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 王平(通讯作者)
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华宁 652899
摘要:[目的]为了解华宁县居民死因分布特点,确定健康干预优先领域及重点人群,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通过死亡率、构成比、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2014年华宁县报告死亡人数1370例,死亡率648.32/10万,标化死亡率501.76/10万,男性高于女性;全县人群平均期望寿命为77.08岁,男性75.12岁,女性79.25岁;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占全死因的81.46%,是导致华宁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慢性病死亡占全死因的79.42%,是危害华宁县居民健康的主要原因;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是伤害的主要构成,是造成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构成华宁县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害是构成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死因分析;死亡率;期望寿命;减寿年数;减寿率
死因监测工作是疾病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死亡资料反映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卫生服务状况等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发生了改变。人口老龄化,行为危险因素上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和中毒不断影响我国人民的健康[2]。为了解华宁县居民死因分布特点,确定健康干预优先领域及重点人群,为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华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5年8月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平台下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对华宁县2014年居民死因进行分析。
1.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人口数据来源于华宁县统计局统计年鉴,死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V2.0平台下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
1.2方法 死因分类采用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进行[3],分析指标包括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亡专率、死因构成比、期望寿命、减寿年数、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减寿率(PYLLR)等指标。标化死亡率采用直接法统计处理,全部数据应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趋势检验和比较分析,两样本率比较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1.2.1人口数据评价 采用拟合优度检验对2014年人口年龄结构与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进行比较,总体及分男女的年龄构成三项指标均符合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年龄结构,x2 =9.04、9.30、8.97,p>0.05,差异不显著。
1.2.2死亡数据评价 通过覆盖率、死亡报告及时率、死者生前最高诊断机构和最高诊断依据所占比例、死因编码正确率指标进行评价,分别为100%、97.40%、64.38%、79.93%、99.71%,表明华宁县2014年死亡数据准确可靠。
2.结果
2.1基本情况 2014年华宁县全县4镇1乡户籍人口数211317人,其中,男性108251人,占51.23%;女性103066人,占48.77%,男女人口比例1.02:0.98。全县全人群死亡人数1370人,粗死亡率648.32/10万,标化死亡率501.76/10万。死亡数据覆盖全县4镇1乡全人群,覆盖率100%,死亡报告及时率97.40%,死因编码正确率99.71%。
2.2.死亡特征分析
2.2.1分性别区域死亡水平 2014年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华宁县死亡病例1370例(男768例,女602例),全县粗死亡率648.32/10万,标化死亡率501.76/10万。其中,男性为709.46/10万,标化死亡率546.52/10万;女性为584.09/10万,标化死亡率453.61/10万。男女死亡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12.69,P﹤0.01)。死亡率最高乡镇青龙镇688.65/10万与最低乡镇宁州镇625.55/10万比较,差别无显著性(X?=1.88,P>0.05)。
2.2.2 分年龄性别死亡水平 分0岁、1-4岁、5-14岁、15-44岁、45-64岁、65岁以上6个年龄组进行死亡水平分析,死亡率分别为945.78/10万、58.17/10万、54.78/10万、122.79/10万、435.20/10万、4696.96/10万,死亡率最高的是65岁以上组,其次为0岁组,最低的是5-14岁组。1-4岁、5-14岁、15-44岁、45-64岁四组年龄段男女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x2=53.80、71.13、18.91、20.40,p<0.01)。
2.3死亡原因分析
2.3.1三大类疾病死因分析 慢性病是主要死因,占79.42﹪;其次是伤害,占18.49%。慢性病死亡率男性为546.88/10万,女性为480.31/10万;伤害死亡率男性为131.18/10万,女性为78.44/10万。男女性别有显著性差异(x?=4.44、13.85,p<0.05)。15岁以下人群死亡原因以感染性、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和伤害为主,各占44.12%;15-44岁的青壮年死亡原因以伤害为主,占55.65%,其次是慢性病,占37.90%;45-64岁中年人群死亡原因主要以慢病病为主,占79.49%;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死亡原因主要是慢性病,占87.01%。
2.3.2 死因顺位分析 华宁县居民死因以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排列前5位,总人群前五位死因构成占81.46%(1116/1370)。死因顺位男性疾病死亡顺位为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女性疾病死亡顺位为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恶性肿瘤居第六位。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明显不同。0-4岁和5-14岁组人群的主要死因为伤害,死亡率为19.64/10万和50.86/10万,占该年龄段总死亡的10.00%和92.86%;15-44岁组人群主要死因是伤害和恶性肿瘤,死亡率为68.33/10万、19.80/10万,占该年龄段总死亡的55.65%和16.13%;45-64岁组人群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伤害,死亡率依次为119.03/10万、98.57/10万、79.97/10万,占该年龄段总死亡的27.35%、22.65%、18.38%;65岁及以上人群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1243.88/10万、902.89/10万,占该年龄段总死亡的26.48%、19.22%。
