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要素&情感、理性和实践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要素&情感、理性和实践_政治论文

谈思想政治工作三要素——情、理、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三要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人为万物之灵,人的思想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使人产生积极力量的“精神产业”。它的任务是开拓人的内在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按科学规律办事。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动之以情)、理(晓之以理)、行(导之以行)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基本因素。

一、情是思想政治工作中吸引人心的磁石

情,也叫人情。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有感情。人们总是要求得到别人真挚的感情,也希望自己的感情能有真诚的接受者。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注重感情的作用。

情能感人,情能换心。因为动听的声音,亲切的笑容,温暖的友爱,和睦的气氛等美的感受,是人们所共同向往的。这就是人能产生感情共鸣的心理基础。你向对方倾注友爱的暖流,以自己的火去点燃他人的火,他就会感到温暖,冰冻的感情就会慢慢熔化,死寂的心海也会沸腾。这就叫“移情”。当你主动接近对方、坦诚相见,剖开心胸给他看,对方的感情会逐步发生变化,解除戒备状态,拆掉防范高墙。逐步产生接近感,使感化对象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对感化者产生相信、尊重、热爱之情。这种感情的交流和合流,就是“人情”的强大的内驱力之所在。

关怀、尊重、信任是人情的窗口。先谈谈关怀。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就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学习上体谅之,帮助之,热心为其排忧解难。尤其是人在精神苦闷彷徨、遇到困难、挫折,需要他人或组织同情、支援和谅解的时候,如果此时热情地向其伸出温暖的双手,就恰如雪中送炭,双方的感情就很容易融洽。甚至能结下深厚的情谊,乃至成为“莫逆之交”,“患难中的知己”。再说尊重,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工作对象的关心、爱护、信任的感情和行为的具体表现,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间的政治原则,也是人民共同的心理和行为的需求。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愿意遭到别人的冷淡、嘲弄和斥责。这就叫人的自尊自重之心,没有自尊,就没有自爱,没有自爱就没有自重;没有自重就没有自强。自尊,是潜在精神能源,进取的内在动力。启发人的自尊心,保护人的自尊心,尊重人的自尊心,可以焕发人的自豪感,可以鼓舞人们去从事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反之,训斥、蔑视、奚落、讥讽人,伤害人的自尊心,很容易发生心理对峙。以至情不通,理不达,甚至结下难解之怨,挫伤人的上进心。模范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做到尊重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而不是高人一等;与群众共同研究探讨问题而不是视自己为诸葛亮,视他人为阿斗。还有一个是信任。信任,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肯定。人的价值是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的。给人以信任,可以激发起表现自己才能的热情,去努力发掘自己沉睡的潜动力。反之,你不信任他,他也不信任你。你看不起他,他就破罐破摔,自暴自弃,消沉、颓丧,成为你工作的负动力。

过去,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对象视为兄弟、朋友和同志。关心对方物质上的困难、精神上的痛苦,尊重对方人格的尊严。信任对方的进取精神、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同志之间,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亲如一家,洋溢着鱼水之情。

可是,这些光荣传统在一个时期淡化了。“左视症”在对人的看法和态度上出了偏差。那时,把人的阶级属性看作人的唯一属性。只注意人的阶级性和阶级关系,忽视人的其他属性和其他关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关心、尊重人、信任人的传统被弃置一边而不敢问津,否则就给扣上资产阶级的人性论的大帽子,正常的人情温暖被淹没在“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的冰水里,必然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人。思想政治工作几乎成了整人、斗人、训人的同义语,只有火药味,没有人情味,使人民群众饱尝了人情冷漠的辛酸苦辣。所以,从根本上端正对人的态度,关心、尊重、信任人,这是我们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个前提。

以情感人,须有博大之情怀。要以情感化他人,自己必须有博大情怀。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有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博大胸怀,所以,他一生没有一个私敌。方志敏怀着对苦难中国的赤子之心,所以能不惜用生命向沉睡的国人呼喊。李燕杰有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忠诚之心,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塑造人们的美的心灵的使命感,他才能不厌其烦地“以青年为师,青年为我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者有了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有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有了对党对人民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献身精神就能产生巨大的感情磁场,引导出他人心灵深处的“温泉”,并因势利导地把人们的思想带到一个新的境界。

