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抗衰老机制研究_太极拳论文

太极拳抗衰老机制研究_太极拳论文

试论太极拳抗衰老的机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太极拳论文,机理论文,试论论文,抗衰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6X(1999)06—0109—04

0 前言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形式体育中一个特有的健身运动.几世纪以来,经过实践与检验,证明太极拳的确具有健身和预防疾病的功能,尤其在抗衰老方面,蕴藏着非常深刻而丰富的道理.在人体衰老机制中,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退行性变化占重要地位[1], 也就是脏腑精气的虚衰.那么,太极拳又是怎么能够抵抗衰老,使人长寿的呢? 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基本作用

1 )太极拳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优秀拳种.经过几百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总结经验, 人们才逐步认识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前人留下的太极拳拳谱,就是这种实践的总结.它给我们研究太极拳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太极拳.太极拳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贯串着“阴阳”和“虚实”,这在太极拳动作上表现为每个拳式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卷与放”、“虚与实”、“轻与沉”、“柔与刚”和“慢与快”,并在动作中有左右、上下、里外、大小和进退等对立统一的独特形式.这是构成太极拳的基本原则.

2)太极拳不仅在外形上是独特的, 而且在内功上也有其特殊的要求.练太极拳时,首先要用意不用拙力,所以太极拳在内是意气运动, 在外则是神气鼓荡运动,也就是说既要练意,又要练气.这种意气运动的特点是太极拳的精华所在,并统领着太极拳的其他各种特点.此外,练太极拳时在全身放长和顺逆缠丝相互变换之下,动作要求表现出能柔能刚,且富弹性.它的动态、要求有慢有快,快慢相间.它的力量,要求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它的立身与动作,要求中正不偏,虚中有实, 实中有虚和开中寓合、合中寓开.具备了这些条件, 太极拳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作用.在体育保健上,不仅能增强运动器官与内脏器官, 并能锻炼和增强意识的指挥能力,亦即“用意不用力”的能力,可以顺利地指挥着气活跃于全身.这样就既练了气,也练了意, 意气相互增长与强旺,身体自然强壮.同样, 在技击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以轻制重、以慢制快、克制自然、并掌握自然,动作起来可以一动全动,“周身一家”达到知己知彼和知机知势的懂劲功夫[2].

2 影响人体衰老的要素

2.1 失衡衰老说[3]

1)阴阳失衡,阴阳相对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阴阳的盛衰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保持阴阳的相对平衡状态是延年益寿的根本.

2)气血失衡:气血乃人体生命之根本和原动力.气血是互生互长.互行互存,协调不紊的.人过40,随着年龄的增长,来自六淫七情, 外伤,以及各种疾病的影响,可使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气滞血瘀,气血不足,气的生化作用减退,从而加重了瘀血的形成,出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机体衰老甚至死亡.

3)升降与出入失衡: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协调统一,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升降出入的生理活动,从而保持机体能量代谢上的生理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若升降失调, 出入不畅,机体功能活动受阻,正常营养物质的摄入和糟粕废物的排出受到影响.功能减退,而致衰老,甚则死亡.

2.2 整体衰老说[4]

该学说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衰老首先表现为某一局部或某一脏腑形态、功能的衰退变化.

2.3 虚实衰老说[4]

该学说认为,机体的衰老既与脏腑、气血、津液的虚衰有关,也与痰浊、瘀血、宿食等实邪阻滞有关.

1)五脏六腑中,以肾之精气的衰减为根本.因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为元气之本,一身阴阳生化之根.人的生长、发育、 衰老与肾的关系极为密切,衰老的关键在于肾气盛衰,延缓衰老的根本就在于补肾.

2)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或脾胃虚衰, 饮食水谷不能被消化吸收,机体所需的精微物质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便会影响健康,加速衰老的过程.

3)衰老虽与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胃有密切关系,但与心脏的虚衰.肝脏的衰惫,肺脏的衰弱等亦有联系.

3 太极拳抗衰老的机理

3.1 练脑

太极拳对脑的功能起着积极的调节和训练作用.太极拳要求精神专一,全神贯注,意动身随,内外三合,连绵不断,一气呵成.这些细微、复杂、独特的锻炼方法和要求融合在太极拳练习过程当中,是对大脑很好的锻炼.进而调整身体诸系统的功能,使其趋于正常, 诸脏器达到坚强有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强身、防身的目的.