2.3.3伤害死亡分析 伤害粗死亡率105.43/10万,标化死亡率为87.78/10万,是造成居民死因的第2位原因,占居民总死亡数的16.28%,前5位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伤害死亡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总体看死亡率有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趋势;0-4岁、5-14岁组以道路交通事故、淹死为主要伤害死亡原因,0-4组两项各占50.00%,5-14岁组分别占46.15%、53.85%;15-44岁、45-64岁组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要伤害死亡原因,分别占46.38%、41.86%;65+岁组以意外跌落为主要伤害死亡原因,占47.92%。
2.4期望寿命
2.4.1平均期望寿命 2014年华宁县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为77.08岁,其中男性75.12岁,女性79.25岁。(见表1)
2.4.2去死因期望寿命 去除恶性肿瘤死因病例177例,计算所得期望寿命78.66岁,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了1.58岁。去除伤害死因病例223例,计算所得期望寿命79.62岁,较人均期望寿命提高了2.54岁。
2.5主要死因寿命损失分析 前5位主要死因的潜在寿命损失顺位分别为伤害、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其减寿年数分别为24.39、13.11、5.13、4.88、2.98年/人,是造成“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见表2)
3.讨论
3.1 华宁县2014年居民全人群粗死亡率648.32/10万,与该县2013年的672.64/10万相比降低3.62%,低于2014年玉溪市平均死亡率661.01/10万。华宁县2014年人均期望寿命为77.08岁,女性(79.25岁)高于男性(75.12岁),比上年度提高0.44岁,高于玉溪市1.64岁。伤害、恶性肿瘤是造成华宁县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去除伤害、恶性肿瘤,全人群期望寿命可分别人均提高2.54岁、1.58岁。
3.2 慢性病是危害华宁县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占79.42%。伤害是造成华宁县居民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占居民总死亡数的16.28%,标化死亡率87.78/10万,比2013年的80.68/10万上升8.8%,高于玉溪市2014年伤害标化死亡平均水平(70.51/10万)。华宁县2014年居民死因前5位是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占81.46%,成为居民最主要的死亡谱。男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女性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而恶性肿瘤排第六位。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顺序不同,65岁及以上人群以脑血管病为主,45-64岁以恶性肿瘤为主,44岁以下以伤害为主。提示针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在健康干预的优先领域选择上侧重点不同。
3.3 日常生活中的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等伤害是一个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世界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常见、多发、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威胁劳动力与潜在劳动力人口健康的主要原因[4];伤害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痛苦,也给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意外伤害是危害华宁县青壮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构成青壮年“早死”的主要原因。华宁县2014年居民伤害前5位死因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意外的机械性窒息。伤害死亡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总体上死亡率有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趋势;各年龄段伤害原因构成不同,提示预防伤害不同年龄干预内容不同;大力开展预防伤害健康教育活动,可提高人均期望寿命。
3.4 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香烟、酒类等消费量大,腌制食品消费普遍等饮食习惯难以改变,加之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原因,导致以循环系统为首的慢性病发病率、死亡率正逐年上升[5]。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预防控制慢性病、伤害等危害居民健康的疾病,减少和控制伤害的发生,从而降低人群死亡率,提高人均期望寿命。
参考文献:
[1]吴志超.延庆县人群死因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2)
[2]杨永芳,陈杨.2006-2008年云南省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9,(24):2733-2735
[3]杨永芳,方恒亮.云南省2007年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减寿年数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22)
[4]杨永芳,陈杨,肖义泽.2006-2012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因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3
[5]杨容,杨玉琼,张国华,等.云南省华宁县2010-2012年死因监测分析.卫生软科学,2015.29(1):52-56
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华宁 652899
作者简介:朱慧(1973-),女,本科学历,主管医师,主要从事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通讯作者:王平,男,医师,研究方向:地方病与慢性病防治。
论文作者:朱慧,王平(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9
标签:死因论文; 华宁县论文; 死亡率论文; 居民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寿命论文; 人群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