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与管理--以西递宏村为例_建筑论文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与管理--以西递宏村为例_建筑论文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与管理——以西递-宏村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旅游开发论文,视觉论文,宏村论文,古村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古村落是一种独特而又脆弱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与科学价值,已成为旅游开发的热点。古村落作为一种处于弱势地位的地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同时旅游业发展中的商业化及当地居民对现代文化生活的追求均给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在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总体保护规划体系中,视觉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已有学者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等进行过研究[1-5],但对其视觉影响的研究尚显薄弱。安徽黄山黟县境内群峰与黄山连为一体,在历史上阻隔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交往,造就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保存了完整的古民居3600幢,以西递和宏村两处古村落最为著名,旅游开发程度最高,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为此,本文拟以西递—宏村为例,对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及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探讨。

1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由于古村落类旅游资源本身的文化性与易损性的特点,加大了旅游开发与保护工作的难度。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的方法,2002年5月初,笔者对皖南徽州古村落——西递、宏村进行了视觉影响的现场随机抽样调查,分别就建筑色彩、材料、体量、形状、文化冲突及过度商业化等问题设计问卷,分别以居民和游客为调查对象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其中69份居民问卷,119份游客问卷。在问卷的发放过程中,考虑到游客与居民不同的立足点,笔者分别选取了一定比例的游客与居民进行调查。

2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特点

2.1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性

古村落是人类长期适应环境的创造,沉淀了数千年古老的文化艺术,是一项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是地域文化的一种物化表现。徽州古村落重视选址,除了“依山建屋,傍水结村”外,还要求:枕山、环水、画屏”。徽人聚族而居,聚落规模大,形态多样,其中团状和象形聚落很有地方特色。象形聚落是具有特殊含义与象征意义的聚落,具有一定的规划性,寄托了强烈的心理需求与精神象征。世界文化遗产——宏村是一处典型的象形聚落,独特的水系是宏村的一大特色,这是一处“山为牛首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圳为牛肠塘为胃”的“牛形”聚落。程朱理学是徽州古村落发展的文化背景。徽州民居单体建筑呈内向方形的封闭或半封闭结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向型气质的表现;民居以堂屋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正房住长辈,晚辈住厢房,尊卑有序,大小有别,这属于伦理型文化范畴[6]。徽派民居多开天井,徽人视聚水如聚财,屋面之水需“四水归明堂”,由天井下的阴井承接,这是徽人“肥水不外流”聚财意识的建筑外化。由于古时商人富而不贵,建设住宅时等级限制大,因而特别重视民居装饰,这促进了徽派三雕——砖雕、木雕、石雕艺术的发展,三雕技艺精湛,形成了一种清丽高雅的建筑艺术格调。徽派民居古朴典雅的室内陈设是居民文化生活的表现,案几上东陈古瓶西置镜,中间放上一台钟,取“终(钟)生平(瓶)静(镜)”之意,祈求平安。徽州古村落的设计体现了人居与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体现了对“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2.2 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易损性

我国古代建筑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和审美观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即以木料砖瓦为材料的中华木构建筑体系[7]。以木料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是中国建筑的第一个特点。徽州古民居大多为木结构封闭式二楼或三楼结构,单体建筑内重要物件梁、柱等均为木料构件。木质材料的特性决定了建筑保存时间短,虽然前人发明了众多对木料进行防腐、防蛀处理的方法以延长其寿命,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改观,因而我国明清之前的古代建筑遗留较少,现存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大多受损严重。中国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讲究装饰色彩。我国古代对建筑物各部分的色调是有严格限制的,基座一般采用石和砖,呈白色或青色:屋身用朱红或白色粉墙:屋顶覆以黄色或绿色琉璃瓦,或灰瓦、黑瓦,其中黄色、紫色等为古代御用色、官方用色,民居建筑不可使用,因而古村落民居多以黑瓦或灰瓦盖顶。随着年代的久远,单体建筑木材受损情况严重,建筑色彩失真;同时古村落文化景观独有的“文脉”,使得任何与其不协调的建设都会对其造成损害。

3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

古村落旅游资源对于生活在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城市人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开发价值大,已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对古村落旅游资源视觉感观产生的不利影响称为视觉影响,又称视觉污染。对古村落旅游资源产生严重视觉影响的建设又称破坏性建设[8]。以下将根据调查结果从建筑色彩、体量、形状、材料、文化冲突及过度商业化角度论述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

