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德市航头初级中学 胡晓鑫
【摘要】当我们怀着期盼的心情迎来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却陡然发现:我们“祖国的花朵”却如此的娇贵与脆弱。我们似乎已经意识到了危机,并试图弥补。这件事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我们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帮助学生提高承受挫折的水平任重而道远。尽管如此,我们仍孜孜探求,并小有收获。
【关键词】 受挫水平 提高 宣泄 锻炼
当今的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既有博学的知识,又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社会和未来对他们的要求。而他们又正处于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科技飞速进步、经济迅猛发展、人才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之中,这些无疑会给他们带来巨大压力。因此,教育学生正确面对挫折,顽强承受挫折是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近年来,学生自杀、轻生或者犯罪的事件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我们发现罪魁祸首就是:学生受挫力水平太低;而激烈的大环境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心理畸形甚至失控、爆发。学生受挫力水平弱,家长和学校是第一责任人。而在漫长而艰巨的受挫力水平强化过程中,学校(尤其是教师)应该担当起主导者的责任。帮助学生提高受挫力水平并非能一蹴而就的,要做到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受挫力水平,我们必须充分认识造成学生受挫力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
一、学生受挫力水平弱的成因分析
青少年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通过科学的训练,人人都可以成为意志坚强的人。事实上,青少年经不起挫折,很大程度是外界因素对其施加的不良影响造成的。这些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1.学校、家庭不当的教育方法
从家庭教育现状看来,家长普遍心态是望子成龙心切。并且,这种“心切“在教育观念上突出体现为重智力而轻品德、重分数而轻实践、重统一而轻个性、重养育轻教育的“四重四轻”现象;在实践上的表现则是“四个过度”行为,即过高的期望、过苛的要求、过分的溺爱和过度的保护。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孩子心理素质方面的许多弱点。我们说,成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考验的。事实也是如此,这些“脆弱的花朵”一遇到风吹雨打便很快枯萎,甚至凋谢。
从学校教育看来,学校长期以来受到升学的压力,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学生心理教育知识而做出一些违背学生心理规律的事情来,使用心理惩罚手段造成学生心灵伤害。而这种伤害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弥补,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迷失,从而坠落心理的深渊。
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来说,当外界压力与成绩成反比、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拉越大,且达到一定阶段,就容易造成心理失衡。而且,学校与家庭对孩子约束过紧,易加速心理失衡速度和加深心理失衡程度。孩子一旦心理失衡,而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则表现为自暴自弃、缺乏信心、抑郁迷惘、经不起挫折、害怕挫折。
2.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的主要人际关系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他们正处在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一个独立性、依赖性、自觉性、盲目性等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当代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尤其是所谓的“优等生”,好胜心强,爱模仿,但鉴别能力差;喜欢活动,但缺乏独立能力;上进心强,自控能力差。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不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样就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出现了问题,易产生心理冲突。
同时,因为学生比较幼稚,想问题也比较单纯。有时也可能会因一点小事就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打得不可开交,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严重的心理挫折。
3.社会上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迷失了自我
学校培养学生要做有觉悟、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但社会上(尤其是农村)一味就看重金钱,“金钱万能”“不读书照样赚大钱”等负面影响,再加上一些影视、书籍的不健康思想,使部分学生推不准方向,产生了心理失衡。
学生的思想是幼稚而单纯的。当完全对立的两种价值趋向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如果缺乏必要的正确引导,则易产生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一种是错误的价值趋向,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与现实和真理的距离越来越远;另一种是学生迷惘不能前行,试图用稚嫩的心态去分析深奥的价值趋向,而又力不从心,最终导致抑郁、烦躁、自暴自弃,甚至产生精神疾病,抑或轻生。
