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以来陈云研究综述_经济建设论文

1995年以来陈云研究综述_经济建设论文

1995年以来陈云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陈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5—1597(2000)03—0080—05

1995年以前陈云研究的概况,迟爱萍在《新时期陈云的思想研究综述》(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3期,下称迟文)已有论述。 在陈云诞辰95周年和逝世5周年之际,本文对1995 年以来陈云研究状况作一简单介绍。

陈云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

迟文根据陈云研究在深度和广度、 研究方法和形式上的特点, 将1980年至1994年间陈云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发展阶段(1980年11月—1983年)、深化发展阶段(1984年—1986年5月)、全面发展阶段(1986年—1994年)。本文同意这一划分,并认为,在前三个发展阶段的基础上,1995年以来的陈云研究迎来了一个高潮,其中1995年至1996年是这一高潮的顶点。

1.社会影响迅速扩大。

1995年4月陈云逝世, 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1995年6月,《陈云文选》出版第二版,《陈云》画册出版, 《陈云文选》一卷本也随即在港台和海外发行。这一时期出版发行的陈云著作还有《陈云论党的建设》、《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新版《陈云文选》对第一版少数几篇正文和题解作了个别文字的订正,增加和校订了一些注释,并在前一版基础上增加了33篇文稿,8万余字,绝大部分是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中共中央为学习《陈云文选》发出通知。江泽民总书记在纪念陈云诞辰90周年暨《陈云文选》1 至3卷及《陈云》画册出版座谈会上发表讲话, 指出:“陈云同志的业绩和著作,他的思想、品德和风格,属于我们伟大的党,属于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各大报刊杂志发表了一大批回忆、纪念陈云的文章,如宋平《缅怀陈云同志》,薄一波《陈云的业绩与风范长存》,胡绳《陈云同志是实事求是的楷模》,王鹤寿《沉痛悼念陈云同志》,袁宝华、薛暮桥《学习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牟信之、陈群等《陈云同志最后的三百二十一天》。还有一些关于陈云的著作出版,如刘家栋的《陈云在延安》,余建亭的《陈云与东北的解放》等。

2.研究成果多、研究范围广、研究力量增强、研究方法和形式多样。

1995年6月召开的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 一大批研究工作者特别是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如胡代光、高鸿业、陈其人、汪海波等踊跃投稿,报名者中40岁以下的约占1/3,作者范围除西藏外遍及全国各省市区,对组织陈云研究队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次研讨会收到论文近500 篇;其中80多篇入选会议论文,论题几乎涵盖了陈云生平与思想研究的各个方面。会议论文集《陈云和他的事业——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称《论文集》)1996年4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陈云逝世一周年之际,著名经济学家陶大镛、卫兴华等纷纷撰文,就陈云经济思想畅谈研究心得。同时,两本研究陈云生平的著作出版。一本是《伟人之初领袖篇——陈云》(迟爱萍编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版),介绍了陈云从出生到1937年底由店员成长为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程。另一本是《共和国经济风云中的陈云》(孙业礼、熊亮华编著,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6月版), 介绍了陈云在共和国经济建设几个关键时期的实践,该书出版后被国内多家报刊选载或连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此后还陆续出版了一批关于陈云生平思想研究的著述,其中《中华名人丛书——陈云》(朱佳木、迟爱萍、 赵士刚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版)是第一本系统介绍陈云生平与思想的著作, 已具有陈云传记的性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宣传陈云生平业绩的电视剧:《四保临江》,描写陈云在解放战争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领导南满军民四保临江的经历;《陈云在1949》,介绍1949年陈云领导稳定物价斗争的经历。

3.研究质量进一步提高。

陈云研究在系统性、综合性和理论分析方面都比过去有了进一步增强,研究视角有所创新,还引入了比较研究、数学模型分析、系统论等新的研究方法,涌现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如陶大镛《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经济规律》一文(载于《求是》1996年第4期),从经济规律和经济现象的必然联系角度,深入研究了陈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卫兴华《改革与发展中的经济平衡问题——学习陈云同志的有关思想》,从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角度,分析了陈云经济平衡和按比例发展思想;高鸿业《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关系——对陈云“鸟”与“笼子”比喻的体会》研究了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方面“鸟”与“笼子”这一著名比喻的确切含义。(以上两篇刊载于《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第4 期)朱佳木《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确立过程中的历史贡献》(载《求是》1998年第23期)一文,全面考察了陈云为准备和确立三中全会路线,以及巩固三中全会路线,所发挥的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和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4.更加注重深入发掘陈云实践和思想中一般性的规律及其现实意义。

