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河子农八师143团第四中学 832016
从事教学职业生涯几十年,上了一辈子课,听了一辈子课,评了一辈子课。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课堂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课堂中没有异样的声调。然而学生各有差异,课堂不可能按预定运作,这必然要求教学走向生成开放的天地。新课程理念越来越主宰着课堂,尤其是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它也作为上课、听课、评课中的一个亮点,越来越倍受大家的关注。动态生成正引领着我们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质进行深入的思考。
课堂上,我们总期待听到学生“对答如流、准确无误”的回答,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教无定法,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对象,无法预设得滴水不漏。课堂中有时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所以课堂资源无所不在。我们怎样变错误资源为重要的学习资源呢?
课堂上,我们应该多一些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多一点对学生独特感悟的尊重,多一点对学生错误的理解。善待学生的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资源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并不是学生在课堂上体现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有效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及时捕捉关键性的、有普遍意义的错误并经过开发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并及时启发、巧妙转化、顺势引导,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让课堂锦上添花。
例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我在让学生猜测时:
学生甲: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部分,就可以完全重合了。
学生乙:不是,因为平行四边形沿着对称轴不可能重合。这时,我并没有作以答复,而是微笑着说:“我想与你握握手,因为你给我们课堂带来了别样的声音。现在请大家操作一下试试看。”在学生再次进行实践后,学生甲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又说:“对于这些图形,难道你们不想深入研究说点什么吗?”
学生:“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有些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节课妙就妙在我树立了开放的教学资源观,在学生出现错误判断时并不作答,而是独具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错误,使错误巧妙地服务于教学活动。让师生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经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使教学活动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作为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视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要允许学生出错,学生出错的课堂才是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探究充满鲜活力。更要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促进学生情感、智力发展的教学资源。
又如我听到的一位教师教学《化简比》的教学片断:教师在巡视检查时,发现一位学生在化简比 比 时,直接写出了答案: ∶ =8∶11。老师在让他板演时,同学们看了哄堂大笑,并传来“反过来了”的议论声。板演的学生红着脸回到座位。这位老师示意大家不要笑,而是说:“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呢?”这位学生说:“我发现前项和后项的分子相同,所以比就是前项和后项的分母这两个数的比。”老师说:“你真会观察,会动脑筋。”老师又说:“大家看,化简后的比跟前后项的分母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这时,学生议论纷纷,写写画画,不一会儿,部分学生举起了手。学生:“我发现 ∶ 化成最简整数比不是8∶11,而是11∶8。”
“它们将前后项的分母调换位置写成11∶8就是 ∶ 的最简整数比了。”学生:“对,我可以举例: ∶ =3∶2。”
“我发现凡是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化简比就是分母调换位置写成的,只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后即可得到。”老师:“真是太妙了,同学们发现了同分子分数化简比的简便方法,真聪明。接下来再试试 ∶ 、 ∶0.375的化简比好吗?”学生们完成后,老师又说:“大家想想,我们今天这个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呢?”多么睿智的老师,善于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变错误为宝贵的学习资源,为这位有错的学生拨开云雾。其实,学生的智慧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我想这位学生先前那种羞愧、自责心理会一扫而光,如释重负。老师同时也为促进动态资源添上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面对课堂上即时生成的错误资源,教师应把握教学契机,机智生成,巧妙利用,充分展开错误的思维过程。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纠正错误,深化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又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服务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论文作者:刘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学生论文; 错误论文; 课堂论文; 轴对称论文; 后项论文; 资源论文; 老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2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