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期出版的“编辑科学”专著_编辑学论文

浅谈近期出版的“编辑科学”专著_编辑学论文

近期见到的若干编辑学专著浅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说论文,专著论文,近期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篇短文将涉及22本编辑学著作(含港、台出版的3本)。 说是“近期见到”,大体上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这些书多数是近三四年出版的;二是有些书已经出版了好几年,但从我来说却是近一二年来才看到的。所以,用了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

这里,将我对这些著作的粗浅观感,简说如后。

《实用编辑学教程》郭有声编著,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8 月版。

这本书是培训在职编辑用的,内容简要,共分5章,第1章是绪论,着重讲编辑学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第2章讲编辑工作, 主要讲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重点讲了编辑工作的几个主要环节;第3 章讲编辑管理,包括选题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书稿档案管理、人才管理和信息管理等;第4章讲编辑人员应该知道的版权知识;第5章讲编辑和作者都应掌握的写稿基本知识。作者是一位资深编辑,曾在科技编辑培训班上多次讲课,本书正是在讲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作者多年编辑实践的基本总结,并努力从理论上加以深化,对实际的编辑工作有很大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编辑基本原理》赵立志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

本书是一本编辑学的理论研究著作。作者参照80年代(包括90年代初)编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的若干重要问题和一些不同观点,组构为“七论”,即“绪论”(主要是讲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编辑主体论”、“编辑传播论”、“编辑社会论”、“编辑文化论”、“编辑人才论”等。在若干章节中,如编辑主体性、编辑功能……等论述中发表了一些给人启迪的见解。全书理论色彩较浓,也不乏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可供编辑学研究者和编辑实际工作者参考。

《现代新闻编辑学》 蔡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

本书系高等学校新闻传播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之一。全书分4编10 章。除“绪论”讲新闻编辑工作的性质和新闻编辑学研究对象以及新闻编辑的人才素质等以外,余讲“策划”、“组稿”和“组版”。全书从报社的机构设置、人员分工等宏观方面谈起,直至报道策划,稿件的组织、选择审改,版面的编排,都有比较具体的叙述。作者认为新闻编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新闻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认为报纸新闻编辑、电视新闻编辑、广播新闻编辑、通讯社新闻编辑,都存在共性,但同时又各有自己的个性,所以都是新闻编辑学研究的范围。但本书主要是研究通过文字编排为主要手段的报纸、通讯社的新闻编辑的规律和方法。本书对报纸编排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对报社内的采编关系作了具体的分析。全书的框架设计、材料运用、观点论证和行文风格方面,以细腻、鲜明见长。对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报社年轻编辑的培训是一本较好的教材,对自学新闻编辑工作的人来说,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对研究普通编辑学理论的人来说,是一种较好的研究参考材料。

《新闻编辑学》 吴飞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

本书分上编和下编,共11章。上编讲理论原理,分“编辑主体论”、“编辑客体论”、“编辑符号论”、“编辑受体论”、“编辑控制”;下编讲编辑艺术,主要讲编辑的方针政策和编辑流程。这个框架,加重了编辑理论的分量,相当新颖,尤其是把符号论引入编辑学原理之中,为过去一般编辑学著作所未见,是一种创新。在编辑概念方面,作者吸收了80年代以来,我国编辑学界讨论研究的某些成果,并且根据自己的教研实践,作了一些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编辑定义,他认为:编辑是在大众传播这一专业活动中,为满足群众需要,使用独特的符号系统,对他人的文化成果进行组织编选、加工整理等创造性的优化处理,使其缔构成整体的、有系统的出版物化形态。这个概括也是有新意的。

《图书编辑学概论》 阙道隆、徐柏容、林穗芳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出版。

本书共18章,是一部具有相当规模、内容比较完备、材料比较丰富、结构相当严谨的编辑学著作。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编辑学研究正在趋向成熟。本书的特点是:首先明确了书籍编辑学的定性和定位。阐明了书籍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书籍编辑活动,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属于社会科学或人文科学”,“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从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书籍编辑学的学科性质、地位和功能问题,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阐释铺平了道路。其次,这本书用大部分篇幅,着力于阐述书籍编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致力于建立学科的理论体系。第三,这本书在理论、知识、经验的结合上做得比较成功,它以相当丰富的材料、广征博引,较好地做到了古今结合,中西交融,给人以新的启迪。这本书的出版,对编辑学的学科建设无疑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科技书籍编辑学教程》 庞家驹主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年7月出版。

