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硕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19
摘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更新促进了绿色建筑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各专业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新旧评价标准中给排水设计内容的变化,研究探索给排水设计方向及重点,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指导。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给排水设计
引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于2019年3月13日发布。2019年8月1日全面实施。此次修订将 “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更新为“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旨在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升建筑品质,提高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此外,还在评价阶段、绿色建筑等级、计分评价方法、绿色建筑内涵扩展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完善。
评价标准的更新对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明确各专业设计要求及技术路线,本文通过标准对比、案例分析等手段对给排水设计策略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
1给排水设计相关评价条文对比
2014版评价标准中给排水设计相关条文主要集中在:
(1)“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章节。
(2)“节地与室外环境”章节。
其中共涉及条文17条,以公共建筑为例,加权后所占分值为20.4分(总分110分),所占比例为18.54%。
修订后的2019版评价标准指标体系重新调整,给排水专业内容在各章节均有涉及,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不再设置建筑类型分类和权重系数,给排水设计相关条文共15条,所占分值为122分(设计预评价总分670分,不考虑控制项分值),所占比例为18.21%,分值比例基本维持不变。
2 给排水设计要求相关变化分析
2.1设计重点基本不变
2019版评价标准在给排水设计方面,评价内容重点不变,原2014版评价标准中关于避免管网漏损、支管减压、用水计量、景观水质保持、非传统水源利用、节水灌溉、节水冷却、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内容均保留。这些技术手段也是常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阶段容易实现且施工、运行手段较为成熟的措施。
2.2新增设计要求
在重点设计内容不变的前提下,2019版评价标准对部分条文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并新增了部分设计要求。如控制项5.1.3要求生活水池、水箱定期清洗消毒,非传统水源管道设备强调“永久性标识”;6.2.8条提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设置要求。
2.3删除评价内容
2014版评价标准中:
(1)6.2.5条公用浴室节水措施。
(2)6.2.9条除卫生器具、绿化灌溉和冷却塔外的其他节水措施。
这两条因不同建筑类型实施难度差异较大,评价依据不足,在修订时被删除。
3 给排水设计策略分析
3.1水质安全及在线监测
2019版评价标准中5.1.3条、5.2.4条、6.2.8条均对给水排水系统水质健康安全问题提出了要求,具体设计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针对二次供水所需的储水设施提出以下要求:
首先,使用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要求的成品水箱。
其次,采取保证储水不变质的措施,包括储水设施分格、保证设施内水流通畅、锁定检查孔(检修孔)、溢流管和通风孔采取措施防止生物进入等。
(2)使用构造内自带深度不应小于50mm水封的便器。
(3)非传统水源管道和设备的标识应清晰、明确且可永久保持,以避免误接误用。该标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的有关规定设置。
(4)建筑中设有的各类供水系统应建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对饮用水、管道直饮水、游泳池水、非传统水源、空调冷却水的水质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保存,随时供用户查询。
3.2非传统水源利用
2019版评价标准对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评价做了优化调整,取消了原2014版评价标准中可按照利用措施得分的评价方法,取消了按照建筑类型及是否具备市政再生水利用条件进行分类评价得分的方法,简化了评价内容。新版评价标准中从三个方面对非传统水源利用比例进行评价:
(1)绿化浇洒、地下停车场及道路清扫、洗车用水。
(2)冲厕用水。
(3)冷却水补水。
与2014版评价标准相比,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计算依据和评价方法更明确,有利于项目设计时的自评价。
3.3雨水径流控制
2019版评价标准对雨水径流控制措施的评价做了优化调整,保留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55%和70%的两档评分;在原有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以下两方面设计要求:
(1)第8.1.4条规定,场地竖向的设计应有利于雨水的收集、排放,并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渗透、滞留、调蓄或再利用。当场地大于10 hm2时,应对雨水控制利用进行专项的组织和设计。因此在方案设计阶段应配套进行海绵方案专项设计,以便更好地进行场地竖向设计,确保径流组织合理。
(2)提高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设计要求。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等占水面和绿地总面积的比例由原来标准的30%提高到40%。细化了屋面和道路雨水引导衔接至生态设施的径流比例要求。该条对场地的海绵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确保径流控制率达标的前提下,更关注场地入渗和生态调蓄设施的合理应用。
结束语
与2014版评价标准相比,2019版评价标准的修订更侧重于评价方法和得分依据的简化、量化,有利于评审阶段的工作简化及实施单位设计阶段的自评核算。给排水专业设计方面在原有绿色技术应用的基础上,更侧重于水质健康安全和雨水径流控制,契合了我国关于“健康中国”和“海绵城市”发展的政策,同时也是促进建筑行业走向高质量、精细化设计建造的重要途经。
参考文献
[1] GB/T 50378-2019.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019
[2]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建筑标准回顾与展望[J]. 王清勤. 建筑技术. 2018(04)
[3]结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J]. 尹东方. 给水排水. 2010(S2)
论文作者:黄嫚丽, 段二高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评价标准论文; 建筑论文; 评价论文; 给排水论文; 径流论文; 雨水论文; 水源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