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纪之交论文,化与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全球化正以其自身的逻辑重塑着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以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全方位地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以最关心人类整体命运和健康发展为己任的科学社会主义,更应关注经济全球化问题,深刻解读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命运和前途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学者多层面、多角度地、前瞻性地剖析和预测了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深刻影响。本文拟对主要观点加以综述。
一、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命题
学者们对这一问题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社会主义命题和构想本身就是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揭示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全球化趋势的同时,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只不过用了不同的语言来表达。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将它表述为:资产阶级开拓了世界市场,把一切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世界性的。马克思透过生产的社会化和市场的扩展,看到了社会主义的未来,看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决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如果没有世界市场,没有各民族的融合,无产阶级的大联合以及无产阶级最终的彻底解放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生产和市场的扩展或者说全球化的趋势与社会主义的趋势是完全一致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思想。
有学者认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化与马克思当年所见到的经济全球化不可同日而语,在其深度、广度以及一系列属性都有了相当大的差异。然而,马恩分析全球化的基本方法,他们所作出的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致性这一基本结论,仍然是认识当今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科学指导思想。
有学者认为,马恩最早发现并考察了全球化的趋势问题,并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的结果。“资本主义生产是不能停下来的,它必须继续增长和扩大,否则必定死亡。”资本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只有在不断积累和扩张中才能存在下去。资本进入扩张阶段就会越过国界,进入世界市场。全球化的推进,不仅未推翻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论断,而且,资本主义再度“驶入马克思为他那个时代所正确描述的那个中心方向上。”
还有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本质并没有改变,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本质的分析不但没有过时,全球化的进程还在继续证实着马克思当年所揭示的资本的逻辑:资本通过将自身矛盾普遍化(全球化)的方式来克服自身的矛盾,以向国外转嫁危机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当代国际资本无论怎样变换手法,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这个逻辑。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必将被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所代替。
二、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
关于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影响这一问题,学者们大都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主义而言,可以说是巨大挑战与千载难逢机遇并存。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挑战
关于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挑战: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争斗与摩擦更加复杂和激烈,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侵蚀着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危及社会主义经济安全。国际竞争与贸易投资摩擦加剧,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剥削被支配的地位。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挑战首先表现在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方式提出了挑战;其次,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量与质提出了挑战。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借市场经济全球化之风,凭借在经济上和科技上的优势,力图维持现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扩大势力范围,谋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还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有利有弊,其负面作用对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更大。全球化确实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痛苦。在经济全球化迅速推进的过程中,南北差距日益扩大;在国家间两极分化的同时,各国内部的贫富分化也加剧了,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自然生态破坏的加剧。
关于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的挑战: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首先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提出了挑战;其次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
有学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调和的,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二者在经济上彼此依存,在谈判桌上杯箸交错,但资本主义颠覆社会主义之心依然未变,而且在技术、方式等方面有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对立依然存在:一是经济全球化内在矛盾不可避免地造成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冲突;二是社会主义力争改变由西方主导全球的世界格局;三是社会主义国家主权受到冲击。
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稳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包括:不断发展的世界市场推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配置,从而带来是全球范围内的宏观调控使得国家的主权受到削弱;全球化的经济组织对资源的掌握和控制,因而拥有了与民族国家相抗衡的权威,必然要影响政府的统治;经济全球化把国家间的交往和联系推进到“地球村”的地步,不可避免地使部分国内政治问题国际化,如在全球化范围内加强人权、军控、反恐怖、扫毒等方面的对话和合作等等。这些趋向带来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国内政治问题的处理更加复杂化,稍有不慎,就会危机国内的政治稳定。
关于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挑战: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对社会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了经济科技因素在国际政治中地位的凸现。而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与影响相对淡化。全球化进程使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明显下降。但是,冷战的结束并没有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终结,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正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信息全球化也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文化甚至国家主权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文化的挑战表现在:全球化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接触,也带来了西方文化思潮和黄、赌、毒等垃圾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污染。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信息网络化使资本主义更加便利地通过经济渗透输出其经济政治制度与西方文化:一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二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
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当代趋势对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挑战。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影响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果说许多学科都面临着各自领域提出的挑战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的理论更是面临着一个总体上的挑战,应该在最高的层次上回答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趋势下的历史命运和基本走向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界任重而道远。
