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特征比较论文_吉差小明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特征比较论文_吉差小明

吉差小明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北京 100081)

摘要: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具有独特的诗歌创作思想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的诗歌特征既是他们生活语境和认知万物的艺术产物,也是他们对生活体验的一种阐述方式。他们诗词行间富含有丰富多彩的诗歌韵律,具有独特的诗歌艺术价值和深厚的诗学意蕴。基于对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的整体审视,探索其诗歌特征的异同,包括诗歌语言特征、艺术形象和意象符号等特征。

关键词:郭沫若、惠特曼、诗歌特征;诗歌意象

一、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语言特征比较

诗歌是以一种精辟简练的语言文字表达无限思想空间,用精美的语言文字叙述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高度领悟与体验的总结。郭沫若和惠特曼以现实主义手法为主,从不同的视角审视现实生活,深刻阐释他们对社会、生活及万物现象的认知与理解。透视他们的诗歌内容,发现他们有时候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结合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突出他们的诗歌创作特点。他们以诗歌创作形式表达和阐述了世间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等之间的密切关联。他们的诗歌特征既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必然艺术产物,也是他们对世间认知和生活体验的一种表达方式。

伯德弗德(Bradford)说:“诗歌之所以能够被确定为诗,是因为它具有其他语言媒介所不具有的形式——准确地说是作诗法特点。”[[[] Bradford , R. The Look of It : A Theory of Visual Form in English Poetry[M] .Cork ( Ireland ) :Cork University Press ,1993:20.]]马提生(Matthiessen)强调诗歌批评应重视诗歌的独特特征,提出浪漫主义批评家、人文批评家和社会批评家对诗歌批评表示批判,认为浪漫批评家关注的是诗歌作品背后的诗人,人文批评家和社会批评家关注的是诗歌作品的意识形态背景。那么诗歌的特征是什么?西方许多学者都认为诗歌最重要的特征是“节奏和摹拟”,如斯提尔(Steele)认为: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诗歌具有“节奏和摹拟”两大特征。他还指出:“柏拉图等人强调诗歌的节奏因素,亚里士多德等人强调诗歌的模拟特征。不过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Steele,1990:20)。值得一提的是斯特德曼(Stedman) 和霍夫曼(Hoffmann),斯特德曼曾对诗歌的定义是这样说的:“一种具有节律的、想像性的语言……”,霍夫曼也提出:“完美的节奏是诗歌的重要因素,它必须伴随着诗意的想像。”“情绪节奏”便是郭沫若诗歌的主要节奏方式。可见节奏是诗歌的重要特征。

惠特曼完全摆脱西方传统诗歌创作的约束,创造出一种自由体诗歌形式,是一种新的完全自由的艺术形式,被后人称为“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他的诗歌特征主要表现其诗歌结构松散、不押韵、无格律等。同时他强调诗歌“韵律”,认为诗歌内部诗行的节奏尤为重要,于是他在诗歌中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列举法等,形成诗歌具有节奏感,形成“有机韵律”。 如惠特曼诗歌排比结构句型:As we walk’d in silence the transparent shadowy night,

As we walk’d up and down in the dark blue so mystic,

As I saw you had something to tell,as you bent to me night after night,

As you droop’d from the sky low down,as if to myside,

—When lilacs Last in the Door-Yard Bloo”

李巧文在《惠特曼诗歌语言艺术赏析》一文中指出:“从更深层次上来讲诗歌是对流动生命力的追求和探索。正是因为惠特曼执着地想要去理解诗歌更深层次的意义,……于是,惠特曼冲破了传统诗歌形式的束缚,利用散文式的诗歌来表现出强有力的生命力。”

