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学理论论文,组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又是我党政治优势的具体体现。无论是在战火纷飞 的革命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具有生理、心理、观念和社会性的具体而复杂的活生生 的人。人的行为不仅受思想、立场、观点的支配,还受到性格、道德、态度环境等的影 响。思想政治工作就其本质来讲是做人的工作,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工作积 极性。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在组织环境下的人类行为、个体差异和绩效变化。应用组织 行为学的能力、知识、技巧等来组织成员,同样可以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人 的工作积极性,可以使组织中的成员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从而为组织做出最大的贡献。 因此,将组织行为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是更好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继 承和发扬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落 实江泽民主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始终注意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上狠下功夫” 新要求,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活力的重要途径。
一、应用性格理论,切实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做人的工作,就必须客观而全面地了解人、认识人,否 则思想政治工作就无从谈起。2000多年前,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曾问道:所有的 希腊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天空下,所有的希腊人都接受相同的教育,却为何有形形色色的 性格特征降临到我们头上?这个问题——人为何有别?——的理解对今人来说与对古希腊 人同样的重要。众所周知,真正地了解一个人就意味着对一个人的性格有充分的认识。 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在了解客体性格的前提下,对客体进行教育引导,使其符 合主体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因为对客体性格的不了解,导致思想政治工作事倍 功半,不见成效。因此,明确组织行为理论中关于性格的理论,对于切实了解客体,克 服认识偏差无疑具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性格代表着形成经常性的行为模式的个人的特点。著名的性格理论家萨尔瓦托·马迪 对性格做了以下的定义:性格是一组稳定的特点与倾向。它们决定人们的心理行为(思 想、情感与行动)的相同与差异之处,它们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并且不能简单地理解 为当时社会与生物学诸压力的惟一产物。这个理论包含一些重要的思想。首先,它未将 性格的影响局限于某些行为、某些情况或某些人员,而是一个概括的行为理论,是理解 或描述任何时间下任何行为的尝试。其次,“相同与差异”一词表明了人的行为的一个 重要方面。即人们的行为有何共同之处,有何区别。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就要既弄明 白这个人与别人的共同之处。又要弄明白这个人的独特之处。性格的差异来源于遗传、 成长环境等等。再次,马迪的定义称性格为“稳定的”,并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这种 稳定并非意味着一成不变,一个人的性格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发展的。性格在 人的一生中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重大的改变发生在童年。
性格的结构包括五大因素,它描述了个人的调整、社交、自觉、悦人、思想开放。每 一个因素都包含潜在的具体特征或具体方面。这五大因素分别是:
调整
(稳定、自信、有效) (神经质、自我怀疑、忧郁)
社交
(合群、精力充沛、自我表现) (腼腆、谦逊、孤僻)
自觉
(计划性强、干净利落、可靠) (易冲动、粗心、不负责任)
悦人
(热情、老练、周到) (独立、冷漠、粗鲁)
思想开放
(想象力丰富、好奇、有独创性)(迟钝、想象太贫乏、刻板)
这五大因素是性格的基本“单位”或成份,描述了常见的人的性格特征。性格与人的 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自尊弱者较易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而自尊强者则不 易受此影响;自尊强的人喜欢冒风险。而自尊弱者则更常规或传统一些。内向者沉默寡 言、好内省、情感不外露;外向者善于交际、活跃、爱冲动、情感外露等等。
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领了解客体的具体性格特征。不同的客体有不同的性格特征 ,由此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模式千人千面,客体面对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说服教育时,在 认识上有正误之分、在理解上有深浅之分、在态度上有积极消极之分、在接受上有快慢 之分。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主体不能够千篇一律地看待客体,而是必须对客体 的性格做客观分析,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适时对路的措施,这样才能做 到对症下药,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组织行为学的性格理论无 疑对了解客体的性格具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二、应用态度理论,端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态度
态度是一种对待特定的人、团体、思想、问题或事物的相对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信 念与行为的倾向,是影响行为的另一种个人差异。一种态度包括三个核心成份:
(1)情感成份,或对于人、物、思想或事件的情感、伤感、情绪与感情;
(2)认知成份,或个人的信仰、看法、知识或信息;
(3)行为成份,或基于对某事物有利的或不利的估量而采取行动的倾向。
这些成份不是孤立地存在或发挥作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态度代表一个 人对某事物(某一个人或团体、事件、思想等等)的情感、认知、行为倾向的相互作用。 态度并非生来就有的,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人的态度反应了这个 人的背景与不同的阅历。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如父母、朋友和社会与工作团体人 员,都强有力地影响着态度的形成。
思想政治工作能不能做好,有无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及 工作对象的态度。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真正做到关心人、爱护人、理解 人,才能与工作对象达到心理上的沟通,思想上的互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入 耳、入脑、入心,收到实效。
