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泻停高位灌注治疗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论文_王丹 涂希平, 罗燕军

(1.湖北省荣军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2.湖北省妇幼保健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目的:分析儿泻停高位灌注在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refractory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RAAD)中的作用。方法:将52例RAA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先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结肠灌洗,再予儿泻停高位灌注治疗,隔天一次,比较两组患儿疗效。结果:粪便恢复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6±1.20)天 和(7.74±2.52)天,t=1.64, P=0.00]。入院第3天,2组有效率分别为92.31%(24/26)和61.54%(16/26)(x2=6.93, P=0.00)。复发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 vs 18,x2=23.97, P=0.00)。结论:儿泻停高位结肠灌注治疗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有效。

【关键词】儿泻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难治性;儿童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95-01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AAD)停止使用抗生素后多可自愈,但部分患儿迁延不愈,可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1]。对此类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refractory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 RAAD)治疗方法有限。本研究应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儿泻停高位灌注治疗对难治性AAD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AAD的诊断标准:在患儿开始应用抗生素到追踪观察的60天内发生的腹泻[1]。腹泻定义为:每天排便>2次,同时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如稀便、水样便或粘液血便等,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及腹痛。

RAAD指患儿在停用抗生素并口服益生菌等治疗2 周后仍存在持续新或间断性腹泻。

1.2研究对象:2013年10月~2014年7月,共有52例患儿纳入研究,男33例,女19例,将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男17例,女9例,(8.9±3.2)月龄,病程(20.0±8.7)天;对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7.5±4.4)月龄,病程(18.8±6.1)天;两组比较,性别(x2=0.18,P=0.78)、年龄(t=1.23,P=0.17)及病程(t=0.58,P=0.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于入组时(0d)及入组第3天采集10min内的新鲜大便,观察其性状、颜色,行大便常规检查,入组当天行大便细菌培养。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停用抗生素、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口服微生态制剂、蒙脱石散,并给予蒙脱石+黄连素保留灌肠等治疗;大量水样便患儿予无乳糖配方喂养。治疗组于入组第2天采用北京智立医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IMS 100A经结肠途径治疗仪行全自动高位结肠灌洗后,再以儿泻停颗粒2包(国药准字号Z19990025,由合肥华润神鹿药业有限公司提供,10g/包),加0.9%NaCl溶液30ml配制成灌肠液,中药高位灌注治疗。隔日1次,灌洗1~2次。观察1周或以痊愈作为观察终点。整个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不良事件。观察结束后电话随访1月。

1.5 疗效判断:痊愈:大便为黄色软便/糊状,未见粘、脓、血、水便,大便次数亦<5次/天,大便常规检查正常。有效:上述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粪便性状及检查均无好转或加重者。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数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泻停高位灌注对大便次数的影响:入组时及入组第5天,2组间大便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组第3天,治疗组患儿大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见表1。

a 与本组0d比较,P<0.05;b 与本组3d比较,P<0.05

2.2 儿泻停高位灌注对大便性状的影响:治疗组患儿入组第3天,两组水样便均减少(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第5天,2组水样便未见进一步减少(P>0.05)。入组第3天,治疗组患儿粘脓便、泡沫便及溢粪均明显减少(P<0.05)。入组第5天,治疗组患儿溢粪进一步减少(P<0.05)。入组第3天和第5天,对照组粘脓便、泡沫便及溢粪均未见减少(P>0.05)。见表2。

a 与本组0d比较,P<0.05;b 与本组3d比较,P<0.05

2.3 儿泻停高位灌注对疗效影响:治疗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为(3.56±1.20)天;对照组患儿粪便恢复正常为(7.74±2.5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4, P=0.00)。观察终点,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治疗组患儿均能耐受经结肠途径治疗仪结肠清洗治疗,未见出血、穿孔等不良反应。

注:(痊愈+有效)(x2=11.81, P=0.00);

2.4 儿泻停高位灌注对复发率的影响:随访中,治疗组仅1例复发病例;对照组有18例(23.08%)患儿出院后再发腹泻。两组比较,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 P=0.00)。

3 讨论

及时重建肠道菌群,不仅能促进AAD患儿腹泻的恢复,也避免肠道致病菌移位导致病情进展[2]。经结肠途径治疗仪通过对肠腔及其内容物不断地产生机械冲洗作用,将肠腔内粪便、粘附在结肠粘膜上的细菌及其产物排出体外,有利于重建肠道菌群[3];结肠途径治疗仪的灌洗过程还可刺激结肠平滑肌的蠕动[7]。儿泻停药方组成为茜草藤、乌梅、甘草。本方中茜草抗菌,乌梅收敛,甘草则调和诸药,三药合用有清热燥湿、固肠止泻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甘草中的成分如甘草葡聚糖、甘草皂甙等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RNA的合成等,而抑制病原菌,甘草中的甘草酸还可吸附毒素、清除氧自由基;茜草中的茜草素有抗真菌、病毒和细菌的作用,其中的羧酸甙则可升高白细胞,调节免疫功能。儿泻停已用于儿童腹泻病的治疗中[4]。结肠途径治疗仪高位灌洗,再以儿泻停高位灌注取代传统的中药灌肠,使药液作用范围可达整个结肠,在结直肠病变部位有较高的药物浓度,而达到有效抗炎、消肿等治疗目的[5],同时,药物与结肠粘膜接触面积大,药物吸收迅速、充分,达峰时间短,起效快。本研究发现,治疗组患儿入组3天大便次数即明显减少,大便性状亦迅速改善,治疗组患儿在入组(3.56±1.20)天大便即恢复正常,明显早于经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组患儿AAD复发率明显降低。本实验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证实儿泻停高位灌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儿泻停高位灌注治疗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高恒森,钱素云. 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与脓毒症[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1,26(12):917-919.

[2]黄纪明,白树民,李志霞,等. 结肠清洗后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建[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1):8-10

[3]燕群美,邹建.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6

[4]儿泻停颗粒临床试验协作组.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 中华儿科杂志,2013,51(9):670-675

论文作者:王丹 涂希平, 罗燕军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儿泻停高位灌注治疗儿童难治性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论文_王丹 涂希平, 罗燕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