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探索论文_曹欣欣

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探索论文_曹欣欣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 201209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速度的加快,公共设施设计正在受到更多的关注与研究。本文结合老龄化社会背景,分析了公共设施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树立了“以老年人为核心,兼顾大众”的设计理念,并在设计原则、材料、色彩以及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公共设施设计

一、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性

1.1中国老龄化社会现状分析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新标准,把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据统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为6.96%,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

此外,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特征。人口老龄化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建立一个满足庞大老年人群需求的社会服务体系则成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极好选择,而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也成为了设计师关注的热点话题。

1.2基于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的意义

公共设施是社会统一规划的、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服务系统,是免费或低价享用的社会公共资本财产。包括文化、广场、体育、交通等公共空间的设施设备和相应的识别系统。

公共设施是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丰富大众生活,提高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重要部分。然而,在我们国家,绝大部分的公共空间里公共设施还十分匮乏,尤其是能够充分满足老年人使用需求的设施少之又少。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如何设计出硬件和软件上都能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服务设施,做到参与均等,使用公平,营造一个充满关爱与温暖,切实保障人们便捷、舒适、安全的和谐生活环境与氛围,成为每一位公共设施设计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公共设施设计现状分析

笔者通过对现有公共设施的调研与考究,列举出几类公共设施有以下几点需要进一步设计与改进:

(1)候车亭:候车亭是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大部分的候车亭设计并不合理。主要包括车站站牌位置过高,儿童和老人不宜看清;车站名称不醒目,导致一些乘客,特别是耳钝的老人到站时不能准确下车;无乘客休息区域,没有合理的座椅安排,乘客得不到休息,尤其是老人和残疾人;没有可以行走轮椅的缓坡或者与公交直接对接的站台;广告信息面积太大,为了金钱利益将公交信息的位置让给了广告,违背了公共设施服务社会的大原则。

(2)公共厕所:极少数的公共厕所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坐便器,有的公共厕所考虑到这一问题,但是其旁边的扶手形状设计也十分不合理,材料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造成很多老人在抓扶手时打滑摔倒;有的公厕也考虑到了为老年人设计应急呼叫设备,但是却因为标志不够醒目,很难被老年人识别而导致其利用率极低。

(3)其他:还有很多公共设施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需求,例如公共建筑电梯按钮过高,轿厢尺寸不能满足轮椅的进出;健身设施周围的照明设施不够健全,导致老年人在傍晚活动时造成不必要的受伤;自动取款机需要输入和确认的操作过于复杂,许多老年人不能很好的使用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建议

老龄化社会下的公共设施设计意味着设计方便所有人的生活,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活品质,因此设计师在诸多方面都需要经过深入具体的调研考究后进行设计。

3.1树立以老年人为核心,兼顾大众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设计的灵魂,它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各种性能与特点。有好多设计师一味的追求满足企业的利益要求而常常放弃自己初始的设计理念,导致产品失去了设计之初的服务目的。在老龄化愈演愚重的社会,更要求设计师们树立以老年人为核心兼顾大众的设计理念,尽可能的做到通用、广泛、产品使用没有年龄、性别、文化等的限制等。

3.2老龄化社会公共设施设计的出发点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和政府更加关注社会服务体系,对公共设施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第一是通用性,与私人产品不同,公共设施是面向大众的设计。任何一件公共设施中,设计者都应深入、细致、具体的考察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的使用者的行为差异与心理感受,尤其是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的心理,只为了特殊关照老年人群而忽略了设计的通用性往往使老年人感觉自己“没用了,是被照顾的人群”。

第二是安全性,设计安全性是每个设计都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部分逐渐衰老,产生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症状,同时视力和听力都会下降,伴有反应迟钝等特征,这些特征都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注重设备的安全性,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健康。

第三是易用性,我们经常在公共卫生间里看到老人因不会使用水龙头而烦恼,会在自动取款机前面焦急的等待前面的老人一次次的重复错误的操作却束手无策,甚至会看到银行里老人因不知道怎么提取等待小票而遭到服务人员的白眼,这些都是设计师在设计初期没有考虑到产品的易用性原则而产生的。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不仅仅是可以用,而且应该好用。

3.3材料的选择

公共设施使用的材料实际使用时会根据不同的设备进行选择,但其共性是应该具有抗压、耐磨隔声、防滑等物理功用。例如扶手材料不应该只考虑到价格便宜选择铝合金或者不锈钢材料,而是应该考虑到防滑效果,采用毛面花岗岩等材料;另外,尽量避免使用反光材料,反光材料会因日光或灯光折射而产生眩光。强烈的光反射会刺激眼睛,影响到人的视觉,甚至会引发光污染。尤其是对老年人的视力会产生不良影响。

3.4新技术的应用

老龄化社会公共设施设计不仅仅体现在坡道,扶手,座便器,等硬件上,随着科技的发展,要求设计师将新技术融入服务与操作界面等信息交互软件上.例如采用多点触摸技术,在候车亭设计触摸屏幕,提供交通地图,公交查询等信息;采用感应技术,在垃圾桶上设计感应灯,方便老年人在傍晚的使用;在医院大厅设计信息查询机,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

所需要的就诊地点以及了解所去科室的信息。当然,设计师还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速度较慢,适应能力有限等因素,在采用新技术时要尽可能的使操作简单可行。

四、结语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比发达地区要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老龄化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老年人这个社会群体,变得逐渐庞大,其影响将越来越不容忽视。公共设施设计作为社会服务体系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公众与环境的一个纽带,良好的公共设施可以从侧面放映社会对公共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视,在老龄化社会里,也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与重视。因此关注与重视老龄化社会公共设施设计,对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明杰.老龄化社会和商业空间设计——以哈尔滨为例[J],艺术研究,2010(1).

[2]张旭、汪峰.交互设计城市公共设施[J]包装工程2010(5).

论文作者:曹欣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  ;  ;  ;  ;  ;  ;  ;  

老龄化社会的公共设施设计探索论文_曹欣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