根据态度理论,一种态度包含三个核心成份。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正确的态度,首先 必须在情感上热爱思想政治工作,要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对革命事业,对 同志,对人民一片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次,对思想政治工作要有一个正确的 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是我们党保持纯洁性、先进性的重 要保证。正是因为有了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使我们党的革命事业与建设事业不断取 得胜利。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它使全国各族人民 紧紧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再次,在行为上,要时时、事事、处处以国家利益,以党的利益为重,积极宣传和贯彻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这是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待本职工作的正确的态度。思想政治 工作的工作态度外化为对工作客体的态度。当前,对待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态度重点要 克服几种偏见。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一些:一是对先进与后进的偏见,即看待先进同志 与后进同志时态度不一样;二是家庭出身偏见,对干部出身、知识分子出身、农民出身 等另眼相待;三是区域偏见,即认为某地的人诚实可靠,某地的人刁钻古怪,某地的人 聪明能干等;四是资历偏见,认为年龄大,资历老,年龄小,资历浅等;五是职务偏见 ,以职务高低看待人和评价人。这些偏见都是错误态度的表现,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 大忌。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端正态度,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 观点看待人和事;同时,要严于律己,公正无私。公道正派,发扬民主,广开言路,满 腔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入情、入理、入脑、入耳、入心。
三、应用人与环境状况理论,真正理解人的行为
人的行为是由环境状况与个人两者决定的,人与环境状况两者相互作用决定着人的行 为。个人的性格、个性等对人的行为虽然有着巨大的影响,但环境状况对人的行为也起 重要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个人,当他在城市时,他可能做 某些事,当他处于偏远农村时,他做的可能就是另外一些事情。同一个人,不同的环境 状况,他会做出不同的事情。而在同一种环境状况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具体 什么行为,这是由不同人的个性决定的。总之,人的行为是由人的个性及其所处的环境 状况共同决定的。
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在面对某个人所做的某件意外的事情时感到不可思义,不可理解 ,甚至发出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的感叹。这就是由于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注重了 解人本身,不懂得环境状况也是人的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必 须既重视认识对象的个性特征,也要重视对人所处的环境状况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理解人的行为。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 一,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不仅是由自身的思想控制的,还受 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分析人的行为结果时,不仅要分析其思想活动过程,还要联系其 行为发生的当时环境,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人的行为。第二,要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客 体群体所处的环境状况的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群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对象之 一,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成的集合体。例如:政党、阶 级、社会职业群体、民族群体、学校的班集体、工厂的车间等等都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 体群体。客体群体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地域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 境等,它们对群体在一定时期内的行为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例如,同一个时代、不同 地域、不同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群体的行为大不相同。所以明确客体群体 所处的环境,对理解、认识甚至预测客体群体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第三,要注 重对思想政治工作客体个体所处环境状况的研究。在不同环境下、不同情况下,个体可 能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行为,个体的行为最变化无常、不可捉摸。认识个体行为的环境 。才能真正理解个体的行为,做思想工作时,才能真正具有针对性,否则,不考虑行为 发生的背景,只针对行为结果作思想工作,只能是事倍功半。
四、应用认知错误理论,全面客观地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客观全面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对客观对象的全 面的认识是一个极其复杂、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认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不同情况 的影响而导致判断或理解错误,这便是认知错误。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建立在对客体 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明确认知错误理论,对于克服认识偏差,正确全面地评价思想政 治工作客体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成见和光环效应。成见是指仅根据某人被归入的类别而认为他应该具有某些属性 。例如人们一般指望医生、教师等具有某些值得肯定的特征,即使他们碰到一些并不值 得肯定的医生、教师。
光环效应是指在评估一个人的时候仅仅根据一种有利的或不利的属性,被称作光环效 应。换言之,光环使认知者对完整、准确地认识他人所需的其它属性视而不见。
成见和光环效应造成认知者对客体的认识偏差,导致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客体。这两 者都来源于一成不变地看待人的过去,认为某人过去做过什么事,现在也依然如此,形 成了思维定势。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主体要有意识地主动克服成见和光环效应,客观 看待别人的过去,不能形成思维定势,要更看重现实表现,用与时俱进的眼光看人,避 免先入之见,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
(二)投影与期待效应。投影是指人们在其它人身上看见自身特性的趋势,即:他们把 自己的情感、个性、特征、态度或动机投射到别人身上。这种趋势在认知者身上具备但 自己未能发现的特性上表现尤为强烈。例如,个性吝啬、倔犟、目无法纪的人,较之无 此个性的人,往往更会认为别人身上更多地具有这些个性。
期待效应指存在于认知过程之中的先前的期待导致对事件、物体和人的认知过程中产 生的偏见的程度。
投影和期待效应本质上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主观主义,即主观地认为客体可能或应当 具有某种个性特征。克服这一认知错误的方法是:一要克服主观主义,不能想当然地看 人看事,而要依据别人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二是在实际工作中,要与客体加强交流, 只有多交流,才能避免投影与期待效应,才能真正地了解和认识客体,才能为做好思想 政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是我们 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要求,把组织行为学理论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不仅可以 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这一要求,而且为今后更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开 辟了新视野、新领域和新途径。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组织行为学理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 应用的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