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更需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展之中,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肥田沃土之上,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情怀。

二、理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照亮心灵的阳光

理,即正确的道理,此处指理性教育。晓之以理,在于提高受教育的理性认识。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和方法链条中的第一个中心环节。理性教育符合群众思想政治面貌和道德品质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

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情固然重要,但情不能代替理。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融进了人的思想深处,使对方提高了认识,才会心悦诚服。理,是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始终的一条红线。理不讲不明。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是打开人们心扉的钥匙。

以理教化,可贵的精神哺育。要转变人的思想,塑造人的灵魂,必须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讲述正确的道理。向人们进行理性教育,是有益的精神哺育。

我们革命者从来就是把传播革命真理、提高人们的认识,做为自己神圣的义务。回顾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传播革命真理,奔走呼号,出生入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马列主义真理之光,去照亮千百万工农群众的心,用真理之声,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组织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壮大人民,瓦解敌人。如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不忘革命。敌人为了监督他,从犯人中挑选了一个患梅毒的农民住到他囚室中来。这个农民经过王若飞同志的教育,后来他逢人就讲共产党的好处。按反动派的逻辑,他被“赤化”了。以后敌人又精心挑选了一个少爷出身,因爱情纠葛而杀人的回族青年进去,不到半年,这个青年又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于是又重选了一块桀傲不训的“顽石”——在旧军队当过排长,后来结伙抢劫杀人越货的犯人,希望他同王若飞同志发生冲突,而顽石也被感化了。他出了狱后还组织了一支游击队。最后,敌人又换了看见汉人就避而远之的蒙族青年三毛进去。这个三毛在王若飞同志的教育下,却成了共产党员。共产党人真有什么能使顽石点头的妙术么?没有!这许许多多的人之所以被“赤化”的奥妙,就在于王若飞同志用马列主义真理哺育了他们,这些反映客观实际的革命真理,是打开一把荒漠的心灵之锁的钥匙。革命的真理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发生全新的变化:即从失望转向希望;从脆弱转向刚强;从萎糜不振转向生龙活虎;从无所作为转向大显身手。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向群众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方针、路线、政策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分辨是非教育等等,并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向群众进行必要的、有益的精神哺育。

晓之以理,必须讲求说理艺术。一个好的剧本,需要演员对它进行精湛的表演,才能成为一出好戏。进行理性教育,也要讲究表达艺术,同一个道理,有些人讲出来使人心悦诚服,顿开茅塞。有些人讲得唇干口燥,对方却闭目养神,无动于衷。是听者不近情理,对理论不感兴趣吗?不是,是说理者缺乏说理艺术。其话只震动了对方的耳膜,而没有震动对方的内心。只抓住了具体的人,而没有抓住具体的思想和心理。说理,必须讲求说服力、感染力和吸引力。

先谈说服力。说服力来源于说理的充分性。这就是说除观点和材料无庸置疑之外,还要把道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讲深讲透,使人无可反驳。通常的方法有渐进说理:按照人的认识发展规律来传授真理教育人,按层次依顺序是渐进说理的主要标志。叙事论理:这是根据人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发展的过程,形象思维更容易为人民所接受。所以寓理于事,通过用一些耐人寻味的典故、生动的典型事例,使人受到教育,并使受教育者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明确应该向别人学习什么东西。叙事说理要注意事例的典型化,要突出思想,防止片面追求知识性、趣味性。事例要有新鲜感而不要落俗套,还有比喻说理:即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使模糊的道理清晰起来,深奥的道理明白起来,而且会使人受到启发、鼓舞和振奋。不管哪种说理方法,都要注意:既不要搬出整个大道理来满堂灌,而是要把大道理划成若干个小道理逐步讲清,又不能忘记说理的完备性和连贯性。