3.1 建筑色彩影响

中国古建筑深受“天人合一”、“意与境浑、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论的影响,重视对环境的优选与协调。古建筑用色强烈大胆,把大量的原色、互补色和金、银、黑、白、灰等很难调和的色彩搭配到一起,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人印象深刻。现存的徽州古民居建筑色彩褪色现象严重,已失去原来艳丽的色彩,色彩斑驳影响民居的整体美。在对古村落视觉影响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中,60.9%的居民和56%的游客认为古村落建筑色彩受损情况严重,急需修复。徽州民居在用色上的一大特色便是粉墙、黛瓦,与青山碧水变相辉映,形成了江南特色,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中国山水画,使静态的建筑有了动感。由于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性及其特有的文脉,使得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新增建设色彩不可与原有建筑产生冲突,以破坏古村落的整体美。

3.2 建筑体量影响

体量是建筑物的重要品质。古人在自然界中领悟到,高大的体量使人产生崇高的美感体验。这种美感体验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就是用巨大的体量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转化为崇高和尊严。

徽州古民居属楼居式型制,砖木结构,多为二层楼房,布局工整,装饰精美,文化底蕴深厚。但古村落游览景点内西式高楼拔地而起,照明线、通讯线穿街过巷,一览无遗,与古村落明清建筑群气氛极不协调。在高大的现代建筑衬托下,体现先人智慧的古村落如同一片低矮的违章建筑,文化性及艺术性特点荡然无存。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在古村落保护范围及外围缓冲地带,杜绝高大建筑的建设,以避免造成古民居视觉上的影响。

3.3 建筑形状影响

建筑形状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直观。不同历史时期建筑形状风格差别较大,明清建筑风格相似。中国古村落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派村落形态多样,民居单体建筑大多为内向方形,围绕以长方形天井四合院为基础单元的木结构封闭或半封闭式砖墙围护建筑,二楼或三楼结构。高墙深院小窗。白粉墙、小青瓦、马头墙组成了清新淡雅的集落外观和建筑群体形像。屋顶坡度与降水量成正相关,南方降水丰富,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徽州古村落内部众多新增建筑现代化的外形与周围古建筑形状形成了很大的反差,破坏了整体的和谐美。

3.4 建筑材料影响

徽州古村落单体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支撑房屋的屋柱与屋脊均为木材,由于年代过久,木材料自身的本质腐烂及白蚁的侵蚀,加上缺乏科学的维修与保护,古村落建筑材料受损严重,部分房屋甚至出现了倒塌。调查中,39.1%的居民及42%的游客认为古村落建筑材料受损严重,其中18.8%的居民与6.7%的游客认为建筑材料受损非常严重。古建筑在实用价值是无法与钢筋水泥浇筑的现代建筑比拟的,但却具有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古村落旅游开发中,新建建筑应注意采用原材料、原结构、原工艺,新建筑在外观上应与古民居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古村落核心保护范围内,严格限制新建筑的建设,在其缓冲及外围地带,根据旅游开发的需要,进行一些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的建设,使用现代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应将现代建筑材料运用工艺让其在外观上达到古民居建筑材料相近或相同的效果,使新建筑依然保留浓郁的“古”味与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3.5 文化冲突影响

古村落旅游资源作为一项独特的文化资源,是地方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地方文化作为一种弱势文化,受现代文化冲击大。徽文化有着辉煌的历史,而伴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加速,作为地方文化,它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巨大挑战,如何保护地方文化免受冲击,维持古村落原有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当前古村落旅游开发工作的重点。

受现代文化及旅游开发的双重影响,古村落村民的生活方式已发生较大变化,服饰现代化,古村落的“古”味逐渐变淡。调查显示,71%的居民及46.2%的游客认为古村落社会生活空间的古朴和乡土气息保持一般甚至未保留。这一结果表明古村落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正在逐渐减少,文化底蕴已稍显不足。古村落旅游开发走的是文化路线,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古村落旅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是无法取得长远发展的。古村落旅游必须紧抓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项目进行开发。徽州古村落如西递、宏村等当前开展了一些有参与性的民风民俗项目,整修族谱,展示当地人的宗族与乡土观念,展示古农业文明等等。经济的发展支撑着文化的繁荣,徽商经济基础的雄厚是促进徽文化发展的基石,徽州开发古村落旅游为其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游客的大量涌入确实为地方带来了短期性的巨大经济效益,可却不利于古村落旅游的长期发展,游客流量超过了古村落的合理容量,造成了古村落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污染。在热点古村落内,如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和宏村,每逢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游人如织,让游客及村民仿佛置身闹市,已无法感受古村落宁静、古朴的气息,这是对文化类旅游资源造成的极大破坏。