二、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艺术形象比较

惠特曼是位放声讴歌民主和自由的诗人,他诗歌都是热情歌颂民主和自由、雄浑、豪放的自由诗体。这对郭沫若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共鸣,可以说震撼了他的诗歌创作心灵。诚如郭沫若曾所说,他接触惠特曼的诗歌时,正是“五四”运动的高潮,这成为他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深深地激发了郭沫若的爱国之情和创作热情。他在吸收借鉴惠特曼诗歌精华后,将把“个人的郁积,民族的郁积”化作诗篇,如《凤凰涅》、《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几十首新诗。这些诗歌结集为《女神》诗集,成为郭沫若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正如王立明所指出:“这些新诗歌,奠定了郭沫若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开拓者的伟大地位。”

沃尔特·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他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思想和诗歌表现艺术形态。于翠叶曾在《惠特曼诗歌的思想特征和艺术风格》一文中指出他的诗歌思想特征,包括:1.歌唱自我;2.歌唱民主。同时指出惠特曼诗歌特征:“以自由体诗形式,展现流动的生命力和奔放的气势;通过原始意象,增强艺术感染力;以‘双性视角’,达到双性共生的完美境界。”

郭沫若诗歌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特征,他大胆突破传统、突破自然,表现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反抗和愤怒之情。正如他提出:“要打破一切自然的樊篱,传统的樊篱,在五百万重的枷锁中解放出我们纯粹的自我!”诗歌表现诗人对现实的领悟和认知,郭沫若诗歌不仅对人性、爱的呼唤,也强调精神的自由和自我释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惠特曼大胆运用现代主义进行诗歌创作,摆脱以文化中心论诗歌创作传统,建立新的诗歌创作传统——现代主义传统。后现代主义诗歌是一种诗歌流派,没有精确的概念标准,也没有严格的诗歌创作体系。现代主义诗歌主要表现诗情与画意完美结合,诗歌结构严密,诗歌语言朴素和形式较自由,诗歌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形象鲜明、意象深刻、音乐和谐及形式自由等特征。现代主义诗歌表达诗人对社会、人类及万物的主观认知、感悟和理解。杜威•佛克马对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诗人的理解是这样的:“现代主义者力求给他在其中生存的世界提供一种确实、可靠,虽则绝对个人的看法;与此相反,后现代主义者似乎放弃了寻求一种仅为个体信念和理智所确认的对世界的再现的企图。”在惠特曼和郭沫若诗歌中均有体现现实主义诗歌特征,具有共同的诗歌精神特征和诗歌创作思想特色。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交融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女神》既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有明显的象征主义色彩,二者交融互补。”

惠特曼主张以自由体诗形式创作诗歌,以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表达对世界的认知和对生活的理解。他以诗歌来表达自己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等思想意识,赞颂新时代的到来。他选择独特的“意象”符号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和愿望。

三、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审美意象比较

基于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内容的解读基础上,不难发现“意象”是他们诗歌的重要特征。如同西方学者提出诗歌的特征是摹拟和想象,实际上诗歌是通过意象来摹拟和想象,对现实生活的认知,即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基于情感体验,进行行为创作,形成一幅幅诗歌意图。斯特德曼( Stedman)曾说,亚里士多德本人认为诗歌的职能就是“通过意象(imagery)来进行模仿的。”柏拉图认为诗歌只是对表象世界的摹仿,即“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也主张诗歌是摹仿的艺术,强调诗歌是对现实世界的摹仿,肯定了诗歌艺术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可见意象是诗歌构成整体想象画卷的重要因素,想像是单个意象组合成的综合性图画。因此意象是诗歌的普性特征。

全面审视郭沫若诗歌,不难发现其诗贯穿奇特怪诞的诗歌意象符号。如在《天狗》一诗中,作者通过奇特怪诞的意象,表达其对现实的反叛情绪和反抗精神。如魏红珊曾指出:“郭沫若诗歌中的疯狂,是表达无法抑制的反抗精神和革命激情。疯狂是表征,叛逆是实质。”如《天狗》诗这样写:“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飞跑,我飞跑,我剥我的皮,我食我的肉。我嚼我的血,我啮我的心肝,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炸了!”诗歌审美意象符号特征强调外部世界对主观世界的被动审美感应,自然万物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感发作用,同时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对外部世界的审美意识的意向性和主动性。