如赵士刚《论陈云经济思想对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载《当代思潮》1995年第4期)一文,从陈云在生产资料所有制、 社会分配关系、计划和市场关系、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五个方面,总结了陈云经济思想对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迟爱萍《陈云与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载《论文集》),蒋永青《新时期陈云的“国力论”简述》(载《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五、六期合刊)着眼于陈云新时期的思想研究;吴立《论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特征》(载《论文集》)总结了陈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时代特征、理论特征及方法论特征,考察了陈云关于“两手抓”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他学习哲学得出的关于实事求是精神的科学总结。刘书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提出及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实践》(载《论文集》)从这一思想的起源及其实践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许德祥《论陈云“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的思维坐标》(载《论文集》)从思想坐标的范畴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主要研究问题综述

一、经济思想研究

1.关于陈云经济思想体系

对陈云经济思想曾有过归纳为若干要点的多种说法,而一种立体构架的方法独辟蹊径。这种方法把陈云经济思想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陈云的思想方法,解决中国经济建设的认识方法问题,这个方法就是实事求是,陈云更具体深入地概括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和“交换、比较、反复”。第二个层次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主题,解决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设计问题。其中,在处理社会主义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陈云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强调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经济建设的原则问题上,体现三大原则,一是按有计划按比例的理论办事,二是按中国的实际情况办事,三是按经济规律办事。第三个层次是陈云经济思想的主题在社会经济活动领域的进一步展开,具体回答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问题,这里包括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按比例地稳步前进、综合平衡等内容。

关于陈云经济思想意义的研究是一个新探索。如有的论者总结了陈云经济思想对维护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意义:在国有经济仍然承担庞大的社会政治功能,经营机制转换尚未完成以前,对公私经济在政策上要区别对待,并保护公有经济资产的完好性;少数人先富但差别不大,并逐渐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实现共同富裕;加强和完善国家对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计划性;积极引进外资,同时对资本主义的本性保持清醒认识;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还有论者总结了陈云经济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的意义: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研究现实指导现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作风树经济科学一代新风。

2.计划与市场关系、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多数论者指出,陈云是较早提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入市场作用的中央领导人之一。他在中共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体制构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开始建设阶段所有制结构和生产经营上单一化的问题,是对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突破。

对陈云“鸟”(搞活经济)与“笼子”(计划)的比喻,存在不同看法。有论者专文考察其含义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在过去长期实施集中计划,以及由于我国所具有的人口压力这一特殊国情,我国不但不充分具备市场机制赖以顺利进行的硬件和软件,而且还会面临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经济冲击问题。基于这些原因,我国的市场机制只有在计划指导下运行、即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宏观调控的思想

陈云综合平衡、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情论与国力论思想是其代表。有论者将陈云这些思想统一于陈云的综合平衡理论,即将财政、信贷、外汇、物资“四大平衡”作为综合平衡的内容,而将国情论、国力论与重点论作为综合平衡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国情论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搞综合平衡,这里包括了农业对经济发展制约、各国不同的合理比例关系、紧平衡等内容。国力论就是根据国力的可能性进行综合平衡。重点论就是强调综合平衡要在突出重点和照顾一般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

关于陈云稳定发展经济思想与当前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方针的关系也引起了论者的关注。有的论者认为,陈云这一思想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起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对陈云的经济稳定观的实质必须准确理解:稳定是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经济稳定的目的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在两者的关系上,既要防止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又要防止片面强调经济稳定的倾向。

4.对外开放思想

论者大多比较系统地考察了陈云70年代中期以来关于对外经济工作的思想和新时期对外开放思想。有论者进一步分析认为,陈云两个时期对外经济工作的思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侧重点各有不同,却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前一时期的思想为全面对外开放政策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提供了初步的实践经验,因而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先声。

