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的论文,试论论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特点与功能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人们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的预先规定。它反映了国家对小学生接受基础教育后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思想品德养成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和标准,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期望和基本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人们头脑里的超前反映,它是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目标。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归宿,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质量标准。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基本特点
1.强制性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贯彻实施并切实达到的,它所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社会的要求。因此,其总的教学目的要求通常都是由国家制订并通过教学大纲体现出来的,是强制执行的硬性指标。这种强制性的特点,能从根本上保证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标准的宏观控制,使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都能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基本水准。
2.稳定性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体现的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客观要求。它一旦确定下来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都具有指导意义。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稳定性,还表现在它的某些内容由于受学科特点和儿童年龄特征的制约,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如我国1978年、1986年和1993年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方面的教学目的,都规定为“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最基础的知识”,这说明国家对数学知识教学的目的要求是相对稳定的。
3.超前性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总是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前就确定了的,它是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结果的预先设计。这种设计相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和实际效果来说始终具有超前性。这一特点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在实现以前,只是一种理想的追求目标,它更多地反映人们对小学数学教学良好效果的主观愿望。另外,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总是定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这相对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来说也是一种超前性的要求。
(三)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主要功能
1.导向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对于教学活动中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水平层次都要预先作出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对教学实践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它要求教材编写者对例题、习题的选择和配备以及整个教材结构的安排都要根据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去考虑;二是制约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三是影响着教学过程的设计。
2.激励功能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和描述,而这种需要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教与学的结果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它一旦被师生所理解和接受,就会转化成他们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他们在教与学的活动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3.评价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所体现的是国家和社会对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质量标准。这种标准全面规定了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诸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准,它可以作为我们评价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及其效果的主要依据,因此数学教学目的还具有评价的功能。就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效果检测来说,教学目的的评价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以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为依据编制测验题;二是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对其测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4.调控功能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逐步实现其教学目的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来说还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不仅可以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而且还能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调整教学活动方式,改进教学结构,使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从而有效地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无效劳动,保证师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具体内容
从我国建国以来历次颁布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所提出的教学目的来看,其内容都可以概括为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三个方面。下面试以我国1993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所规定的教学目的为例,简要谈谈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内容的构成情况。
(一)知识掌握方面的教学目的
大纲首先将知识掌握方面的教学目的概括为“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然后又以教学要求的形式进一步将这一目的具体化为“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大纲在这里不仅将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范围和深度具体限定在“基础知识”、“常见的知识”和“初步知识”三个方面,而且还规定了这些知识掌握的方式和水平层次必须是理解基础上的掌握。
(二)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目的
大纲把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目的规定为“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体要求是:在计算能力方面要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混合运算),对其中的基本计算要达到熟练程度,方法合理、灵活;逻辑思维能力方面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思维方法和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从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步空间观念方面要求学生一要能在头脑里再现所学有关几何形体的表象,二要能够正确地识别有关的几何图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数学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智力活动过程,其要求一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有用的,从小养成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二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具体问题。
(三)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教学目的
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大纲要求我们根据我国义务教育的性质和数学学科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和热情;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受到实践第一、矛盾的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和普遍联系等观点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其非智力因素也得到协调发展。
由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上述三方面内容都是构成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概括地讲,知识掌握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思想品德教育是灵魂、是动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全面把握这三方面的目的要求,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全面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
三、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层次划分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不仅是一个由多种成分构成的整体概念,同时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由若干大小不等、层次不同的教学目的构成的庞大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处于最高层次的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总目的,最低层次的是课时教学目的,中间层次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作出不同的层次划分。根据我国小学数学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作如下四个层次的划分。
