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及其特点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及其特点_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最高阶段及其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特征论文,阶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自从有了简单的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就出现了为交换而进行的生产,进而产生了市场。随着市场和交换范围的扩大,市场逐渐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占居了主要地位,社会经济按照市场的内在要求运行。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市场经济本身固有的矛盾与其相伴而行,时而表现为市场经济顺利发展,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时而又危机四伏,使人难以驾驭。

按照市场经济自身运动过程,经过初始阶段、大发展阶段以后,进入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一般地说,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便开始了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

有人认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是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不能因为我们国家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认为市场经济在其自身运动中就必然出现这么一个历史阶段,更不能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如果认为这种观点是正确的,那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之后,岂不是还要建立一个比现在还要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的特殊性,而不是市场经济运动过程的一般性。

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只能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大体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生产迅速集中并形成垄断。从生产和经营来看,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仍然是主流,竞争求生存求发展是推动经济进步的客观规律。经营管理好,适应市场需要的企业会不断膨胀自己的规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发生之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曾出现两次资本集中浪潮。第一次是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这些国家的主要经济部门的大量中小企业兼并为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企业,在每个部门中占居统治地位。第二次企业集中浪潮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这次企业兼并以扩展实力为主,形成了不同工序、不同行业之间的纵向兼并。这一系列活动形成了若干具有雄厚实力的大垄断企业,并在国内垄断的基础上形成国际垄断。垄断一方面使生产高度社会化,另方面又使生产资料占有关系高度私人化。使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私人性之间的矛盾达到顶点。矛盾的尖锐化到这个时期,已不能靠市场经济内在运行机制得到缓解,经济危机已无法使生产和消费重新处于平衡状态。发生在本世纪2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就是这种矛盾尖锐化的表现。这次危机虽然使生产力遭到空前的破坏,但仍不能依靠市场的机制使生产走上正常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此而爆发。

其次,向外经济扩张。最先走向矛盾尖锐化阶段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国内会出现大量相对过剩的资本和商品。为了缓解资本过剩和商品过剩的矛盾,这些国家极力向外扩张,向外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最初,这些国家主要采取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瓜分世界领土的办法来完成这项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起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走向独立。落后国家独立后,经过一段或长或短时间的内部动乱后,普遍认识到,要使国家真正独立,必须进行现代化建设,迅速赶上发达国家。而要迅速推动现代化建设,就需要向发达国家贷款,购买先进的机器设备。所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独立化,并没有抑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向外经济扩张,反而在一定时期内强化了这种扩张。发达国家向外经济扩张,一方面起到了缓解这些国家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尖锐化的作用,另方面又把这种矛盾和矛盾尖锐化扩展到全世界。当世界上绝大多数落后国家转为发达国家之时,便是市场经济在全世界矛盾尖锐化之日。到那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想通过对外经济扩张来缓解国内市场经济矛盾尖锐化就办不到了。

第三,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就其内部机制说,是排斥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是名符其实的政权机构。过去的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主要任务对内是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维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外进行侵略和掠夺,为资本家开辟和扩大海外市场。自市场经济矛盾尖锐化以后,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已经不能靠市场经济的内部机制自行调节,使之缓和。然后再发展,再缓和。经济危机已经难以起到通过破坏生产力,使生产和消费重新实现平衡,使生产再次向前发展的作用。要缓解已经尖锐化了的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必须要使国家从外部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甚至国家直接参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通过“国有化”或国家投资建立国有企业影响经济运行。西欧的许多国家国有企业已占全国企业资产、投资总额和就业工人总数的10%—30%;普遍通过国家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使国家财政过去主要是维护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转为主要是参与再生产过程;普遍参与金融活动,控制货币、信用体系,多数国家中央银行为国家所有,有的国家中央银行虽没有或没完全归国家所有,但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也总是由国家控制和管理;普遍实行“经济计划化”,制订各种形式的短期或中期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国家出面,为了缓和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尖锐化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的采取说明了市场经济发展到这个历史阶段,其内在矛盾已经尖锐化。宏观调控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均是资本主义范围内对私人资本的否定,是一种前进运动。虽然我们不能说这是资本主义内部的社会主义因素,但它却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四,市场体系已趋向完善。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市场也在扩大和发展,由不同的市场组成的有机的市场体系趋于成熟。在市场经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会客观地产生对某一市场的需要。我们注意到,原本微不足道的信息咨询业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扩容,其功能显得越来越突出,在市场经济矛盾尖锐化阶段起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甚至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这表明整个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一个事物达到完善阶段必然是它发展过程的最后阶段。

第五,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它根本无法克服这个矛盾,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最终还会使它尖锐化起来。

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既存在使市场经济矛盾缓和的条件又没有消除促使矛盾尖锐化的根本原因,因而矛盾的尖锐化与矛盾的缓和同时存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虽是市场经济矛盾的缓和,但这决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不再会有尖锐化了。在矛盾尖锐化阶段,矛盾也会有缓和时期,正如在矛盾没有尖锐化时期有时矛盾也很尖锐一样。二战后,市场经济矛盾有所缓和,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丰富,创造了缓和矛盾的物质手段;另一方则应归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无论怎样,其实质却是为新社会制度战胜旧制度创造着条件。

总之,市场经济矛盾尖锐化阶段是市场经济发展经历的最后阶段,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成熟阶段。生产的集中、经济外向化、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等,都会达到前所没有的高度,直到这种经济再也无法包容它刺激发展起来的全部社会生产力,这时市场经济就会彻底走向灭亡。人们在认识市场经济的时候往往会被市场经济的成熟性所朦骗,看不到矛盾尖锐化阶段就是其最终的灭亡阶段。

标签:;  ;  ;  

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及其特点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