关于陈云对外开放思想的特点,论者比较一致地概括为四个方面(或称四项原则):适应性原则,对外开放中资金、项目、技术设备的引进要与国内的财力物力相适应,是“国力论”在引进工作中的应用;警惕性原则,既要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同时对外国资本追求不低于国际平均利润率的利润的一面要保持清醒认识;自主性原则,对外开放要立足于基本国情、国家现有基础、扩大自力更生能力;方向性原则,即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5.一些新领域的开拓

这方面主要有陈云的工业布局思想、企业管理思想、经济效益思想、战争动员思想。如有论者总结陈云的工业布局思想是: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合理地布置工业生产力,是基本建设中具有长远性质和全面性质的问题,是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问题,进行工业布局的时候,必须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使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使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有论者研究了陈云战争动员思想:(1 )基础论——大力发展社会经济,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资基础;(2 )原则论——坚持战争第一原则,一切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3 )前提论——努力稳定市场,改善夺取战争胜利的条件;(4 )源泉论——充分发动群众,不断壮大人民力量。

6.对陈云各个时期经济实践及其经验的总结

陈云主持西北财经办事处期间对陕甘宁边区财经工作的贡献、经济思想及其在陈云经济思想体系中的地位,是过去陈云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论者认为陈云这一时期的经济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体系的起源,这一阶段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1 )要求按经济规律和经济原则办事,正确提出了边区贸易的经营方式和原则。(2 )深入揭示了边区金融运行的一系列特殊规律。如边币只能跟法币走;金融不能稳定在物价上,只能稳定在边币和法币的比价上;边币发行要看市场是否需要、生产交换有无变化、发行量与物价的比例、物价正常不正常;边区物价正常与否的指标不是物价稳定,而是延安物价上涨不超过西安,土产品价格上涨不超过外来品。(3)贸易、金融、财政都要支持生产的发展,强化财政开支约束,以实现收支平衡并留有后备。

有论者从发展模式方面系统研究了陈云主持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时对解决工业化战略、布局、方向、资金、人才、规模、速度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作用和主张,认为这对于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和意义,全面认识建国后许多重大方针政策的由来和实质,认真总结工业化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索和努力掌握其中的客观规律,都是十分有益的。

关于陈云与新时期的经济工作,论者研究了陈云在总结和纠正经济工作“左”的错误,实现经济工作由急躁冒进向实事求是地健康发展的转折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还有论者总结了陈云这一时期的经济实践后认为,陈云是国民经济调整的首倡者和领导者,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解决现代化建设若干战略问题的指导者。

二、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

论者都强调陈云比较突出的一个思想是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最突出的两点,一是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二是把抓好党风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

有论者认为陈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方法论具有独创性、实践性、科学性的特征。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把党风同执政党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作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诊断,同时围绕党的自身建设论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辟了党自身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域;实践性表现在理论的工作指导性强,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实际情况占有很大比重;科学性表现在深入调查研究,从宏观上把握全局情况,微观上对典型事例掌握至精至极,在占有大量真实情况基础上,从“实事”中求“是”,经过“全面、比较、反复”的过程,求得规律,发现真理。还有的论者则概括为高度的全局性、理论的创造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很强的操作性。

三、党建思想研究

1.党建思想的概括、历史发展和理论特征

对陈云党建思想内容的概括有多种,比较权威的是1995年《陈云论党的建设》一书出版发行时,该书编辑组在《人民日报》配发文章所作四个专题的概括,即:坚定党员信念是党的战斗力的根本保证;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是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解决好干部队伍交接班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要任务。

陈云党建思想发展过程,有论者划分为五个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云进入中央领导层,这是党建思想萌发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陈云担任中央组织部长,是党建思想理论形成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陈云在东北,是党建思想继续发展时期;建国至60年代中期,陈云党建思想原则在经济工作中运用,是陈云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要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陈云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完善时期。

2.党风和群众观点

有论者考察“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的科学论断的具体含义是:党风关系着党能否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关系着党能否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路线,关系着人心的向背。

党与群众的关系,是党风问题的实质,因而也是论者关注的课题。有论者概括陈云群众观点的主要内容是:群众是英雄、群众出智慧;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共产党人是为群众“当差”;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评价干部和工作好坏的重要尺度。陈云群众路线思想的基本特征是: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相统一;坚持发动群众与关心改善群众生活相统一;坚持联系群众与改善领导作风相统一。

