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难点工作。仪式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结合仪式活动的教育价值、利用仪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使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极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仪式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仪式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自古至今保存下来的独特教育方式之一,仪式教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仪式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的发挥示例图,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的价值内涵→仪式教育→受教者(客体)。仪式活动作为文化载体,具有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当代文化,具象化抽象文化的功能,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健全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责任,而仪式教育具有直观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的特点,能帮助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仪式教育也进一步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体系,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式。因此,还原仪式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并充分实现仪式活动工具价值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价值的融合,提升教育实效性。
一、仪式教育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一)仪式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手段和主要载体之一
随着新时代的发展,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正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养成时期,高校通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处事态度。“在后勤社会化、信息化等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作用,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尤为关心的问题。”[1]为积极应对上述问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从设计源头根据教育内容和受教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仪式活动本身是自古形成的具有广泛认可度的传统教育方式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内容,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承接于传统文化,因此仪式教育以其特有的形成过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之一。从另一方面分析,仪式通过形式规范调节着人们的行为,让受教者置身于仪式感之中,直观领悟到仪式所传达的深层内涵。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充分结合仪式活动的教育作用,并把它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能成倍增加仪式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二)仪式教育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仪式教育是高校在特定时间、地点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是高校这个特定环境的文化表现,它体现、承载、传递着特定的价值观念,对置身于该仪式中的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作用。”[2]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低头率”日渐攀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为当前思政课授课方式单一,使得学生排斥思想政治理论课,因而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而仪式教育的特点正好弥补当前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的缺陷。“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仪式教育是一种以文化为内容的特有的情境教育与活动形式,它密切结合现实生活,并通过各种要素与场景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个体生活与文化活动中。”[3]信息化时代视域下,社会中的每一行为都承载着一定的隐性内涵,思政课堂可以通过设计一定的专题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判断观和鉴别能力,反向约束学生自身行为,同时通过树立典型,示范个体和群体的积极行为,使仪式活动的作用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仪式教育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者的个体作用
(一)通过角色体验,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
思想政治教育课结合仪式能提升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从内心接受思政教育,提高思政课堂的“抬头率”,同时仪式活动属于集体性活动,受众面广,能够让集体中的成员在参与过程中形成对集体的认同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开学仪式或校庆时,借由升国旗、唱国歌等等仪式,等同于给学生上了一堂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思政课,使本校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义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仪式教育的精髓所在就是参与者对仪式活动本身的信仰,讲再多,抵不过做一次,唯有亲身参与了整个实践过程,使学生从内心认同这种价值观念,学生才能以“活的方式”领悟“死的文化”,使学生深刻领悟校园文化,自觉产生文化认同感,凭借此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通过情景创设,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仪式有它的构成要素、行为环节和运作流程,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参加仪式的学生产生影响,当学生身临其境,他将会接受多方面的信息,感受到其他学生的情感,甚至通过模仿其他参与者的动作来融入这个情境中,从而获得一种独特的心理体验。”[4]情境创设是仪式活动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仪式教育的效果往往取决于情境创设的氛围够不够渲染人,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意识形态涌入,使得当代未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未能准确鉴别各类意识的好坏,从而产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对社会主义事业丧失信心,唯有通过重温马恩经典著作以及革命红色基地参观考察,让大学生了解当今和平安定的社会是老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打江山打下来的;借助讲解员的讲解,让他们了解党史,明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让他们学习老辈革命家们吃苦耐劳,奉献社会的精神,为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切仪式活动既有利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又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进入新时代,全球思潮涌动,意识形态工作异常重要,仪式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价值功能被越来越重视。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跨课堂性,其知识传授不应局限于课堂,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内隐着教育价值,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同时应该注意到的是,仪式教育是双向互动过程,具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是社会价值,主要是对整个群体的规范化;二是个人价值,使得每个个体通过仪式活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仪式教育的完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将部分仪式教育常态化,使其能持续发挥价值;二是开发和整合新的仪式教育内容,扩充仪式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马红.基于仪式教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刍议[J].成功(教育),2009(11):145-146.
[2] 胡宝国.仪式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9,(5):88-90.
[3] 李荣华,田晓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仪式: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96- 99.
[4] 盛况.试论大学校园仪式的德育价值[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8):88-90.
作者简介:
李银桥(1996.03---),男,四川绵阳,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李银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仪式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高校论文; 价值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教育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