本书是针对科技书籍编辑工作的特点写的,全书共分14章,实际上分为三个部分。前3章是讲科技书籍,科技书籍编辑工作的性质、 特点、作用,编辑工作现代化和新时期对科技书籍编辑人员素养的要求以及信息工作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中间6章, 是根据编辑工作流程详细地叙述了科技书籍编辑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化要求以及可能碰到的各种问题,后5章是讲各类科技书籍(如科技教材、科普读物、科技工具书、 科技丛书套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编辑工作不同的特性,以及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的问题。本书表明了作者对科技书籍编辑工作的理性思考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科技书刊编辑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编辑学纵横谈》 邵益文、苏振才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这是一本编辑学论文集,它收集了1991年到1993年间发表在报刊上的38篇论文(已收入辞书或其他著作的除外),是1987年10月出版的《编辑学论集》、1991年3月出版的《论编辑和编辑学》两书的姐妹篇, 目的在于积累资料,帮助研究者便于检索,免去到各种报刊翻阅材料的麻烦。本书编辑时,编者注意了不仅收集一些老专家、学者的作品,而且重视了对中青年研究者成果的收集。

《科技编辑学通论》 司有和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本书是科技读物编辑的教材性读物,共6章。 是作者根据自己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编辑学本科专业授课讲义编著而成。第1章“绪论”, 讲科技编辑和科技编辑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等。第2至6章分别为:编辑过程论、装帧艺术论、载体特征论、编辑管理论、编辑素养论。各章的论述比较具体、实用,便于学习者操作。其中“载体特征论”一章,不仅研究了各种各类的科技书籍,而且涉及到科技期刊、科技报纸,还研究了非纸载体出版物的编辑工作。作者所以建立这样的体系,是因为他同意这样一种观点,即在书、报、刊乃至非纸出版物的编辑工作中有着共同的规律,可以建立共同的理论体系。如同普通物理学、普通生物学一样,这种理论体系应该称为“普通编辑学”,本书就是这一设想的尝试。大概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故以《科技编辑学通论》名之。作者的这个观点,应该说是符合编辑学学科的实际的。

《编辑工作与编辑学研究》 喻建章主编,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这是1996年10月召开的中国编辑学第二届年会和'95 全国编辑学理论研讨会的论文选。共收编文章70余篇,近32万字。这些文章,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做好编辑工作,有许多是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也有根据不同情况提出的各种见解,耐人寻味;二是关于编辑工作现代化的论述;三是有关编辑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许多文章有分析、有见解、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现代编辑学》 李海崑主编、刘光裕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

本书共15章,由一批资深编辑人员和高校研究编辑学的教授联手推出,作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吸收国内编辑学研究的若干成果,紧紧依托于现代出版业和社会主义大市场,对编辑的产生与发展,编辑的社会作用与社会地位,现代编辑的特点与职业道德,编辑工作的性质、内容与程序,编辑与现代科技,编辑与图书营销,编辑与版权法规及现代编辑的管理等等,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编辑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方法等方面,都作了充分的阐释。读者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迪。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主张区分两种编辑,他认为书刊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出版业中被称为编辑的那个专业活动;作为著作方式的编辑属于著作活动(“其概念含义并不是出版业中今天被称为编辑的那个专业活动,而是指称一种著作方式,就是收集材料、资料再做整理加工的那种著作方式”),并非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本书正是以这个基本观点为前提而展开的。

