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立达科技开发总公司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增长,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对国土空间优化的问题越发重视。十八大报告中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三生空间的基本概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本文对三生空间进行梳理与研究,并勾勒出三生空间的框架体系。
关键词:三生功能 三生空间 国土空间优化 功能分类
一、“三生”功能内涵及分类
1.1国土空间分类方式
国土空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多种国土空间分类的方式。我们习惯性的将土地分为农用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按照国土空间利用等级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园地林地、耕地草地、住宅用地、特殊用地、交通用地等十二类。城市用地一般分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建设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等。按照土地主体功能区进行划分时可以将国土资源分为城市化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等三大主体功能空间。在国土规划纲要中将国土空间分为城镇、农业和生态三类空间,并采取合理的管制手段对国土空间进行保护和开发,确定国土开发强度空间保护等约束性指标。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快,越来越注重国土空间生态功能的分类。努力构建以生活、生态、生产功能为主导的分类体系,统筹规划生态用地空间,以达到国土空间管理和研究的需要。
1.2“三生”功能基本内涵
三生功能空间是生态生产生活三种功能空间,涵盖了人类的文化、休闲、精神、美学的需求以及产品聚集,是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体系融合的重要产物。并且生产空间与产业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以提供工业品、农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导功能的区域。在三生空间中生态空间是基础部分,支撑着生活和生产空间实现自身功能,协调人、地之间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产空间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产品,追求用地集约和产出高效,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生活空间的服务对象是人,追求宜居服务的方面,创邻里文化效应。生态空间服务的对象是人、物兼备,追求山清水秀,尊重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三生功能空间识别
2.1单一功能空间识别
目前学术界对生态功能的划分有着强烈的共鸣,认为灌从、林地、水体、草地、冰川等用地类型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将其划分至生态空间。而对于生活空间和生产空间的划分往往是变化较大的。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2.2主导功能空间判别
多功能性是土地的本质属性,土地的生产、生态、生活三大主导功能相互转化是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各主导功能之间进行的动态过程。迄今为止,凭经验定性判断土地利用类型主导功能的方法最为常见。相关学者认为独立工矿区、菜地、园地、其他农用地的主导功能为生产功能。草地、湿地、沙地等主导功能为生态功能。农村居民点的主导功能为生活功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可以从经济人口、交通优势、自然环境、生态敏感性、生态重要性来评价等维度构建三生空间的指标。根据主导功能函数计算每个行政单元的主导功能。
三、国土空间的三生功能空间优化与进展
三生空间优化属于国土资源优化配置问题,是以三生功能的空间识别为基础,以能够较长时间、更大空间尺度的获得综合效益方案。是自然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以及社会和环境综合体系优化调整的方案。下面是基于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和“多规合一”两个方面,对三生功能空间优化进行的评述。
3.1基于适宜性评价的空间优化与进展
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与空间尺度的选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最多的适宜性评价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以空间叠置为分析基础,通过不同的指标拟合算法发展而得的各类评价方法。例如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分区叠置分析。重新判定空间单元与在旅游城镇化进程中的功能地位。通过构建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建立国土空间三生功能分类体系,对国土空间进行综合功能分区。第二空间相互作用及趋势模拟分析。借助景观生态格局分析累计阻力模型和引力模型进行适宜性评价。第三是基于生态位的空间供需耦合分析,将评价单元视为相应的多维资源供给空间,通过二者的匹配程度来判别适宜性水平。目前,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之间缺乏衔接与整合,无法对研究地区从不同尺度实现全景式评价,影响了成果的应用。
3.2基于“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与进展
通过树立相关政策和规划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空间治理体系由空间规划、差异化绩效考核等内容构成,在现有的空间规划体系中大部分规划都是从各自编制部门职能和规划目的对三生空间和相关内容进行探讨。例如城乡总体规划中“三区四线”各类城市用地的占比,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用途分区、基本农田范围规定,环境保护规定对各类保护区的划分。通过“多规合一”加强各项规划的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目前中国多规合一的工作还停留在试点阶段,缺乏大量的案例支撑。
3.3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需要从区域发展角度与全局利益出发,揭示国土空间功能类型的分异规律,横向的优化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各种要素的配置,纵向的优化现在未来的要素配置,作为国土空间功能结构优化的调整基础性依据。最终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生态效应相统一。目前,我国三生空间国土格局优化仍处于探索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三生空间优化配置的内涵,更好地指导三生空间的国土优化实践。
四、结束语
本文将三生功能内涵分类、空间识别和空间优化作为本文的主题。以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但由于三生空间研究起步较晚,实验研究还不充分,需要学者为我国国土空间优化的三生空间研究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青亚兰. 基于多源数据的茂县“三生”空间识别与评价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李为. 县域国土空间评价与优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论文作者:肖龙1,林艺苑1,钟珊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空间论文; 功能论文; 国土论文; 生态论文; 评价论文; 主导论文; 建设用地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