(二)、关于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机遇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各国的相互联系和普遍交往,增强了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观念上的矛盾依然存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需要同社会主义国家扩大和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发展和其他世界性的问题。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同利益在增加,交流与协作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十分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全球化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在贸易、投资、金融诸领域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大大加深,相互之间经济流通的障碍在不断减弱,经济融合的需求在日益加强,使世界真正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借助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机会,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其他一切人类文明成果,加快发展的步伐,将自己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提供的各种条件,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利用这种后发优势,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一个高的起点,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力。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进程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打破禁锢自身发展的思想误区,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的变革。全球化有助于人们开阔视野,打破禁锢人们的思维模式,由封闭僵化走向开发灵活,理性地去思考、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图景。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为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奋起直追,跳跃式发展,超越资本主义提供了绝好的历史机遇,首先,全球化导致的对话与合作的历史潮流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其次,全球化实现着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制,甚至于国家可以充分获取发展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实现跨越发展。其三,全球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发展。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时代两制的相互交流与合作更加长期、全面而主动。首先,在两种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其次,两制关系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为今天的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其三,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形成“双赢”利益格局。
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的相互交织与融合。首先,不同社会制度被纳入统一全球经济体系。1,多元异质主体共同参入世界单一市场竞争。2,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进一步加深,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作为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有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可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互补。3,交流与合作成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其次,全球范围的经济融合给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平共处带来更大的宽容度。1,降低了大国间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2,不同文明与文化的平等共存及跨国综合。3,国际关系多极化。其三,全球共同利害不断增多并日益突出,全球意识、全球问题与全球行动初见端倪。1,共同利益形成并不断增加。2,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3,达成全球共识采取一致行动。
还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首先有利于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其次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其三有利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超越。其四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因此,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对全球化采取肯定和积极的态度,抓住全球化提供的发展机遇。
三、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前景
关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发展前景问题,我国学者普遍持乐观而积极的态度。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和复兴。
有学者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巨大利益,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历史命运,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将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解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际资本扩张极限的日益临近和资本主义各国财产所有权社会化的扩散,社会主义将以其自身的历史逻辑开始在更大范围内孕育和发展,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胜利。
有学者认为,尽管目前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前景有不利的一面,但从长远角度看,经济全球化在整个世界层次上加强了社会主义的前提,为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进程也需要社会主义国家的参与与推动。社会主义国家要善谋对策、趋利避害,把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不断展示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影响力,促进国际秩序的合理调整。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进程中,未来社会主义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但最终胜利则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首先,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情况来看,为适应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化,资产阶级对原有的生产关系作了某些调整,例如:实现经济全球化,加强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干预等。其次,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为契合全球化进程而奋力进行的改革开发的实践状况来看,其成功经验的逐步显现,必将引发世界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选择和模式多样化的发展。其三,世界范围内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有关社会主义各种新模式的理论探索,必将推动实践的发展,从而为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理论上的生长点。
有学者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是冷战后失去对手从而失去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解决不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反而使其不断加深加剧;全球化加速了资本关系的社会化、国际化,从而把资本关系推向了顶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不过是在为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进一步准备客观物质条件。
有学者认为,全球化是社会发展自然历史过程的一种现象。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资本主义提倡的全球化实质上是世界的资本主义化;而社会主义提倡的全球化最终是人类的解放和实现世界共产主义。全球化是充满社会矛盾的过程,全球化使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积聚和扩大,这是全球社会主义实现的主要依据。不管历史如何曲折,决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世界终将在共产主义形态中实现大同。