宗白华曾经高度评价郭沫若诗歌诗风,如他在给郭沫若写信中说到:“你的凤凰正在翱翔空际,你的天狗又奔腾而至了。……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所以意味浓深。”宗白华对郭沫若诗歌创作风格是这样评价的:“我觉得你的诗,意境都无可议,就是形式方面还要注意。……你的诗意诗境偏于雄放直率方面,宜于做雄浑的大诗。”与此同时,田汉曾提出郭沫若是“东方未来的诗人”,并也对郭沫若诗歌做出评价,他说:“与其说你有诗才,无宁说你有诗魂,因为你的诗首先是你的血,你的泪,你的自叙传,你的忏悔录啊。我爱读你这纯真的诗。”

刘纳在《论〈女神〉的艺术风格》 一文文章中指出郭沫若诗歌具有:“自我中心的感伤气息,忧郁的情调,内心生活的描绘超过客观世界的反映,爱情主题,主观幻想性,多愁善感和长于想象”等诗歌创作个性。他强调“才情气质”、“自我表现”在郭沫若诗作风格流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郭沫若诗歌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孙玉石也曾提出“郭沫若浪漫主义新诗本体论”这一理念。惠特曼诗歌有独特的诗歌韵味,如《海洋的世界》《黑夜中在海滩上》《从永久摇荡的摇篮里》和《船起航了》等。这些诗歌以鲜明独特的意象来表达现实生活中生命的独特性和流动性。

惠特曼善于运用“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如《当紫丁香最近在庭院开放的时候》中,诗人把“紫丁香”作为诗歌的重要意象,还有“春天”“绿草”“灰白的碎石”等构成诗歌中一系列的“意象”。诗歌意象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表达诗人情感和增强诗歌艺术感染力。正如刘玉峰指出郭沫若诗集《女神》是“带有很多西方特性的意象,这些意向源自于西方,可以是一种西方文化的符号。”郭沫若和惠特曼巧妙运用“意象”以寄托抒发自己内心思想感情,诗歌表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郭沫若《天狗》中借助“天狗”作为叛逆者的原始意象符号,以此表达诗人反封建的强烈愿望和呼吁和平的内心境界。他的诗歌富含气势磅礴、新鲜奇异、想象丰富艺术风格。

从“意象”一词概念及其内涵出发,认为郭沫若和惠特曼的诗歌意象是属于目录式意象。他提出郭沫若与惠特曼各自都有偏爱的意象和意象群。该文深入论述了两位佳作中“海”的意象,论证海意象产生缘由及其互相影响的可能,最后提出郭沫若是中国第一个注入海的精神及其表达海的审美特征诗人。

结语

分析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不难发现他们的诗歌具有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诗词行间富含有丰富多彩的诗歌韵律,形成情与景交融、意与象交汇,致使每首诗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诗情画意的诗意图。这也是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特征之独特之处,具有独特的诗歌艺术价值和深厚的诗学意蕴。

综上所述,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具有独特的特征,形成自己独特的诗歌创作思想和对现实社会生活独特的表达方式。他们的诗歌特征既是他们生活语境和认知万物的艺术产物,也是他们对生活体验的一种阐述方式。纵观郭沫若诗歌,既有泰戈尔式的清新和恬淡诗风,也有惠特曼式的豪放、雄浑的诗风的融合,形成中西方文学相互影响后的结晶。他们的诗歌具有东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双重特征,并呈现出民族情结、国家情感和人类情愫,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国家的文化英雄气概和革命理想主义。

参考文献

[1]Whitman,Walt.Leaves of Grass[M].New York:Vintage Books,1992.

[2]曾艳兵.西方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渊源及其特征[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05).

[3]刘翠湘.惠特曼的海洋诗歌及其生态意义「J].世界文学评论,2009(01).

[4]王元忠.郭沫若诗歌研究的时代性特征分析——以《女神》研究为中心[J].郭沫若学刊,2008(03).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郭沫若研究)一般项目:“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GY2016B10)阶段性成果。

论文作者:吉差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特征比较论文_吉差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