《图书编辑学》 黄治正著,湖南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

本书富有实践经验,并以紧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实际为背景写成的。全书除“绪论”讲编辑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外,分为“编辑战略”、“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和“编辑活动”等4编21章。 作者认为图书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编辑工作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研究这种矛盾,揭示编辑工作的发展规律,找出解决矛盾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图书编辑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图书编辑学的任务。因而,作者从分析当前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实际矛盾入手,展开对编辑工作的论述。作者认为:“图书编辑工作中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作大的区分,主要有四个方面:一、编辑主体(编辑人员)未树立正确的编辑战略思想与编辑工作的矛盾;二、编辑主体缺乏编辑修养与编辑工作的矛盾;三、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书稿、作者、其他与图书生产有关的人员和读者)缺乏正确认识与编辑工作的矛盾;四、编辑主体的工作态度不端正和业务能力不强与编辑工作的矛盾。”作者进而认为:“这些矛盾,归总起来,构成了图书编辑工作不完全适应社会对图书越来越高的质量要求。这是图书编辑工作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图书质量”。可见,作者认为研究图书编辑学的目的,最基本的是为提高图书质量服务的。正是从这些基本观点出发,作者对编辑工作的性质、任务、方针、政策、编辑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编辑管理、编辑的主要职责、政治修养、职业道德、图书的基本结构、图书的审美创造,直至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发稿制度、校对方法和图书宣传的原则和形式),都作了十分详尽的阐述。认真从实际出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理论紧密地结合实际,是本书的最大特色。这本书的出版,也为编辑学研究进一步与实践结合,为实际工作服务,开辟了新的思路。

《编辑学理论纲要》 柴瑞海编著,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97年3 月出版。

这本书共四章,第一章“绪论”,讲编辑学的性质、对象、内容、目的、研究方法和分类特点等,是编著者对基本观点的展示;第二、三章分别论述主体和客体,第四章讲编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编著者首先同意“编辑”是在利用传播工具的活动中,以满足社会精神产品需求为目的,研究并建立作者——编者——读(听、观)者传播关系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基于这种基本认识,进而把编辑学定义为:是研究编辑主体、编辑客体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科学,亦即编辑学研究编辑的社会文化活动所特有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然后展开论述,本书吸收了80年代到90年代初编辑学研究成果,认为编辑主体理论、编辑客体理论、编辑主体和编辑客体之间的关系等三者构成了编辑学的理论框架。编著者分析了编辑主体应具备的素养、职业道德及编辑群体内部的关系,包括群体结构的合理构建与人才的养成对编辑工作的意义。本书分析了编辑客体的基础,编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审视了作者、读者和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不同要求,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编辑工作的性质和它的社会功能。本书归纳的编辑学研究方法比较符合当前实际,在编辑学分类方面,占有比较丰富的材料,并表达了倾向性的意见,可给人以启发。

《编辑学》 潘树广编著,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出版。

本书是作者为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而写,共有12章,大体分三个部分。一、第1至3章,属总论部分,论述编辑学的几个基本原理和编辑应有的素质;二、第4至11章为分论部分,分述报纸、图书、 期刊的编辑工作;三、讲编辑手段现代化问题等。

作者所以要这样铺设篇章,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以往新闻学专业开设编辑课程,一般只讲授报纸编辑,“报纸编辑与书刊编辑虽有各自特点,但在理论和方法上也有许多共通之处。将书、报、刊编辑结合起来讲授,有助于学生贯通理解和拓宽视野,也有利于学生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本书在讲编辑学时,还把它和边缘学科文献学结合起来论述。作者的这些见解和做法,是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应该肯定,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编辑学原理论》 王振铎、赵运通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年8月出版。

《编辑学原理论》顾名思义是一本编辑学的理论著作,作者王振铎是研究生导师,也是80年代开始就介入编辑学研究这个行列的,发表过一些有见解的论文。本书提出编辑学三条基本原理,即:文化缔构原理、符号建模原理和信息传播原理。作者认为:“一切编辑活动大体上都是以这三条原理为基础的。这三条原理可以说概括了编辑活动的普遍规律。”各种各样的编辑活动,都是对这三个基本原理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挥。作者认为,编辑这个概念,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很难用时间或空间的切割刀来划定,只有采用对编辑出版关系的梳理来描述,不仅适用于书籍编辑,也适用于报纸、期刊等出版物的编辑。作者把三条基本规律结合在一起,形成编辑学的理论框架,在编辑学研究领域中是一种创见。