4.缺乏挫折锻炼,缺少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优越,学习优异,但心理十分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不仅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心理承受能力,连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
这类学生的受挫力水平弱,完全是父母的责任。父母没有及时适时提供挫折锻炼,甚至根本没有对孩子进行受挫力水平锻炼的想法,对孩子受挫力水平锻炼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且过高估计环境给孩子造成伤害的程度,不愿意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来预设孩子的成长途径。总把自己的苦难经历挂在嘴边,罩在心上,而不愿所谓的“历史重演”。事实上,这就是父母本身承受挫折的心态和能力不足。
当然,除了以上成因,还有很多零碎或不可预料的原因。而无论是何种成因,都不是不可抗拒的。在认真分析确定造成孩子心理失衡的主要原因的同时,及时采取科学方法引导孩子走出阴霾是当务之急。
二、提高学生受挫力水平的实践
(一)心理感召,消化挫折情绪
方法一:
学校最常见的主题活动方式是主题班会。教师有意识地设计有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的主题,是切实有效且行之便捷的方法。在班会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使他们的思想品质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在主题班会中,也可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生活指导,引导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释放多余的能力,学会自制,也能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而且,主题活动能邀家长参与讨论,效果更佳。
班上经常有同学少钱,一直不知道是谁干的,直到甲同学少了300元钱。他在和同桌玩耍时无意识的在钱上面画了一朵花,甲同学知道住校生周五放学前若查不出谁拿了他的钱,那意味着钱将有可能被转移,便再也找不回来了。甲同学怀疑班里一个乙同学拿了,嘴巴上和大家说钱丢了就算了,实则是让乙同学放松警惕,周五中午在乙同学文具盒中发现了200元钱,期中有一张钱上面有一朵花的记号,甲私下问乙是否拿了他300元钱,乙不肯承认,甲就将此事在班里公开了出来,班里同学怀疑之前少的钱也一定是乙同学偷的。此事的发生,乙同学觉得在班里很没有面子,接下来几个星期乙同学便请假不来上学,产生了厌学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乙同学遇到了挫折,我将此事作为一个案例专门上了一次班会课,让同学讨论如何看待这件事情,让其他同学帮助乙同学把挫折“消化”掉,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
其实,学校组织的主题活动所展现的都是一个个发生在学生周围的活生生的例子。这样的例子具有无可比拟的感召力。通过潜移默化的心理感召,帮助学生尝试把挫折“消化”掉。消化挫折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者应充分考虑挫折的程度和学生的“消化水平”,不至于适得其反,切忌欲速则不达。
(二)设计载体,宣泄受挫情绪
方法二: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溺爱有加,但要求却很高,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心理越来越脆弱,受挫力水平降低。很多学生遇到挫折后,不愿意讲给父母、老师听,好朋友又很少,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心情一直很压抑。在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方面,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尝试写心理日记。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的疏导与调节,从而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
作为班主任最想要了解的其实是同学们的心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便有利于管理好班级,所以我都会让学生写周记。 班里有学生在周记中和我说非常喜欢某个男生,但是在周末聊QQ时被妈妈翻看了聊天记录,被家长狠狠地指责,甚至挨揍,现在很苦恼,对人生很绝望,想离家出走了。此时学生第一次遇到了挫折,我在周记中及时给她回复,告诉她该如何解决现在所遇到的困难,过了一段时间,她告诉我现在和这位男同学相处起来并不会像以前那么尴尬了,反而很轻松,决定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指导学生写心理日记,为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渲泄烦恼的平台,让他们在自己的日记中宣泄烦恼、发泄不满和愤怒,达到转移对抗,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从而有效调整因烦恼、挫折等产生的心理失衡现象,维持心理的平衡。学生写心理日记的同时,也是在进行自我反思,使之在反思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进行自我教育,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机能,从而帮助自己走出心理的困惑区,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写心理日记,也使学生拥有了一个与自己交流的知心朋友,以增进心灵的沟通与理解,从而保护学生的健康心理,全面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有效沟通,提升受挫能力
方法三:
