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龙晓秋,罗晓琴,刘陈勇

龙晓秋 罗晓琴 刘陈勇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四川 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126名护生为对照组,2015年5月~2016年3月在本院急诊科实习的135名护生为实验组,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管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的差异和对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教学管理的评价情况。结果:实验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优于比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态度、分层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的技能操作流程、带教老师业务能力、教学技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的满意度均在95.5%以上。结论:在急诊科护理教学中实行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能使急诊护理教学更规范、系统,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急诊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规范化流程教学;分层管理;急诊护理临床教学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355-02

规范化流程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用头脑风暴法、因果鱼刺图等科学的工具,对现有的教学流程进行再造和教学方法改进[1],由教学老师利用理论讲解和实践指导等方式进行教学的形式。分层管理是在科学合理的划分管理对象层次的基础上,运用不同层次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2]。我科于2015年5月~2016年3月,在护理临床教学中运用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126名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名,女性124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4±2.7岁);学历:中专89名,大专32名,本科5人。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生135名为实验组,其中男性3名,女性132名;年龄:18~25岁,平均年龄(20.8±2.9)岁;学历:中专107名,大专:24名,本科:4名。两组护生的学历、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护生的实习时间为四个周,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行规范化流程教学与分层管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1.2.1选拔带教老师 选择参加医院护理部带教老师选拔考核合格,本科以上学历,有十年以上急诊专科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为总带教老师。选择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过硬,较强的沟通和示范能力的护理人员为带教老师。

1.2.2规范化流程教学结合分层管理

1.2.2.1科室现有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主要依靠带教老师个人经验,存在很大的问题,也是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制定急诊科护理教学工作手册。内容包括:

(1)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历层次对急诊实习的总体要求制定,有利于带教老师安排详细的学习计划,有利于护生从总体上把握在急诊科的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科室规章制度,规范护生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有益于保障护生职业安全。

(3)带教老师的履历和职责。包括护士长、总带教老师、临床理论授课和技能指导老师的分工都做了详细规定。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有利于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控制护理教学质量。

(4)教学质量质控的方法和标准,奖惩措施明确,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其不断改进教学措施,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5)科室常用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模式,各层级护生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实现了护生个别化学习的特点[3],引入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床边快捷教学、情景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加护生参与互动,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4]

(6)科室常用的工作程序,常见疾病的护理程序,常用护理操作技能流程,以文字结合流程图、简单清晰、重点突出、难点清楚的方式呈现。便于护生快速掌握。

(7)科室常用操作的考试评分标准,便于对护生进行考核统一标准化的考核。

1.2.2.2总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学历进行分层管理,分别制定学习计划,分配给相匹配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结合护生分层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护生性格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护生明确个人学习计划,掌握学习进度。

1.2.2.3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护生的意见和建议,商讨解决教学中的疑点难点。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教与学的热情,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1.2.3效果评价 (1)出科前由总带教进行急诊科的专业理论和操作考核。(2)护生实习结束前,向护生发放临床教学质量反馈表,调查实验组护生对急诊护理临床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包括对带教老师教学态度、分层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的技能操作流程、带教老师业务能力、教学技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发放问卷135份,收回135份,回收率100%。满分100分,90~100分为很满意,70~89为满意,60~79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很满意+满意为满意。

1.2.4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采用描述统计法统计护生对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的评价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比较见表1。

从表2可见,实验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教学态度、分层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的技能操作流程、带教老师业务能力、教学技巧、教学计划执行情况等满意度均在95.5%以上。

3.讨论

3.1 统一急诊常用的工作程序、疾病护理程序和操作流程是提高急诊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急诊科危重患者多,抢救任务重,出诊时间不确定,导致急诊护理工作业务繁忙;同时教学内容涉及病种多,专科多,内容多样,让护生学习目标不清晰,掌握程度参差不齐。科室带教标准和流程不统一,带教老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带教,使带教随意而盲目[5]。不同的带教老师教学效果存在差异。实施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后,带教老师有了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护生学习目标明确,再通过带教老师个性化的指导,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护生能够按学习计划循序渐进的完成学习目标,提高理论成绩和操作实践能力。

3.2 分层级管理护生是提高急诊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助力。护生从不同级别的学校来医院急诊科实习,本身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护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习的效果不理想。

按照学历对护生实行分层管理,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根据护生基础理论和操作水平,分配相应水平的老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护生的学习进度和意见,共同商讨教学中的难点、疑点。增进了师生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师生在护理临床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护生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急诊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4.结论

实施规范化流程教学与分层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规范了急诊护理教学流程和内容,使急诊护理教学方法更丰富,带教老师教学技巧日趋成熟。护生学习目标明确,能充分激发护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护生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实践能力,从而提升急诊护理临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石景芬,龚永,安静,胡培.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在呼吸科临床教学流程再造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4)418-423.

[2]唐国荣,傅国华.分层次管理思想及应用[J].前沿2015.8(382) 59-60.

[3]刘荣玉,曹力燕.计算机多媒体在急诊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10(36):776-777.

[4]孙云霞,傅增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中的运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010.7(14):86-88.

[5]赵香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在手术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临床护理[J]2011.10(7):61-62.

论文作者:龙晓秋,罗晓琴,刘陈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6

标签:;  ;  ;  ;  ;  ;  ;  ;  

规范化流程结合分层管理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龙晓秋,罗晓琴,刘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