《新闻编辑学研究》钟立群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年11月出版。

本书是一本新闻编辑工作的研究著作,全书概述了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和工作运行的全过程,内容丰富、论述精当。作者是一位富有实践经验的资深新闻工作者,曾长期从事新闻编辑工作,为新闻系研究生讲授新闻编辑学,本书正是他在长期讲课的基础上写成的。作者认为新闻编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实践,目的是从实践经验中归纳、总结和提炼编辑工作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工作方法,进而剖析这些原理、程序和方法,用以指导实践,以求新闻编辑学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的发展。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论,含4章,前3章从传播体系、报纸类型和编辑工作机制,探讨工作范围、条件和基础,说明编辑工作的任务、特点和运行方式,第4章以编辑方针为重点, 讨论办报、编辑和报道的关系。第二部分4章,论述单篇稿件的编辑工作, 包括撰写言论。论述新闻选择的标准和四项选择的理论原则和程序以及编辑方法的具体运用等。第三部分4章,论述版面编辑工作, 包括图片编辑、专栏编辑、新闻标题和版面设计编排。本书采用了许多实例和实物图片,以互相比较、探讨的方法进行论述,读者可以从中得到更深刻的启发。这本书的特点是对新闻编辑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宏观到微观进行具体的研究,从而集合为整体,成为对新闻编辑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专著,并且建立自己的新闻编辑学的体系。

《编辑学研究文集》 邵益文、 祝国华编,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

本书是前面提到的《编辑纵横谈》的姐妹篇,共收集1993年至1997年夏秋以前发表的43篇文章。应该说,除了学术专著以外,基本上反映了这个时期编辑学研究的大体情况。

《编辑学概览》(续编) 向新阳主编,陈仲庚、袁婧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

本书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的《编辑学概览——编辑学理论观点选辑》的续编,它用观点摘编的形式摘录了1991—1997年这段时间内出版的一部分编辑学专著和发表在几个主要刊物上有关论文的一些观点,分类编排,便于检索。但由于材料收集上的困难(虽然中国编辑学会曾协助编者,多方收集材料,仍有一部分材料未能收集到),加上本书篇幅有限,有的已经收集到的材料,也不能不忍痛割爱。

《二十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 邵益文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略)

附:已知港台出版的编辑学著作

《杂志编辑学》 余也鲁著,香港海天书楼出版社1965年出版。曾多次修订重印,1994年1月出版增订版,根据杂志编辑工作的新发展,作了较大的修改,有几章是重新写的。初版至今,陆续销售已达30余年。

这是香港,也是我国第一本以《杂志编辑学》命名的书,主要讲杂志编辑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编辑实务。作者是香港的传播学者,曾从事新闻采访、教育和编辑工作多年,是一位富有编辑经验和理论素养的资深人员。本书共19章,第一部分1至4章,主要讲杂志编辑原理、杂志的性质、功能和发展沿革,编辑方针和编辑蓝图设计;第二部分5至14章, 主要细述编辑实务,从稿件的组织、整理、标题制作,纸张、油墨的选用,直至图片和版面设计等;第三部分主要讲校对、广告、发行、著作权的保护,最后是讲编辑人员的素养等。全书多用实例和比喻来说明,生动好读,避免了一般学术著作的枯燥说教,不仅适宜于杂志编辑,对报纸和图书编辑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培训编辑人才和自学编辑的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闻编辑学》 荆人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10月初版,1987年10月、1994年3月、1996年8月分别出修订版,据说已印刷10次。

本书是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者是一位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资深人员,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本书共分3编18章,上编4章,属于概述。先讲编辑的由来,编辑学的意义,编辑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和新闻编辑学的研究范围。继而讲报纸的风格,新闻编辑与报道,新闻编辑任务等;中编11章,讲新闻编辑实务,从报纸版面综述、字体、栏目、编辑符号与字的辨正、原稿整理、标题制作和各类新闻的处理,图书处理、发稿、具体的版面处理,直至校对;下编3章, 讲新闻编辑的新趋势,讲新闻道德和编辑自律,电脑排版和新闻编辑的展望。作者认为,“编辑学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只要有记载的史实,便需要编辑,否则,断简残史,不但容易散失,而且无法连串成一贯的思想。”他认为:“编辑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它系统地整理文字,制作标题,表达思想,引起美感,易于传播,进而增进人类文化的一种学术。”又认为:“新闻编辑学是编辑学的一部分,它研究有关新闻的处理、标题的制作、图书与新闻的关系、校对的方法与拼版、印刷的技术, 是出版报纸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学术。”作者批评了编辑是“术”不是“学”的观点,他说:编辑的技术要以学理做基础,编辑的学理要有技术来实证。作者认为,书、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工作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主张建立综合编辑学。这和我们主张建立普通编辑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

