RSCA)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包括五个维度: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采用5点计分方式,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说不清”;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
2.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描述性统计
表3-1-1 高中生心理韧性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NMSD最低分最高分
目标专注32716.593.361525
情绪控制32719.114.700630
积极认知32715.742.980420
家庭支持32721.574.544630
人际协助32719.915.367630
心理韧性总分32792.9213.39427132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韧性问卷五个维度上单个项目的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总体看来,心理韧性的总得分在总量表分值中等水平以上,各维度得分同样也在量表分值中等水平以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
3.2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相关统计
表3-2-1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相关分析表
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人际协助心理韧性总分
目标专注1
情绪控制.215**1
积极认知.466**.278**1
家庭支持.343**.156**.322**1
人际协助.224**.229**.238**.218**1
心理韧性总分.636**.611**.642**.639**.664**1
注:*p<0.05,**p<0.01, ***p<0.001。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韧性各维度之间及与总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56~0.664之间。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韧性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体现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两个维度上。在情绪控制方面,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4.740,df=325,p<0.001);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显著高于男生(t=-3.316,df=325,p<0.01)。另外,在目标专注、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心理韧性总分等方面,即使男女生间在各个维度的得分上有所差别,但男女生间的心理韧性在这些维度上却没有显著差异。
注:*p<0.05,**p<0.01, ***p<0.001。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果显示,高中生心理韧性在年级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体现在家庭支持方面(F[2,324]=3.413,p<0.05)。在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人际协助和心理韧性总分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另外,Games-Howell事后检验结果显示,高三学生的家庭支持分别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的家庭支持(MD分别为1.342和1.652)。
4 讨论
4.1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描述性统计讨论
高中生心理韧性问卷五个维度上单个项目的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总体看来,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水平处于中上等水平。此研究结果与郭慧文(2018)关于高中生心理韧性调查的研究结果也较为一致。另外,有研究指出,团体心理辅导对于高中生提升心理韧性水平有较大作用(周扬等,2016);个体对积极情绪的感知与深入对心理弹性有重要影响,并且对积极情绪进行训练有望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吕梦思等,2017)。上述研究提示我们,可以适当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及积极情绪训练来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心理韧性。
4.2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性别差异讨论
高中生心理韧性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体现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两个维度上。在情绪控制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较为一致,高中男生的情绪控制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女生(赵爱珍,2014;刘珊珊,2018);高中女生的人际协助得分显著高于高中男生(刘珊珊,2018)。这一结果可能与男女生间的个性差异有关,比如男生更关注于外部世界,女生更关注于内心体验。针对同一件事情,可能男生运用理性思维看事情,从而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帮助,但对于女生来说却产生了很多压力、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进而去寻求别人的帮助,产生人际协助。
4.3 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年级差异讨论
高三学生的家庭支持分别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的家庭支持。有研究表明,在家庭支持方面,高三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赵爱珍,2014;刘珊珊,2018)。本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这可能是因为高三年级的学生进入高三后愈加临近高考日并且学业任务加重,所以高三年级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家庭支持。高考在我国是非常公平的一场考试,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所以家长对孩子的高考极其重视。
5 结论
5.1高中生心理韧性问卷五个维度上单个项目的均分由高至低依次为:家庭支持>人际协助>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积极认知;
5.2 高中生心理韧性各维度之间及与总分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156~0.664之间;
5.3高中生心理韧性在性别上的显著差异,体现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两个维度上,在情绪控制方面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人际协助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5.4高三学生的家庭支持分别显著高于高一、高二学生的家庭支持。
参考文献
[1]傅亚强,魏旋.(2013).心理弹性、压力认知和应对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5), 735-738.
[2]郭慧文.(2017).高中生家庭功能、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octoral dissertation,吉林大学).
[3]胡月琴,甘怡群.(2008).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心理学报(8):902-912.
[4]李义安,张金秀.(2011).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7),797-799.
[5]凌华明,凌华龙.(2013).高中生心理韧性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调查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4),120-123.
[6]吕梦思,席居哲,罗一睿.(2017).不同心理弹性者的日常情绪特征:结合体验采样研究的证据.心理学报(7):928-940.
[7]刘珊珊.(2018).家庭功能和心理韧性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Doctoral dissertation,天津师范大学).
[8]杨欣,张文.(2010).心理韧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教育科学研究(8),65-67.
[9]赵爱珍.(2014).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octoral dissertation,华中师范大学).
[10]周扬,周策.(2017).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9),82-85.
[11]曾玲娟,彭叶,李小静.(2018).初中生应激源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教育导刊(5),31-35.
论文作者:陈天刚1,, 吴靖2,,吴贝贝3,,陈威龙4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韧性论文; 心理论文; 情绪论文; 维度论文; 高于论文; 人际论文; 家庭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