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人阶级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主导论文,力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指导着工人阶级坚定地走上历史舞台,把人类精神文明推向新的里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精神文明,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一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以其坚决彻底的革命精神,为推翻“三座大山”,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涌现出林祥谦、施洋、赵占魁、吴运铎、沈鸿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显示出中国工人阶级为追求崇高的理想,而表现出的无私无畏、永往直前、不怕流血牺牲的伟大精神力量。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纪元,我国工人运动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艰苦奋斗的经济建设中,在抗美援朝和保家卫国、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等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斗争中,在支持政府接管官僚资本企业、废除封建把头制度、实行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开展“三反”、“五反”运动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在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克服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各种困难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炽热的历史使命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出色地完成党和国家的一系列重大任务,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涌现出孟泰、马恒昌、赵梦桃、王崇伦、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蒋筑英、罗健夫、赵春娥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展现出新中国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风采,把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精神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鼓舞和带动着整个社会的政治与精神进步,推动着我国革命与建设的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工人阶级在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引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支持和投身改革,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做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模范,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和主力军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涌现出邓稼先、李双良、孔繁森、张鸣歧、包起帆、赵雪芳、刘桂荣、徐虎、于永来、李素丽等一大批新时期的楷模,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忘我的劳动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强烈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创新求实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新时期工人阶级的精神风貌。工人阶级所创造的这种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精神文明,把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了一个更新的历史高度,昭示着我们这个时代前进的方向,成为激励亿万人民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我国工人阶级是当代中国社会中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最高、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最多、力量集中而又强大的阶级,不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不愧是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不愧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社会动力,不愧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流砥柱,不愧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导力量。
二
工人阶级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所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国体,决定着我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然处于主体地位和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党的阶级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任何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都是统治阶级所倡导的,都是与所实行的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并为其服务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产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这就是必须坚持用工人阶级的伟大思想,也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最为重要、也是起决定作用的问题。这个共同理想,是工人阶级也就是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在现阶段的集中反映和具体要求,这就是动员和依靠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奋斗,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有了共同的理想,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和严格的纪律。在中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把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工人阶级当之无愧地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地位上。
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人阶级不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力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社会主义机体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互为条件和目的,相互转化和促进。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需的经济手段和物质基础,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这样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主观世界所取得的伟大精神成果。工人阶级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主力军,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生产关系和驾驭最新科学技术并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仅创造了先进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标志时代前进方向的精神文明。
工人阶级以其领导阶级的身份,带头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成为这一实践的主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是千百万人民群众参加的实践活动。工人阶级作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和党的阶级基础,它的广泛参与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没有工人阶级的参与,精神文明是不可能建设成功的。工人阶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创造了许多新鲜经验,开辟了不少新的形式和途径,如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开展的“创建文明单位”、“五讲四美三热爱”、爱我中华”、“读书自学”、“窗口行业树新风”、“我为祖国添光彩”等活动,对于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拓展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同时,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又是由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享有。在社会主义中国,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由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必须属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所有并为其服务。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第一次实现了工人阶级与精神文明最普遍、最直接的结合。这种结合就使得工人阶级创造的精神财富越多,他们所享有的精神产品就越丰富,精神生活也就越加充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更加蓬勃健康地向前发展。
工人阶级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核心内容。工人阶级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是高度统一的。工人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创造者,他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其本身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继承,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创新和发展。工人阶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这种主导力量和先锋模范作用是任何其它阶级所无法替代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用工人阶级的先进的精神面貌来塑造社会精神面貌,影响社会精神生活,即用工人阶级的先进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工人阶级不仅要改造客观世界,而且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工人阶级自身,把自己的成员培养成“四有”新人。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将来,我国的广大知识分子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中都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发挥着积极而特殊的作用。认识工人阶级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和进一步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
三
为了发挥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必须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凝炼出来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必须一以贯之的基本方针之一。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既需要物质动力,也需要精神动力,两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政治优势,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一定要在全党和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坚持不懈地进行这一基本方针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坚定地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各级党政领导在思想上和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作出规划,制定措施,自觉做到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总结,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一起拿;要帮助广大干部和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针对职工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
第二,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主导作用,坚定不移地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崇高品德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政治原则和根本指导方针,必须贯穿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自觉按照中央关于讲政治的要求,从坚持社会主义政治方向、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在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计划、作出工作部署、制定政策、措施和办法时,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的意见与要求,尊重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首创精神。在舆论宣传上,要增强对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时代精神、崇高思想、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的宣传,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去影响和带动整个社会,重视培养、发现、总结、选树和推广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所涌现出来的各种先进典型,特别是工作在基层和生产一线、生活在职工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
第三,必须把广大职工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当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下大气力切实抓出成效。尽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多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但很多方面往往反映在具体而实际的问题上。因此,我们必须从具体的、实际的问题抓起,探索一条“虚”事实抓、“虚”功实做的路子。
第四,必须高度重视工人阶级队伍建设,不断培育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技术素质。从现实来看,我国职工队伍无论在思想道德素质还是在文化技术素质方面都是好的。根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职工中85%以上赞成加大改革力度,90%以上表示从大局出发,服从工作需要,尽自己努力为社会多做好事。在职工队伍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20%,高中、中专的达40%,初中的占38%,职工总体接受教育的时间为11.46年,接近于中技文化程度。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对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坚持工人阶级在创造社会主义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原则,做好工人阶级自身的教育和提高工作。
第五,必须切实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导作用的强大工作合力。
中国工人阶级跟着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锤炼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继续发扬光大。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有中国工人阶级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百花园里,必将开出更加艳丽夺目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必将为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将永远高扬世界的东方。我们对此坚定不移,我们为此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