还有学者认为,全球化尽管是资本主义主导的,但其最终结局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经济全球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的各种痼疾依然存在并不断积累和加深。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了全球化这一世界性潮流,但资本主义驾驭不了这个潮流;社会主义与全球化是一致的,全球化必将加速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进程,即全球化源入资本主义而终于社会主义。全球化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一个由民族社会形态向世界社会形态发展的过程,而真正的世界形态是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由可能抓住全球化所提供的契机,走向复兴。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如果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发挥后发优势,发展壮大起来,将是对社会主义的巨大贡献。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牵动着中国学者的心,成为最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关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影响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经济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要受到主要是西方国家意志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的约束,为此要付出一些代价。
第二,政治方面:全球化的形成有赖于各个民族国家开放的政治体制,相互之间有进行合作与交流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各个民族国家必须把自己的政治发展纳入全球化的轨道中,而政治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社会的政治体系模式向全球的扩张。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主体将受到更大削弱。不仅如此,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推行遏制、西化、分化的战略,中国政治发展更面临着最为严峻的挑战。
第三,文化方面:文化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中国全球化参入程度的加深,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工作软弱。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如: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全球化的市场调节大大增加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因而对国家的经济安全会造成巨大的、潜在的威胁等等。
第五,全球化进程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新的挑战。首先,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最先面临的挑战是来自当代世界各种思潮的挑战。其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将在全球化进展中继续经受其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在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成挑战的同时,也对其发展提供了机遇。主要有以下观点:
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资金及管理经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人们观念更新。
第二,国家资本流动的迅速增加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发展中国家能够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一方面可以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参入跨国投资,利用海外资源。
第三,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客观上有利于企业引进外国资本、技术等,促进我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
第四,加入经济全球化合作的协调机制,可以使发展中国家有可能利用参入规则的制定保护自己的权益。
第五,在全球化时代,社会发展的人类整体利益的追求日益突出。当代人类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危机或问题也已经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这是涉及人类的共同利益并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密切关注并通过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加以解决的一系列重大发展问题。
经济全球化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在。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当代中国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只有认清形势,坚定信念,主动迎战,才能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度走向辉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我国是全球化进程的主要参入者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速度一直高于全球外贸速度。从1993年起,我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二大国,从1995年起,又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一引资大国。所以,我们应牢牢保持清醒的意识,那就是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收益者而使中国成为其收益者的正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坚定不移地、长期地贯彻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同时加强对具体问题的对策研究。
第二,全球化给社会主义带来的不光挑战,同时也给社会主义带来了发展机遇。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对挑战,未雨绸缪,抓住机遇,运筹帷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经济上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入世界经济与合作;政治上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我们完全可以从本国实际情况和国家民族的最大利益出发,决定参入全球化的步骤、进度和深度,并尽可能采取趋利避害的战略和方针。但是,在参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一些重要原则,如要警惕西方国家借全球化宣扬一体化、西化、资本主义化,对“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提法也要慎重。
第四,在全球化进程中,各个国家选择发展道路应有民族特色。民族特色意味着一个国家在发展中能够充分调动民族凝聚力。充分发挥优势,形成特色。国情是特色的出发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情定位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色并不等于孤立,不等于封闭。
第五,在全球化进程中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在世界激烈竞争的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中国经济在融入全球化大潮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要依靠外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加强国际合作中,必须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始终维护经济的独立性,保护国家利益。
第六,要正确认识时代主题。是否正确地判断时代主题,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极大。正确地判断时代主题,就能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促进社会主义发展;反之就会导致战略方针的失误。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主题。
第七,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在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来考察。主要有共处关系、对立关系、替代关系、互进关系,正确认识这些关系,可以使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主动,可以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
第八,在经济全球化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首先,必须坚持国家主权的完整与独立;其次,必须坚持中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转变政府职能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要求转轨时期的政府重新界定职能,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在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对国内市场和国内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
第九,在经济全球化冲击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必须创新。首先,对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世界进行科学的时代性的定位。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如何适应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首要的或者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全球化条件下时代主题的转换。其次,全球化条件下,面对资产阶级的挑战,要牢牢把握发展的紧迫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其三,对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发展始终坚持科学的辩证法。一是讲改革开放,同时也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二是讲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同时强调社会主义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三是讲市场经济,同时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四是要特别重视物质文明建设;五是全面地概括社会主义本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与影响的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将会更加复杂。关注社会主义前途与命运的理论工作者将会把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化,促进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