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论文_王俊杰,王玮

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论文_王俊杰,王玮

济南四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生活水平质量日益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居住和工作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需求,必须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舒适度,其中混凝土作为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成为决定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必须要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措施,积极的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完善和创新,才有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分析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控制措施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耐久性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由于耐久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如果不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来使用混凝土,很容易导致工程质量的不达标。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混凝土材料的性能分析,关注其耐久性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混凝土的技术措施,从而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使用时间。

1 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

混凝土是一种混合材料,主要成分是水泥,还包括砂石等骨料和水。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水泥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直接影响其质量,只有保证混凝土有足够的抗压能力,混凝土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在混凝土中添加水泥的强度和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是呈正比的,在水灰比固定的状态下,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如果在混凝土中增加水泥量不仅不会增加混凝土抗压强度,还会让混凝土出现变形和收缩的现象。在水灰比相等的状态下,低标号的水泥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抗压强度,而高标号的水泥可以配制出来具有较高抗压强度的混凝土。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合理控制混凝土中的水灰比和水泥强度,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其次,砂石、粗骨料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砂石的质量会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根据施工现场砂石含水率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做合理调整,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达到规定标准。另一方面,在配合比和水灰比相等的状态下,不同的材料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不同。例如,与卵石结合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和与碎石结合配制出来的混凝土相比,强度要弱一些。但在石质强度相等的状态下,卵石的表面与碎石的表面相比,要更加细腻。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科学合理地控制砂石和粗骨料,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可以达到规定的要求。再次,气温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建筑工程施工人员要为混凝土创造一个科学合理的温度、湿度环境,保证混凝土质量。

2 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措施

2.1混凝土材料选择

混凝土原材料主要为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其原材料的选择对混凝土质量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控制原材料质量。水泥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水泥种类较多,主要有普通硅酸盐水泥重复了、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不同的工程会选择不同的水泥材料。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要结合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水泥。例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就要选择粉煤灰水泥,其散热效果较好,且能够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水的质量对混凝土也有一定的影响,通常使用自来水,不能使用海水和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除此以外,也要结合工程要求来选用混凝土配合中的骨料。

2.2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在实际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施工设备、天气环境等均会对混凝土的坍落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混凝土的用水量、含水量进行适当调整,才能保证混凝土与施工现场完全吻合。施工过程中要保证石灰与水泥的比例才能保证混凝土施工结构达到施工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配合比设计标准进行混凝土级配实验,再根据级配结果进行配合比实验,根据配比结果进行施工,按照原材料含水量含泥量调整施工配比,以保证配合比的通用性。

2.3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

完成混凝土配比后,要进行混凝土搅拌。在搅拌之前,将搅拌设备进行加水空转,使搅拌桶中完全湿润,然后降水清除,加入原材料进行搅拌,同时,可以根据建筑工程要求加入合适的外加剂。在进行第一盘搅拌时,要充分考虑筒壁对砂浆的粘黏情况,并按照配合比的规定将石子的用量减半;在拌好第一盘混凝土后,要将拌好的混凝土卸载干净,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次投入拌合料,更要坚决杜绝同步进料和出料的违规操作。此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强度、拌和颜色和良好的和易性,要严格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和水灰比,防止混凝土离析,保证混凝土质量。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都不会在施工现场进行搅拌,都是选用商品混凝土,这就涉及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运输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运输罐车、混凝土输送泵、翻斗车等。当混凝土运输罐车到达施工现场时,混凝土输送泵会与混凝土罐车的出料口相连,直接运送到施工的楼层,并通过布料机送达作业面。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要通过转动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均匀性,不能出现分层、离析等情况,如果到达浇筑现场,混凝土发生上述问题,要进行二次搅拌;如果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将其视为废品,不能用于施工。

2.4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

(1)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一般情况下是通过分层的方式,在实际的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每一层浇筑的完整性。简单来说,就是在进行浇筑下一层时,需要保证上一层的浇筑效果。并且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需要保证搅拌均匀,促使上下两层混凝土能够完整的结合。在对柱子进行浇筑时较为繁琐。在对高度不超过3m,截面边长大于500mm,并且中间没有交叉贯穿的钢筋情况下,就可以采用直接从柱顶浇筑的方式。但是这不是现代常用的方式,一般情况下,对柱子进行浇筑还是从柱模中部开始,通过开口的方式把下面部分一半进行浇筑,对上面一半进行浇筑需要振捣完毕和密封之后。(2)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分层离析的问题。对这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就需要在进行料斗和漏斗倒出准备浇筑时,其倾斜的距离控制在1.3m 以内,在竖向放置时,混凝土的高度需要控制在2m 之内。如果超出这种情况就需要使用斜槽、串筒等材料进行再次操作。

2.5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水泥入模后会产生较大的水化热,水化热产生和释放热量的速度和大小都会直接影响水泥水化进程的快慢。水化热产生过快会导致内外温差过大,极易引起建筑结构构件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施工质量。因此,要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和部位,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类型的混凝土,并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混凝土的养护要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一般分为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为了使水泥得到充分水化,需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尽量减少表面的暴露时间,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在混凝土表面保护层初凝前,应先卷起覆盖在表面的覆盖物(如蓬布或者塑料布),然后用抹子搓压表面两遍以上,待表面平整后再次进行覆盖,养护龄期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条件确定。

总而言之,混凝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物的安全,同时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严谨科学的施工规范,提高混凝土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冰.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 绿色环保建材. 2017(12)

[2] 王樱.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 居业. 2018(04)

[3] 陈勇星. 试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 四川水泥. 2018(06)

[4] 郭显昌. 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要点及质量管理[J]. 建材与装饰. 2017(24)

论文作者:王俊杰,王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现场混凝土技术的控制论文_王俊杰,王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