3.6 过度商业化

古村落旅游开发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交通业、住宿餐饮业等众多第三产业部门均得到了很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在都市丛林中生活的现代人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感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古朴,体验古老文明的繁荣昌盛的愿望使古村落旅游得以迅速发展起来。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商业化程度过高会使古村落旅游资源的优势削减甚至消失。在徽州古村落内,商业网点众多,现代广告、霓虹灯等随处可见,架空线路如蜘蛛网般遍布全村,太阳能热水器也立于屋顶,宾馆、饭店及卡拉OK厅歌声不断,与古村落极不协调。同时,由于居民人口的增加及游客的大量涌入使得生活垃圾及第三产业经营垃圾已超过了古村落的处理能力。调查中,75.4%的居民和62.2%的游客认为生活垃圾及第三产业经营垃圾已成为古村落重要的污染源。13%的居民和32.8%的游客认为游客流量已超出了古村落的合理容量。古村落内林立的商业摊点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噪音污染。商业化程度过高已使游客很难感受到古村落原有的风貌。

4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管理

针对上述由古村落旅游开发所产生的视觉影响,对其管理应从其形成原因方面入手,分析成因,以找出合理、科学的对策,以减少或消除视觉影响。

4.1 提高认识、做好规划

政府、开发商及公众均应认识到古村落是先人留下的珍贵财富,应加强规划、善加保护,促进其持续发展。规划中,应注意协调政府、开发商、游客和居民等各方的利益,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古村落旅游开发中,政府、开发商及游客获益较大,居民的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体现,因而当地居民虽然支持旅游开发,但因其自身利益得不到应有体现,因而积极性不高,保护意识薄弱。居民是古村落保护工作重要的和最直接的一支力量,只有使居民利益得到真正的体现,才能提高古村落视觉管理工作的实效。

4.2 重视教育、加强立法

低水平的开发是严重的破坏,且是在“开发旅游”的名义下进行的合法破坏。在古村落旅游开发视觉管理中,应加强教育,提高保护意识。聘请建筑师、历史学家等对古老建筑进行评估及检查。提高公民素质,加强居民保护意识的教育及古民居知识的普及。对于视觉管理中的众多环节、程序等进行立法,以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制定古村落视觉管理优先的行事方式,将保护措施置于一切基建工程之前。成立专门的视觉管理机构,负责古村落的视觉管理工作。

4.3 改善居住条件、提高管理实效

在避免造成古村落旅游资源视觉污染的前提下,采取措施,积极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及生活水平,古老的村落在居住环境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本身的缺陷、通风采光差、排水排污设施落后、缺乏现代化卫生设施等,很难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的要求;同时居住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差、周围环境质量差、垃圾处理设施无法满足要求等等。维持古建筑物原有的外貌,改善内部生活设施,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皖南西递村内,许多民宅内配备了现代化厨卫设施,使居民享受到了便利,且建筑外观上保持不变,改善民宅及村落的排水排污设施,改善民宅内外部居住、活动条件,提高使用功能,方便生活。

4.4 分等级视觉管理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管理不只局限于单体建筑的视觉管理,管理好整个建筑群及外围地带,其意义更加重大。对于历史文化价值大、环境形态完整的古村落,不仅要保护好其本身,对其外围地带也应加以控制,保护好古村落周围的环境。在古村落内部即其核心地带,旅游开发建设应严格控制,杜绝或尽可能减少新建筑建设,将产生视觉污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与古村落相连的缓冲地带,新增建筑应保持与古村落风格相协调,使旅游者进入古村落之前心理上有个过渡阶段。在古村落的外围地带,视觉管理上避免进行与古村落风格相异的建设,在大空间上与古村落及周围环境相吻合。

4.5 以开发促管理,设立视觉管理基金

古村落因其年代久远,存在着一系列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同时中国现存的古村落大多处于经济落后地区,依靠当地经济实力也很难完成对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视觉管理工作。进行适度旅游开发后,可为古村落及所在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当地政府可将旅游收入的一部分设立基金,用于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管理工作。以开发促进视觉管理,这是古村落视觉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

5 结语

古村落视觉管理是古村落旅游资源总体保护规划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当前我国古村落旅游资源管理不完善,视觉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待古村落的视觉影响问题,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以规划为龙头,从宏观上进行控制:二要立法,以法律为手段完善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管理工作;三要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成功经验,根据我国现状采取具体对策。视觉管理工作对于保护古村落文化类旅游资源特色、促进古村落旅游资源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标签:;  ;  ;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与管理--以西递宏村为例_建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