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生态补水的初步思考论文_ 高凤便

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生态补水的初步思考论文_ 高凤便

摘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有效严格的节水管理和节水技术的进步,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有了很大提高。目前,中线工程仍有一定的剩余调水能力。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人们对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生态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华北地区的生态需水量还将大大增加。如果能进一步调整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方案和调度方案,促进生态恢复,将更加有力地支持沿线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生态补水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的实施情况

1.1 2017年9—11月为河南省、河北省生态补水

丹江口水库2017年秋汛期间,为实现洪水资源化利用,9月底—11月中旬,在水利部统一部署下,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弃水,通过中线工程沿线退水闸为河南、河北两省实施生态补水,共补水2.95亿m3。

1.2 2018年4—6月为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生态补水

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丹江口水库向中线工程受水区生态补水工作的通知》要求,利用丹江口水库汛前弃水,大流量向沿线城市河道实施生态补水。在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中线工程4月13日—6月30日向受水区实施生态补水,共计补水8.65亿m3,其中,河南省补水4.67亿m3,河北省补水3.51亿m3,天津市补水0.47亿m3。

1.3 2018年8月为河北省生态补水

2018年8月8日,按照水利部工作安排,中线工程再次向河北省生态补水,截至8月31日,通过七里河等8座退水闸向河北省补水0.53亿m3。

1.4 2018年9—10月为河北省生态补水

2018年8月20日,水利部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编制印发《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方案(2018—2019年)的通知》,按照水利部工作安排,自9月13日上午10时开始,中线工程先后开启滹沱河退水闸、北易水退水闸向下游河道实施生态补水,截至11月14日补水3.35亿m3。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的初步成效

2.1恢复了华北地区部分天然河道过流

生态补水前,河北省境内多条河流由于气候变化、降雨偏少及上游截流开发等多种因素,部分河段断流多年,河床干涸,基本上失去河道生态功能,形成了华北平原上“有河皆干”的严重局面。河北省近两年利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境内滏阳河、七里河、沙河、瀑河、滹沱河等12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使部分干涸裸露的河床恢复了水面,初步统计共约600km河道恢复过流,其中滏阳河经过生态补水后,恢复了近百公里的河段。

2.2补水区域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

经过两年的生态补水,补水河道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明显。根据河北省水文局对生态补水河道沿线地下水位初步监测结果,与生态补水前的2017年10月对比,河北省9条生态补水河道沿线5km的范围内,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上升了0.49m,深层地下水位由每年下降0.45m转为上升0.52m。

2.3改善了河流水环境,优化了城市人居环境

河北省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对境内多条河流实施生态补水后,为河湖增加了大量清洁的环境用水,提高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增加了水环境容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河流水质。通过生态补水,河北省在部分城市周边共形成了1400余万km2水面面积,为当地群众营造了优美的亲水环境。如七里河邢台市城区段通过生态补水形成了宽阔景观水体,河道浅水区种植的芦苇、香蒲、黑藻等多种水生植物使得河流水质有了初步改善,夏季河道两侧气温也比其他地区低4℃左右,形成了优良的局地小气候。两岸建成的生态公园,供市民休息、娱乐、健身,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邢台城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优化了城市景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进一步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的建议

3.1完善顶层制度设计,实现常态化管理

根据多年来汉江上游的气象、降雨和供水条件,结合丹江口水库的防洪、发电和正常供水要求,根据水库工程的安全运行条件和中线工程的输水能力,科学核算可利用的生态补水,制定生态补水的调控规则。根据可调生态补水量,结合各省上报的生态补水规划和输水工程运行能力和条件,制定年度生态补水计划,报水利部批准。根据水利部批准的生态补水方案和丹江口市当年动态供水情况,项目管理单位按相应调度规则实施补水调度。其管理调度程序与正常供水相同。补水区水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补水渠道管理和调度运行。

3.2制定科学的实施计划

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区的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水利部门划定的区域生态补水规模,围绕补水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规划。规划应以保证地表水流量、改善地表水水质、恢复区域地下水、恢复补水区水生和陆地生态系统及景观建设为基础,结合当地河道的生态恢复和管理,在充分论证和综合系统科学研究工程等基础上,合理规划补水面积、补水需求、补水周期和补水配置等,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生态补水的评价目标,如地下水位恢复、恢复范围、补水渠道水质标准、补水渠道断面生态基本流量等,根据这些目标,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补水措施,使南水北调宝贵的优质水得到有序高效的配置和利用,发挥最大生态效益。

3.3加强生态供水保护配置监管

中线工程生态补水区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生态补水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江河、湖泊等生态补水水源地污染源,及时查处违法排污,确保江河、湖泊生态补水不受污染。补水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取水管理,明确生态补水的生态水权属性;将生态补水应用于补水区的生态恢复,特别是解决最突出的问题生态问题;加强技术监测手段,实时监测补水渠道水质和流量变化,尽可能防止生态补水向生产生活用水转化。

3.4加强生态补水的科学评估和监测

摘要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科学地评价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下水水位、河水生态系统、植被生态系统和当地气候等主要生态系统特征指标的变化生态补水区。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要求,在补水区设置一定的监测点和监测断面,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建立相对完善的生态补水监测体系,采集并积累相关监测数据。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非实测评价信息,定期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科学分析和预测补水区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规划调度。

3.5制定合理的生态供水价格,明确生态用水成本补偿机制

目前生态补水的价格和成本补偿尚不明确,势必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补水的可持续性,需要利益相关者协商解决。鉴于生态补水是基于现有的输水条件,合理利用韩江洪水资源的增量供水,并考虑生态补水的公益性,生态补水价格应按照“公平、补偿、优先”的原则确定,不宜过高,但应能弥补中线工程改造维护增加的直接管理费用和工程费用,并适当分摊干线工程正常运行费用的一小部分。生态供水费用由受益地区地方政府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承担。部分财政困难地区可向中央政府申请适当补助。

3.6开展汉江优化调度研究,改造相关补水工程

开展汉江优化调度研究,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前提下,深入开展汉江洪水过程、丹江口水库汛限水位分期控制和动态控制研究,进一步完善水库调度,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生态调水提供更大的水资源利用空间。

结论

根据补给水流量和运行要求等因素,对中线工程生态补给水门进行改造和完善,以满足未来生态补给水安全运行的规范化要求。为确保生态补水的安全顺利实施,还应根据补水后水文条件变化的需要,对补水河道进行加固改造,并对部分河道治理工程进行改造或新建。

参考文献:

[1]张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6(16):83.

[2]杨尽利.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探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8(43):00022.

[3]应丰,王静,李健等.新形势下水电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咨询工作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17(09):19-22.

论文作者: 高凤便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4

标签:;  ;  ;  ;  ;  ;  ;  ;  

对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生态补水的初步思考论文_ 高凤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