《现代杂志编辑学》 张觉明著,台湾商略出版社1980年出版。

这是一本阐述杂志编辑学的理论、杂志编辑业务的书,也讲到中外杂志发展的历史。作者是台湾《环球经济》杂志社的编辑。全书共17章,可分四大块。一是简述传播学的理论,作为本书立论的根据;二是讲编辑学的基本知识,中外杂志史的演变,杂志的风格及其形成,强调占有和运用资料对杂志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三是杂志的编辑工作,从稿件的征集到校对各个环节都阐述;四是讲纸张、印刷和装订等有关问题。作者认为:在文化史上编辑是一门古老的学问。“编辑的本质不仅是技术,且是艺术的、科学的。”他认为:“编辑学是一种社会科学,它以出版的需要、读者的阅读心理为依据,收集资料,有系统地加以鉴别、选择、分类、整理、排列、组织、制作标题,表达思想,引起美感,进而为增进人类文化的一种学术。”本书作者还重视杂志风格的造就和资料的积累与合理的使用。此书出版以后,即流入祖国大陆,80年代后期曾在一些杂志编辑人员中流传。

《新闻编辑学》 徐昶著,台北三民书局1982年10月出版。

本书共分14篇(章),除第一篇前几节“编辑的缘起”、“编辑的形象”等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外,全书多为新闻实务和操作性事务的叙述,包括字体字号、标号符号、标题制作、照片和名单的安排、边栏的处理、版面的风格,也谈到新闻道德、暴力和色情新闻的处理和谨防诽谤等。全书除正文外有大量极端新闻的移植作为例证。因此大大扩大了本书的篇幅。本书未论及新闻的客观、公正、真实,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介绍了前面22本书以后,我想说明几点:

一、这22本书是经许多友人,多方帮助以后才收集到的。有的同志为收集这些书,不仅跑了路,而且花了钱,但又不肯收我寄去的钱,使我十分为难,谨在这里表示诚挚的感谢。

二、在平日阅读时,看到有些书、文,引用过另外二三本书。但我几次从出版社查到书店,均未发现这些书。这是什么原因,我就不清楚了。另外,台湾曾经出版过两本书(至少是两本),即:陈世琪著《英文书刊编辑学》,台北中国出版公司1968年出版;陈石安著《新闻编辑学》,台北长风出版社1975年出版,也没有见到。由此,我断定,我先后介绍的编辑学著作,虽有60本左右,但仍然是不全面的,希望读者、同好,如有新发现者,请不吝赐教,我将十分感谢。

三、有些书,书名上未冠以“编辑学”字样,但显系编辑学著作,如高斯著《编辑工作探讨》、肖东发等著《年鉴学概论》、王维钧主编《现代期刊编辑论丛》、荣开明主编《期刊编辑的理论和实践》、赵航著《选题论》、张如法、杨清莲著《编辑的选择与组构》等,肯定还有其他。这些书没有一本本列目介绍,主要是为数不少,难以一一开列,如果一本本介绍,很可能丢三拉四,顾此失彼,只好等有机会时,再尽可能而为之。

四、前面提到的20多本书,各成篇章,知识结构、理论体系,每本书的框架设计,不尽相同,可以说各有千秋,这是这几年编辑学研究的成果,是学术进步的重要表现。有了这些框架和体系,我们就可以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取得更完善的框架和体系。当然,话得说回来,最好的框架,最好的体系,都只能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只能是学术发展道路上的一种痕迹。因为学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是不断进步的,尽管在现在看来是成功的东西,也不能堵塞真理,成为观止,而只是开辟进一步认识真理的道路,只能是攀登科学高峰的某种阶梯。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应该继续努力,奋勇前进,去争取新的胜利。

标签:;  ;  ;  ;  ;  

浅谈近期出版的“编辑科学”专著_编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