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论文_梁锦杏

试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论文_梁锦杏

身份证号码:44060319900802xxxx 528000

摘要:住宅建筑设计中强调了生态、自然、绿色等多项因素,还能降低住宅建筑中的能源消耗,体现出了节能的优势。目前,住宅建筑设计中提高对生态住宅设计的重视度,遵循生态住宅的设计理念,加强生态化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力度,落实生态设计的应用,满足现代建筑对绿色生态的需求,促使住宅建筑朝向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住宅建筑;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引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决定了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不断注重物质生活,也加强了对精神以及健康等方面的追求。传统的住宅建筑设计,将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功能性的体现上,忽视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在保护环境的理念下,生态住宅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应重点研究的领域,提高建筑与环境的相融性,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1.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1适应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当前,我国属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人们的精神观念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传统的建筑设计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住宅的需求,人们更趋向于选择生态、绿色、环保、舒适的住宅建筑。而生态住宅作为新时代发展形势下的产物,不仅可以实现降低废弃物的排放和污染,还可以将其做到再生、循环使用和重复使用。新时期背景下,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让人们居于生态、环保的空间环境中,提升了生活质量。

1.2节约能源和维持生态系统的需要

众所周知,住宅建筑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对能源的消耗量也极大。而生态住宅建筑的理念是对建筑规划用地进行合理规划,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同时在进行住宅建筑设计,结合实际住宅功能引入生态系统,并保持原有生态系统平衡和结构不被破坏,保持生态循环和生态能源的稳定性,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1.3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仍然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住宅建筑行业将生态住宅设计作为发展的主流趋势,这不仅极大的满足了现代购房者的需求,同时也更有力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多维、立体、环保是现代生态住宅建筑所具有的独特性,这其中包含了经济实用、环境、科技含量高等众多先进的建筑设计原则,合理的建筑布局加上生态的居住环境,有力的推进了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2.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要点

2.1平面布局设计

生态住宅建筑的平面布局设计对于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合理利用室内空间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住宅建筑不同房间的使用要求和住户的活动需求,合理进行平面布局设计。不同季节对于生态住宅建筑室内的热环境有着不同需求,应结合不同房间的热环境需求,合理进行分区,将厨房储藏室、卫生间、走廊等对热环境要求较低的房间设计为冬季温度低的区域,减少房间热环境散热,减少窗口面积,起居室、卧室等对于热环境要求较高的房间,应设计在朝向好的区域,尽量多的接收太阳辐射量,使住宅建筑房间保持适宜温度和良好采光。

2.2住宅建筑户型设计

2.2.1单元拼接与组合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来说,根据单元拼接方式不同可以变更为多种平面形式,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将各单元结构形成遮挡来增加散热面,可以利用单元拼接平面形式与体型之间凹凸关系形成丰富的阴影空间遮挡光照,常见有Y型、T型以及风车型等。其中,为提高住宅建筑通风效率,需要重点做好住宅平面设计。

2.2.2住宅户型优化

在对住宅建筑户型进行设计时,除了要进行基本的功能性与流线性角度设计外,同时还需要做好隔热、通风等因素的分析,提高住宅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营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不但可以满足居民对基础功能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各类能源的消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自然通风设计

生态住宅设计应积极利用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在过渡季节使住宅建筑利用自然通风满足室内温度和湿度要求,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自然通风有助于带走室内环境的有毒气体和异味,节约空调能源,减少热负荷,调节室内温湿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因此在设计生态住宅建筑时,应结合当地的日照间距,确定最佳的住宅建筑间距,并且风向入射角对于住宅建筑的自然通风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风向入射角和住宅建筑保持30~60度,可获得最佳的通风效果。

2.4外围防护结构设计

主要是指建筑外墙与外窗等维护结构的布置设计,在进行生态设计时,需要在传统的体形系数控制基础上,对建筑朝向与结构倾角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确定住宅朝向与围护结构倾角时,需要对工程当地主导风向进行分析,了解其对建筑结构造成的渗透影响,同时还需要最好对流换热系统的研究,针对日间与液间太阳辐射、背景辐射等因素来进行结构设计。

2.5自然资源应用设计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生态住宅设计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各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如自然通风与自然光照等,通过合理的设计来降低传统建材的应用,提高资源应用的效率。其中,对自然通风的设计,可以从建筑平面布局、立面设计以及三维空间布置等角度出发,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引进自然风,来解决住宅环境湿热问题。

3.某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实例分析

某生态建筑小区总占地面积24052平方米,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93803平方米,在进行建设设计时,按照相关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相关要点进行规划设计,具体如下:

3.1场地选址

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拟建场地稳定性较好,场地地基经适当处理或选取合适的基础方案,可兴建的建筑物,该项目的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3.2屋顶绿化与垂直绿化

该项目中屋顶绿化占可绿化占可绿化面积的30%以上,起到了保温隔热和调节室外热环境的作用。采用外墙立体绿化措施,在A1~A10栋住宅楼各面外墙利用外伸金属杆件,通过种植攀爬植物形成水平及垂直交错的绿化系统,对外墙进行遮阳的同时加强小区整体绿化景观效果,有效改善局部居住环境。其中垂直绿化总面积约为9404.38m2。

3.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该项目采用可循环钢材和玻璃。充分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可以减少生产加工新材料带来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对于建筑的可持续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筑中可再循环材料包含两部分,一是使用的材料本身就是可再循环材料,二是建筑拆除时能够被再循环利用的材料。可再循环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在保证外墙砖材料密度和强度的前提下,该项目采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控制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

结束语:生态住宅建筑设计是我国现代化住宅建筑发展的趋势和目标,结合生态住宅建筑设计原则,结合环境学、建筑学和生态学等相关知识,合理选择建筑朝向,因地制宜,做好平面布局、户型、自然通风、外围防护结构的设计,并充分应用自然资源,为人们设计美观、舒适、健康的住宅建筑,实现建筑、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生态住宅建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余熙文.现代住宅建筑生态环境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2]王静静.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J].山西建筑.2012.

[3]杨华.关于生态住宅设计要点研究[J].门窗.2014.

论文作者:梁锦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4

标签:;  ;  ;  ;  ;  ;  ;  ;  

试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论文_梁锦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