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实施需要软着陆——如何以“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着陆论文,学以致用论文,教学模式论文,促进学生论文,课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打开2011版的语文课标是在香港嘉诺撤培德学校的办公室里。香港也有课程纲要,不同的是,他们的这本纲领性文件A4开本,有厚厚的235页,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类似我们课标这部分内容的有78页,示例100页,相关的文件附录59页。我们看到,大量的实践案例,具体的操作范式是这本书最主体的内容。认真阅读这些操作范式,颇受启发,现在做什么都讲究“软着陆”,2011版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需要的也是软着陆,怎么着陆?借我与香港学校同事共同完成的一个案例谈一点做法——如何以“学以致用”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以致用——借助拼音识字学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是一个原创的模式,主要针对香港普教中(香港语指2008年开始推行用普通话教中文,每周有两天内地教师驻校支援)教学课文的第一课时,解决学生如何借助拼音自主认字识词读文。之前香港教师的做法是拿到课文,就教学生读一遍或者跟着录音读一遍,接着就进入到问答式课文分析当中,这样,母语是粤语的香港孩子只能依赖老师来学习普通话、学习中文。模式设计之初我们就把落脚点定位在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进而自主学习能力上。以下为模式流程。(见表1)形成这个模式文本以后,我跟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建立一种新的工作节奏,每周重点备一堂课,周四雷老师上,观课评课后,周一王老师上,这样不断实践,循环往复,三个回合下来,效果明显,两位老师都在一课一个台阶地进步。下页表2是雷老师最近20天课堂观察记录。
观察发现,雷老师的第一次课22分钟才进入词语教学,之前一直在围绕课文内容提问,这是香港老师惯常的做法;第二次课能快速进入词语教学,但老师教得多,学生拼得少,后半部分又习惯性地回到对课文的问答式分析理解,几乎没有自主读文时间;第三次课词语部分教学基本掌握,尤其能准确判断词语教学中的重难点,十分可贵,但读文明显不够,还是喜欢问答;第四次课是及时点评第三次课后老师要求上的一节补救课,基本掌握以问促读的教学技巧,最重要的是老师尝到了学生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好的甜头,对本模式越来越有信心;第五次课词语部分教学已经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读文部分顺序有问题,不能先问再答最后读,因为学生没有读熟之前是很难圆满回答老师的问题的,这也可以看出旧有习惯多么顽固地左右着老师,为此给出明确的改进策略“先问再读最后答”,期待老师形成新的教学习惯。
纵观这个过程,最让人高兴的是学生的表现,“自主拼读”成为所有学生的习惯,每当看到他们遇到不会读的字时条件反射般地借助拼音小声拼读的场景我就会感慨,学生的改变永远都是最快的,这个细节就是我们想要的自主,这是教学方式变化带来的。
香港教师没有内地教师那么喜欢谈理念,他们更关心怎么做,本案例的成功之处:第一,理念一定要化作具体的操作模式才能真正帮助到老师;第二,教师对操作模式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模式里涉及的具体方法和技巧需要一个一个逐步掌握;第三,每次课后引导教师看自己的发扬点与改进点就能一课一个台阶地进步(如果没有指导教师可以选择同伴互助);第四,旧有习惯会非常顽固,教师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超越自己,这个过程改变的不仅仅是习惯,更是新的思想和理念的落根与生长。
这个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一个从思想理念到课堂实践的真实过程。刚刚颁布的课程标准出现了一些新的提法,这些新提法后面往往就是新的思想与理念,但是课标不可能提出再下位的实践方式。所以,课标颁布以后,最大的空间应该留给教研部门和基层学校,研发有效的实践模式。不要一提到模式就紧张,就觉得是要拿个什么东西去套住老师了。这个模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框架,是最开始学习新的行走方式时需要的那根拐杖,最后肯定是要扔掉的,但是没这根拐杖真的不行。
原标题:课标实施需要软着陆
标签:课堂教学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