太极拳是“以静制动,虽动犹静”,动与静结合的锻炼方法.这有益于大脑皮层兴备、抑制的调整.它对大脑皮层过渡兴奋引起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等有显著疗效.如果长期坚持下去, 亦可逐渐消除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太极拳强调在周身放松条件下进行锻炼.它不仅要求身体放松, 而且更要求大脑放松.在大脑支配下,神经、 肌肉放松又能反射性地使全身小动脉得到舒张,同时缓解小动脉壁的硬化.这样随之下降, 并趋于正常,对高血压患者更为有利.在脑力、体力劳动后进行全身放松, 能使兴奋的神经、疲劳的肌肉恢复得比较快,这就是练拳比静止更能消除疲劳的原因.

3.2 练气

祖国医学讲:“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的运行主要靠气的推动,气和血互相依存,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气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称为“气为血帅”;同时气又能控制血运行于经脉之中,故又称“气能摄血”,气可以促进血的新陈代谢,称为“气能生血”,大量出血必然导致气血两虚,称为“气随血脱”.

太极拳的气应包括三个方面,即从肺吸入的空气,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气”及“先天之元气”.这与道家修炼之气是相通的.

太极拳练气是在大脑皮层统摄诸神经系统下,使全身处于松静状态,随着深长的呼吸,促使内脏器官和外部肌肉有节律的舒张、收缩,腰脊、四肢螺旋缠绕将“沉蓄”于丹田(小腹)元气,运送到全身,此时末梢神经会产生酸、麻、胀、热的感觉,即通常所说的“气感”.有此气血运行感的人皮肤红润,其体温可增高1℃左右[4 ].通过气的运行,肌肉每平方毫米约200条毛细血管打开使用(在平时只有5条左右有血流过 ).而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的.因此它们的搏动, 好像给身体增加几百万个微小的“心脏”.这些外围小心脏的大量开发, 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对心脏病的防治极为有利.[4]

通过肢体的顺逆缠绕运动,不仅锻炼肌肉的弹性,而且提高了血液循环的速度,因而可防治因血液受阻而产生的心脑血管的病症.

练太极拳可使呼吸逐步加深,因之横膈膜下降得较多.通过横膈上下鼓动,牵动胸腹运动加强,对五脏六腑起到“按摩作用 ”.这是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如此,胸腔、腹腔的器官血液旺盛,吸收机能加强, 对诸脏腑产生的疾病,如肠胃消化不良,糖尿病,大小便失常都会收到良好的疗效.

太极拳的深长呼吸使肺脏排出大量浊气,吸入较多的氧气,提高了肺部的换气效率,同时增强了肺组织的弹性.这可使肋软骨骨化率降低,胸廓活动度加强,对肺病和肺气肿的活动防治有一定的作用.

吸气时吊档(指轻轻地收缩肛门肌肉,就象会阴吊着一样),会阴轻轻用意上提,呼气时放松,这样会阴一提一松,练久了会感到会阴部随着呼吸张驰起伏.这是肛门括约肌的运动,可防止痔瘘病,脱肛, 子宫脱垂和某些慢性生殖系统疾病.

3.3 练身

3.3.1 躯体

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上下一条线,“顶头悬,尾闾收”,即百会穴与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这样不但可使气血上下疏通, 而且能避免未老先衰,低头猫腰,脊椎萎缩的病态.

通过太极拳顺顶贯顶,脚底生根,会产生上上下下对拉的意念;加之手眼相随,使颈椎左右摆动,前后摇转等,可对颈椎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和防治作用.

3.3.2 腰

太极拳特别注意腰部活动,要求“以腰带手”、“转腰旋脊”等等.通过腰部锻炼,可增强肾功能,同时对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有良好的功能刺激,再加上腹肌和膈肌的配合,对腹内器官瘀血的消除的肠蠕动功能的改善成有积极影响,对腰背病的防治更有突出作用.

3.3.3 眼神

练太极拳时是否精神贯注,主要表现在眼神上.俗语谓:“神聚于眼”、“眼为心之窗”.练拳时眼神要随着实手的动作向前平视, 动作变化时首先要意动,指挥眼神转向欲去方向,然后身法、手法、步法跟上去,做到意到、眼到、手到、足到,达到“形神合一”.这样的练法,不仅能使眼球神经得到锻炼,也有助于视力的改善和增强.