再是关于感染力。感染力来源于强烈的感情共鸣。就是说理时要在对方寻求感情上共振点。人总是喜欢听顺耳的话,顺耳之言能使人产生好感。于是有了:“委婉之言听之,指责之言却之,训斥之言恶之”的说法。我们在说理时,确实应该少点火药味,多点人情味。把一些逆耳之言加工成顺耳之言。这样就犹如春风化雨,点滴入土,润物细无声,避免那种简单粗暴,电闪雷鸣,疾风暴雨式的训斥给人的心灵带来的疑虑和伤害。

三是谈谈吸引力。吸引力来源于说理表达的丰富多彩性。成功的说理,应该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尤其说理语言要做到富有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和形象生动性。使人听后犹如读了一本启迪心灵的动人小说,看了一场有益身心的优秀影剧。既有道理的熏陶,又有情理的增益,艺术的感染,形成一种美的享受,使人的灵与感都得到升华。

三、行是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

情与理表明了动机和自己的行动。行,才是实际步骤。它是目标自我实现的载体。情和理只能在行中才能统一。导之以行,行为示范,又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

其身正,不令而行。本身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自己行动的引导,使受教育者感到教育者所提供的目标是真实可信的和有益的,因而就积极地去为这些目标而斗争。在这方面,我国人民有许多精辟的总结。如“以身作则”,“百姓从行不从言”、“身教重于言教”、“其身正,不令而行”……等等。这都说明了以自己的行动为别人做出榜样,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正如马克思所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重要。

还有,讲话人的言行不同,其语言的分量也不大一样。行为丑恶,再动听的话也轻如鸿毛,一文不值。行为高尚,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句句金声。这就是说,一个人的语言的分量,不仅要看这些话包含了多少真理,还要看他平时的行动如何。“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之所以至今还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是因为说话人岳飞本身就是一位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倘若这几句话出自秦桧之口,恐怕只能引起人民的恶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能传颂不衰,也正因为说话人文天祥英勇不屈的行为,表现了高风亮节之故。倘若出自一般文人之手,其影响是不见得如此之大的。打铁还得本身硬,这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借鉴的至理名言。

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谁的漂亮话、套话讲得多,语录背得多,谁就思想红,谁能说会道,谁就先进,就积极,老实肯干反而受打击,受压抑,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正人务先正己”,“正己方能正人”,“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些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有一则笑话,很发人深思。说某剧院后台起火了,丑角跑到前台向群众呼救,大家以为丑角说笑话,竟喝采了。丑角急不可待,比手划脚地加以证实,并再次大声疾呼,但观众越加哄笑,越加喝采。如果我们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领导同志,本身有严重的思想作风不正,自己的行为无情地反驳着自己的主张,即便是他的道理再正确,再三令五申下文,再一本正经地说教,也是很难落实下去的。如某单位有位领导,在分配住房时,先把领导班子的房安排了。再开会动员大家先人后己,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互相体谅。有位知识分子干部因家庭有特殊困难,提出来要求照顾一下,他训斥别人是无原则的要求。结果,谁也不按他的原则办事,最后闹到抢钥匙的地步。可见,思想政治工作者作风虚伪,必然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威信扫地。

总之,情、理、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各具作用而又关系密切。理是源,情是流,行是落脚点。理是灵魂,是统帅,情服从于理,服务于理。情理只有在行之中才能高度统一。

情不能离开理。否则,情没有理的约束,就有感情用事、丧失原则,走向越轨的可能。离开理的情将会是乱弹琴。以情感人是为了由情入理。通情是为了达理。理是思想政治工作中贯穿始终的红线,是照亮心灵的阳光。

理亦不能离开情。情是理的载体。情为理准备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打开了通路。情不通,理不达。感情不融洽,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通情,才能达理。受感化而接受的道理,是最能久久地铭记在心的,动情之后的转变,才有牢固的根基。理离了情,枯燥无味的、空洞的教条有谁愿听?寓理于情,就是要将理化作丝丝深情送到对方心中。情,是滋润人的心田的春雨。

行,是情和理的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归宿。离开了行,思想政治工作将失去全部意义,先进人物的典范行动,是载着情理付诸实施的先行之舟。

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情、理、行三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必须并用。

标签:;  ;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要素&情感、理性和实践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