3.干部队伍建设

论者将陈云的干部队伍建设基本思路总结为十个方面:德才并重,选贤任能;全面考察,客观公正;发挥特长,量才合作;加强教育,提高水平;关心爱护,处理慎重;严格要求,勿忘使命;增强团结,重视批评;消除宗派,相待以诚;新老交替,培养中青;以身作则,端正党风。还有论者专门就陈云干部教育思想作了四点总结,即:(1 )干部的重要性决定了干部教育的重要性;(2 )干部教育内容应有层次性和针对性;(3)干部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实际工作是重要的教育武器;(4)干部教育的方针要结合实际,灵活多样。

4.党纪和民主集中制。

论者在研究陈云加强党纪思想内容及特点的基础上,又对陈云的党的纪检工作理论进行研讨:(1)明确纪检维护党规党法、 整顿党风的基本任务,纪检机关不仅是党内“执法”机关,而且是加强党风建设、反腐败的职能机关;(2)纪检机关职能的论述可概括为“保护、 惩处、监督、教育”,即爱护和保护干部,惩处违法乱纪者和失职者,实行党内监督和接受党外监督,对党员进行纪律教育;(3 )纪检工作指导思想是保证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的贯彻执行,方针上以教育为主。

关于陈云在民主集中制理论上的贡献,过去已有论者阐述过陈云关于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的思想。近年来论者又阐述了陈云关于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生活中的意义和认识,即民主集中制是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组织保证,是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是实行集体领导的基本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的重要武器。

四、哲学思想研究

1.对陈云哲学思想的总体把握

有论者对陈云哲学思想从哲学性格、哲学观、哲学贡献三方面作了系统研究和阐述。陈云的哲学性格可以表征为“实践性格”,表现在:从精神特质看,体现为应用哲学;从理论旨趣看,体现为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从思维模式看,体现为知行合一的致思趋向;从价值理想看,体现为以人民为核心的政治哲学。陈云的哲学观可以概括为:(1 )突出哲学的思想方法论本质;(2 )充分认识哲学对提高人类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促进作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领导干部或决策者的重要价值;(3)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哲学不断发展的过程。 陈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以实践为基础,在理论形态上实现了环环相扣、层层递嬗的三个重要转换,即:把本论层面上的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思维)的关系转换为认识论层面上的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把认识论层面上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转换为决策活动层面上的政策与事实的关系;把决策活动层面上的政策与事实的关系转换为决策执行层面上的“上”、“书”与“实”的关系。

2.实事求是的“十五字方针”

论者考察了“十五字方针”的起源,认为陈云在延安整风期间提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其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走过的曲折道路,理论基础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原则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契机是对纠正“抢救运动”错误做法的思考。还有论者从思维坐标的范畴将“唯实”与“交换、比较、反复”称为陈云的“八字论”思想,唯实坐标标志的是思维的出发点,交换是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源而展开独立活动的开头,比较是在交换坐标的基础上以一定的参照标准(参照系、坐标系)对思维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加工,反复坐标是一种在再认识(再思维)、再实践(再行动)的螺旋式运动中实现调控优化的思维坐标。

3.关于陈云的领导哲学

有论者构建了陈云领导科学的理论系统:(领导活动基本矛盾:主体客体矛盾、上级下级矛盾、领导集团内部矛盾)→(领导职责:正确处理主客体矛盾的科学决策、正确处理上下级矛盾的组织工作、正确处理领导集团内部矛盾的自我建设)→(领导理论:决策理论、组织理论、领导绩效理论)。

4.关于陈云的经济哲学

有论者界定了陈云经济哲学的概念,就是陈云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经济工作中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就是贯穿于陈云经济思想和经济活动始终的经济唯物论、辩证法和发展观,是陈云经济思想的哲学精华。其内容主要为:(1)以求真务实、实事求是、 实在可靠为特征的经济唯物论,包括基本国情论、量力而行论、唯实求是论;(2 )以总揽全局、驾驭矛盾、把握适度为特征的经济辩证法,包括“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统筹兼顾、把握适度”的经济矛盾驾驭法、“交换、比较、反复”的客观规律掌握法、“九分调查研究,一分讨论决定”的正确政策制定法;(3)以持续稳步、综合平衡、快速高效为特征的经济发展观。

标签:;  ;  ;  ;  ;  ;  ;  

1995年以来陈云研究综述_经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