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本文主要对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本文主要选取2018年1月2018到5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然后根据患者住院床号的奇偶性将全部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率以及风险意识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跌倒率对比,实验组患者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风险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风险意识评分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使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同时,也能够使患者的风险管理意识得提高,该种护理方式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跌倒风险分级;心内科;防跌倒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118-02
通常心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其行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因此,心内科患者发生跌倒的风险相对较高。跌倒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问题,为了使心内科患者住院安全得到提高,应对患者实施跌倒风险分级管理,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心内科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安全性。尤其针对心内科患者跌倒不仅能够使患者病情加重,增加医疗成本,同时,还能够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对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下文将对探究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到5年收治的80例心内科有跌倒风险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将患者住院床号的奇偶性作为分组依据,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的年龄在45-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7±3.12)岁,冠心病18例,心肌炎12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在46-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45±2.64)岁,冠心病19例,心肌炎1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比较,疾病类型、年龄差异性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跌倒风险护理,实验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并加强实施防跌倒风险分级护理:低级跌倒风险护理措施:应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尤其重点介绍病房环境,并对患者实施风险教育,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发放《预防跌倒十知道》,应注意病房环境,始终保持光线充足,保持地面清洁,患者在沐浴如厕时不能够将门反锁,以便发生意外时,能够立即施救,同时夜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查次数,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中级跌倒风险护理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相关跌倒风险因素,对病房的布局进行合理优化,应清除病房内障碍物,地面应始终保持干净整洁,病床随时拉起护栏,防止患者在睡觉中发生坠床事件,应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夜间应增加巡视的频率,定期指导或协助患者完成翻身等动作;高级风险护理措施:基础跌倒风险护理与上两级相同,床尾悬挂预防跌倒风险标识牌,并讲解其标识意义,以便引起医务人员和病人及家属的共同注意,病床床栏处于功能状态,防止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发生跌倒,患者家属应时刻陪伴在患者身边,例如,洗澡、如厕,如果服用能够增加患者跌倒风险药物时,应嘱患者用药后至少2小时应保持卧床休息,同时,应当告知患者家属及护工时刻监控患者行动,防止患者单独活而发生跌倒事件,交接班时应告知护理人员患者的相关信息,并加强夜间巡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跌倒率以及风险意识评分。风险意识评分根据本院自制评分表进行判断,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风险意识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80例心内科患者所有数据均行SPSS17.0软件处理,风险意识评分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跌倒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风险意识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风险意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风险意识评分对比(,分)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跌倒率对比
实验组中,无患者发生跌倒,跌倒率为0.00%,对照组患者,1例患者发生跌倒,跌倒率为2.5%,实验组跌倒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333,P=0.0209)。
3讨论
心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患者,因此,其发生跌倒的概率相对较高,应实施有效的跌倒风险管理,对保障患者住院安全有着重要意义[1]。
通过实施跌倒风险分级管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活动能力对患者跌倒状况进行分级,主要分为高、中、低级跌倒风险管理。高级跌倒风险管理,应在病房卫生间内安装扶手,患者家属应时刻陪伴患者身边,患者服用能够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后,两小时内保持卧床休息,同时护理人员应增强巡查次数,中级、低级跌倒风险管理管理内容均包含在高级跌倒风险管理中[2]。通过实施跌倒分级风险管理,能够根据不同级别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并放置明显的风险标识,医务人员加强沟通和解释,均能够使患者及家属的风险意识得到提高,并能够利于护理人员护理的工作的顺利实施,对保障患者的住院安全有着重要意义[3]。
综上所述,有效的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中应用效果良好.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对病人的各种意外风险因素进行正确评估,并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病人各种意外跌倒实践的发生[4]。有调查显示,心血管内科病人容易在冬季和0:00-9:00时间段发生跌倒事件[5],这便强调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并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护理人员的反复强调和耐心沟通也十分重要。在反复强调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的情况下,各种有效的跌倒风险分级管理的护理方式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燕.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保健文汇,2017,(8):218.
[2]鲍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58-1959.
[3]林菊芬.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26):241-242.
[4]韩敬娜,宋赛赛,尚宝璐等.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9):158-159.
[5]杨帆.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跌倒发生时间规律[J].护理学杂志,2013,25(11)101-102
论文作者:胡奇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患者论文; 风险论文; 实验组论文; 内科论文; 对照组论文; 意识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