(一)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总目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总目的是指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教学的目的要求。它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通常由国家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以指令的形式作出具体规定。它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总目的是对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结果的一种预先设计,它只从整体上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过程及其质量标准作出宏观的规定。这一层次的教学目的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在范围上具有广泛性和宏观性,在指导作用上具有整体性和间接性,它不像其它层次的教学目的那样有具体的指向性和可操作性。另外,这一层次的教学目的在内容上还具有完备性,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全部内容。它对其它层次教学目的的制定和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学期教学目的
学期教学目的是小学数学教学总目的的一级分解(按教学大纲的表述,总目的的一级分解也可以是学年教学目的。为了便于教师配合各册教材和各学期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的,这里我们将总目的直接分解为学期教学目的)。从教学时间来看,它是一个学期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从课程内容来讲,它是一册教材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学期教学目的是介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一种中间层次的目的要求,其内容是总目的在特定教学阶段的具体化。它一方面具有小学数学教学总目的内容的整体性、指导范围的广泛性和指导作用的宏观性等特点,另一方面又和小学数学教学总目的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是学期教学目的是对一个学期教学结果的预先规定,它只对特定学期的教学起指导作用;二是目的内容比总目的具体,本学期要求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进行哪些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都是有具体的指向的。另外,学期教学目的的制定受课程安排和学生年龄特征的影响比总目的更直接。
学期教学目的通常由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以教学要求的形式加以具体规定。
(三)单元教学目的
单元教学目的是学期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分解,它是一册教材中一组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是特定教学单元的教学质量标准。单元教学目的具有更明确而具体的指向性,它是一种近期的追求目标,它的实现周期相对较短。这类教学目的直接受到所教单元教材内容性质特点的制约,对某些特殊的教学单元来说,在目的内容的表述上不一定严密和完备,即某些单元的教学目的不一定完整地从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去全面规定,如一年级的准备课和认识图形等单元的教学目的便是如此。单元教学目的,通常由教材编写者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以教学要求的形式在教学指导书上作出具体规定。
(四)课时教学目的
课时教学目的是对一堂课的教学结果的预先规定,它是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单元教学目的的进一步分解。这一类教学目的与前面三个层次的教学目的相比,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一是目的内容的具体性。它在内容的表述上不仅要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而且对知识掌握、能力发展的层次都要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二是目的的可操作性。在一堂课的教学中要达到哪些目的以及怎样去实现这些目的,一般来说从课时教学目的本身的表述中即可找到答案。三是目的实现的及时性。由于它只规定了一堂课教学应达到的结果,所以只要目的确定得当,教学方法和措施有效,40分钟即可实现目标。四是目的设计的灵活性。由于课时教学目的直接受教学对象认识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能作出不同的课时划分;同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所以课时教学目的在设计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一个由四个不同层次教学目的构成的有序系统。在这个系统内部,各个层次目的之间的关系可作如下表述:
从上述结构图不难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各层次之间,一方面是一种包含关系,即一个上一层次教学目的包含了若干个下一层次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又是一种递进关系,即通过若干个低层次教学目的的贯彻实施可以实现一个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经过课时教学目的到单元教学目的再到学期教学目的的层层推进而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总目的。
四、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设计与实施
要把小学数学教学目的这一理想的教学结果转化成现实,还有赖于我们对它的科学设计和认真实施,而教学目的的设计与实施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下面仅就其中的几个重点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搞好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系统设计
从前面教学目的的层次划分中已经知道,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总目的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学大纲中作了明确规定,对我们来说已经不是设计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必须全面贯彻实施的问题。因此,这里所说的设计主要是指学期、单元、课时三个层次教学目的的设计。根据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研究的实际情况,在这三个层次教学目的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两件工作。
1.加强学期和单元教学目的设计的研究
这两个层次的教学目的虽然教学大纲细则和教学指导书上已作出了具体规定,但都是一些共性的要求,反映的是全国或一个地区的一般水平。而教学实践所需要的是既能体现国家总目的要求,又能贴近具体教学对象实际的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总目的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期和单元教学目的。为此,在制定学期和单元教学计划时,要高度重视相应教学目的的设计和教学目的对其计划的指导。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总目的、学期教学目的和单元教学目的最终要通过课时教学目的去实现。因此课时教学目的是其它三个层次教学目的赖以实现的基础和立足点,我们必须花大力气认真研究并精心设计。首先,要在整体原理指导下搞好教学目的的课时分解,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先将单元教学目的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课时教学目的,然后将这些课时目的综合成一个整体,使它们形成合力,以此促进单元教学目的、学期教学目的乃至总目的的逐级实现。其次,课时教学目的的表述要明确具体,便于操作。此外,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课时教学目的应具有一定弹性,一方面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又允许优等生达到尽可能高的发展水平。
(二)强化教学目的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指导
实践证明:要把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由理想变成现实,其中一个最根本的途径是在教学实践中牢牢树立教学目的意识,强化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的指导,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践整个过程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为此,在教学目的的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根据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安排教学过程
首先,要根据实现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之为教学目的服务;再次,要根据教学目的安排教学结构,使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其次,要根据教学目的安排学生的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另外要尽量避免学生练习过程中的机械重复和无效劳动。
2.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目的的功能
在教学实践中,要用教学目的的导向功能保证教学过程的发展方向,并以此规范师生教与学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进程;用教学目的的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实现目的的动机,并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用教学目的的调控功能改进那些不当的教学行为方式,使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始终沿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向发展。
(三)把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作为一种良好教学效果的预先设计,它能不能变成现实,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变化。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认识、理解并接受教学目的所提出的要求,通过对这些要求的认同而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成学生的内部需要。怎样去实现教学目的向学习目的的转化呢?笔者认为其重要途径有三方面:其一,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以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感兴趣,并对掌握这些知识的重要意义有所认识,从而把老师提出的目的要求转化成他们自己的内部需要,使之最终成为学生主动追求的学习目标。其二,把教学目的所表述的内容分解成一系列可操作的学习课题,如把表内乘法中某一组乘法口诀的教学目的具体分解成“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思”、“熟记每一句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地进行相应的乘法计算”等学习课题。让学生在完成这些学习课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强化学习目的意识。其三,引导学生感受实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的成功体验,以此引发他们追求新的学习目的的强烈愿望。
(四)及时检查和评价教学目的的达成情况
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全面实现,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注意及时检查和评价小学数学教学目的的达成情况,并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不断强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矫正失当的教学行为,使教学活动始终沿着教学目的指引的方向顺利进行。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重视各级教学目的的终结性评价,也要重视其实现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对教学过程的导向功能和调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