据调查统计,绝大多数心理失衡的学生,都缺少必要的与人沟通的过程和应对困难和挫折的技巧。所以,“沟通思想,讲授技巧”也是提高学生受挫力水平的捷径之一。学校或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在我们学校就设有心理辅导站,工作站设置了“心灵之约”信箱,更直接地与受挫学生进行沟通。如果信件沟通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会邀请学生到“谈心小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的交流也是有目的的: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认识“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早入林”的道理,帮助他们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家庭贫困的学生,重在引导他们自强、自立;对女生,重在引导她们自信、自强、自尊、自爱。
曾经有这么一个学生,看似平时学习很用功,但是每次考试都考不过别人,最有把握的一门语文学科结果一考分数还是不如其他人,长期以来心理很自卑,觉得自己很笨,老师或者长辈吩咐的事情没有一件能做好,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特别烦躁,感觉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但是父母亲却对他充满期望,他看到父母外出打工又很辛苦,他觉得这样的成绩又愧对于父母,心里很苦闷,不想读书想出去打工帮家里减轻负担。于是他来找我谈心,我在交谈中发现他其实人并不笨,只是做事情缺乏合理的方法和头绪,鼓励他要自信,然后要提高效率,不要一味的学有时候也要多思考,要培养遇到问题先思考再动手的习惯,做事情便不再会做不好了。
无论是何种沟通,我们更注重实效性。传授学生一些便捷可行的小窍门,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前期的挫折带来的不良影响。
(四)创设情境,锻炼坚强意志
方法四:
古人有云:“逆境出人才”。成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阳光的。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受挫力水平,必须把主体放到一定的挫折环境中去磨练。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境,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如定期组织一些难度较大的活动(爬山、义务劳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能力和信心。同时,在挫折情境中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学会“自慰、自信”,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竞争意识,感受人生百态,从而战胜自我、战胜挫折。
此外,孩子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仅靠学校或家庭任何一方的努力,效果都不会尽如人意的。“家校联望,共同管理”能够保证孩子受挫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
班里有位男同学不爱学习,整天爱照镜子,成绩不理想,最迫切的愿望竟然是很想要一个手机,恨不得马上就有钱能自己买。父母就是不给他买,要他好好学习,如果学习成绩好了再考虑给他买手机,他觉得读书很累,他坚持不了,不想读书了,父母给他定的目标太高永远不可能达到,非常叛逆,经常跑同学家里去玩电脑,周末甚至留宿到同学家里。快放暑假了,我建议他去找个地方打工,体验一下生活。暑假结束后,他跑来和我说暑假去了某个理发当洗头工,从早上9点到晚上21点,特别的辛苦,只赚了800元钱,赚钱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容易,决定还是要好好学习。做暑期工其实是创设挫折情境,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才是我们想要做的。
诸如此类,提高学生受挫力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有很多,且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我们应当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训练提高。提高学生的受挫力水平的过程,并不亚于增长学生的知识的过程,我们也应充分因材施教,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当然,面对学生受挫力水平弱的不争事实,教育者应当具备承受这种挫折以及可能面对的挫折的能力,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顺理成章”。
三、实践的思考
事实表明,“解铃还须系铃人”,受挫力水平低主要是后天原因造成的,学生的受挫力水平只有通过后天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得有效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除“授业”、“解惑”之外,还必须经常不断地教育学生要有意识容忍及接受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教会他们立足于分析心理失衡的根本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疏导。也必须让他们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挫折时的迷惘;明白许多饱经风霜、遭遇过人生坎坷的人比一帆风顺的人更能忍受挫折,更有作为。从而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敢于竞争、乐于竞争、善于竞争的意志品质,帮助他们为成为新时期杰出的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措施.李莲花.福建大盈小学网
论文作者:胡晓鑫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学生论文; 心理论文; 挫折论文; 水平论文; 同学论文; 学校论文; 孩子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