3.3.4 关节与韧带

太极拳要节节贯穿,周身一家.在腰脊关节带动下再配合回旋缠绕运动,就能使肩、肘、膝、胯、踝、腕等关节达到节节贯穿,周身一家的地步.如此则能增强各关节的机能和防止其发生退化现象,并有助于关节韧带,软骨组织的正常功能.

3.3.5 肌肉

肌肉的质量主要看弹性和坚实程度.长期演练太极拳能使肌肉坚实有力,从而防止大腹便便,行路困难.通过肌肉张弛和关节伸屈的运动,一方面可使劲法运用自如;另一方面由此而产生的有节律的挤压,对静脉血回流心脏会起到促进作用.

3.3.6 腿与脚

太极拳着重虚实转换的锻炼,不论上肢、下肢、躯干及内脏各部“处处均有一虚实”.以腿为例,体重在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反之亦然.腿部通过虚实锻炼能增加很大的力量,再以脚为例, 当脚跟、脚掌、腿趾相继下落抓地时为实,脚心(涌泉穴)轻轻上提为虚,叫做实中有虚,经常做脚底板贴地,足弓上提的活动,一紧一松的虚实交换可使足部肌肉和韧带得到充分的锻炼,长久下去,不但可以矫正平足,同时可使足弓增强弹性,达到健步轻灵.

4 太极拳抗衰老的科学实验探究

4.1 太极拳运动对生理变化的实验研究

通过试验观察,如果太极拳练习时间平均为22min,经测定分析,练拳时的能量代谢率可达4~5MET(能量代谢单位)呼吸商为0.88, 血压的生理变动,练拳后平均为146/86,呼吸频率的变化平均为23次/min,比安静时增加10 次/min. 心率平均为130次/min 肺通气量平均为24.6L/min

4.2 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试验研究

机能试验的主要方法采用定量运动负荷机能检查,有人对20例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每天练习太极拳20~30min, 为期半年进行医学观察.其结果平均值较疗程前减少,这一特征间接表明心肌耗气量下降,血压降低,以收缩压下降明显.上海体育科研所亦有类似报道, 练太极拳半年至1年以后,对定量负荷呈正常反应者从29.6%增至50%, 其中心电图的异常变化(如早搏、窦缓)在练拳后消失或减轻.练拳者的血压指标半年后收缩压在明显下降[5].近年科研工作者通过定量负荷用超声心动仪实施动态检测心脏左心室各项心功能指标,统计分析表明太极拳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亦反映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转换,灵活性与稳定性的机能水平,体力负荷的适应能力都与长年练习太极拳有着密切关系.

4.3 心电图谱分析

中国科学院对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的科技人员进行心电图谱检查,从心电图谱各项参数分析,心脏的传导功能,心功率和心率等机能指标以及同心机损伤史对比,在练拳30 min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调整心律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4.4 血脂水平有了大的改善

血浆中所含脂类称为血脂,高血脂症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实验组练拳1 个月,抗血管硬化指数(HDL—C/TC)明显上升,而致血管硬化指数(TC—HDL—C/HDL—TC)明显下降[5].

4.5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广州地区科研组对72名练拳1年以上老人的肺功能测定, 结果证明练拳老人几项肺功能指标比一般健康老人都要好.上海体科所观察练拳半年以后的人群,肺活量明显增加,平均肺活量由2585mL增至2765mL,练拳1年以后差别更显著[5].

近年,国内外科学家研究资料显示,肺活量低的人不能指望和肺活量高的人一样同享高寿,肺功能的测定是衡量人体总的健康重要手段,国外,已将肺活量作为检测衰老的首选项目之一.而太极拳运动对提高或保持肺功能有良好作用,对延缓人体衰退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4.6 血清内分泌水平的研究

上海华山医院的学者对经常进行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作了下丘脑、垂体及性腺内分泌水平的研究,分析太极拳老年人同老年对照组比较,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善是显著的,对延缓内分泌功能的减退有积极的作用.

5 结论

众所周知,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在这个自然规律面前,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是仍然可以有所作为的.长生不老, 青春永驻不过是人类美好的梦想,但延缓衰老,健康长寿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太极拳锻炼就是抗衰老的有力手段.衰老是各种生理、心理、 病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疾病更是催人老的主要因素,疾病愈多,衰老愈快,太极拳的防病功能,就是以大大延缓衰老的进程.

收搞日期:1999—01—14

标签:;  ;  ;  ;  ;  ;  ;  ;  

太极拳抗衰老机制研究_太极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