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谈今年高考历史试题_高考论文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谈今年高考历史试题_高考论文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谈今年高考历史试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考试中心论文,专家论文,国家论文,历史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7月,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在广西评卷点作了《历史教学与能力培养》的讲座。其中多次谈到了今年的历史试题,现将这部分内容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选择题。今年的选择题按《考试说明》系统掌握知识的新要求来编制,在题目里加大了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历史事件本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的考查。以前试题的改革,重心放在主观题,在客观题方面作为不大。今年在客观题这方面作了尝试,从结果来看,今年选择题的难度上去了,考能力的深度上去了。确实,做起来没那么容易了,选择题也可以考很大的题目。

客观题今年有深度,是因为我们需要在这种题型上下功夫,使它更具生命力,你不让它进步发展,它就会退化,变成死记硬背的题型。以后,在客观题考查能力的问题上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从阅卷和了解的一些情况看,今年试题的难度可能会比较高,如果说这里有什么问题,也可能是对选择题考查能力的深度把握得不是很准确,就总体来说是这样,就个体而言是考查思维能力多了一些。去年的试题后面的题目难,前面的题目容易,不少考生客观题得了满分。今年的试题后面的题目难度有所下降,前面题目的难度提高了,也有可能提得高了一点,最后要统计全国的有关数据才能看得出来。

填空题。图是要考的,但识图题取消后,图都是用文字表达的方式来考。今年的图,考得不活,考的基本上也不是图,还是教材上的文字表述,教材上没有这幅图。新教材有很多图,在考试当中,一般只有图和比较重要的历史现象联系在一起时,才有可能涉及到。没有识图的题型,考图主要还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述。

材料解析题。今年“继昌隆”缫丝厂这道题,主要考查阅读历史材料的历史感问题。这段文字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就是让考生读过这段文字材料后,看他能提出什么问题来,能不能把文字材料里反映的7点问题最大程度地细致划分或区别开来。考的是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实质是历史感的问题。

材料解析题是考查能力比较好的题型。因此近年把它运用到了问答题、选择题。今年客观题材料的内容就比较多,这并不是要把其他题型变成材料题,而是要发挥它的功能。就材料题本身来说,“继昌隆”缫丝厂这道题是个方向:材料题应尽量朴实,材料要比较多,问题比较少,也就是说,它接近于人们平常接触材料的状况,不应把材料题搞得太花。当然材料剥得非常干净,材料之间的联系非常的赤裸裸,那就不是材料,失去材料的味道。材料题这道题变化比较大,这也是一种探索。材料题应当在这方面加强它的考查功能。

问答题。问答题每年都有一两道考查思维能力很强的题目,纯摆史实的不多,直接摆史实的题目可以说没有。它特别强调解题的角度。今年秦皇汉武这道题是三个角度,最后归结为一个角度。问答题的特点是应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认识一个历史现象,这是问答题的生命力所在。

今年农村经济改革这道题,涉及不少小字。考试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不是以教材为依据的。目前教材大字部分概念性东西比较多,小字比较生动具体,陈述史实或故事比较多,考试当然不能只考概念,应把大字小字视为一个整体,如果要出某个问题,碰到小字是小字,碰到大字是大字,不去有意地回避小字,也不有意去注重小字。在讲述历史问题时,一定要全面,怎么讲最完整就怎么讲,就怎么准备。今年农村改革这道题,假如不讲小字,农村经济改革的事就讲不清楚。

细心的人可以看得出来,试题还是迁就了教材,计算整个卷子涉及小字的并不多。

历史理论与方法。要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是我们这两年要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内在精神。去年考了恩格斯的一段话,显然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基本理论问题。去年几道题目都抓住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基本理论的考核,今年也是如此。中国现代的农村改革一题,最后结论都归结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上。我们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就要使用高考的指挥棒,这个指挥棒一定要指挥到底,一定要强而有力。中国古代科技,三大发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这道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它有可能是第一生产力,也可能自身沦丧。国家和社会制度的腐朽没落,新的生产力受压抑,科学发明没有获得社会的承认,这是近代中国的状况,是社会制度造成的后果。农村改革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化,中国古代科技的兴衰,在这些大题中反复强调了这些基本理论,在小题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其含意就是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和方法。

比较的方法,是学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去年试题有维新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的比较,今年有秦皇汉武的比较。有人说,教学中很难想到对这个问题的比较,这样的题目在许多人的意料之外。课本上主要讲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讲他统一的意义,以及秦的制度措施对中国的影响,反面的东西讲得很少。我们往往受教材的束缚比较大,教材这么表述,就按教材的思路去讲,其它的话也就很少讲,当然这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秦始皇的暴政和他留下的恶劣影响,那也是非常明显的。由于在高考中需要考查考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高考试题在很大程度上可能离教材越来越远,离教材的表述越来越远。这个“远”应怎么理解?可以这样说:不能考学生没有学过的东西,如对于某个事,他根本不知道,去考他显然是不对的;他知道某个事,就考某个事,但不死板去考,不把它考死,一定灵活地去考。我们历史学科评价历史人物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评价人物必须功过分明,对秦始皇为什么不能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呢?

表达能力。在考试说明中要求:语言准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既然考试说明规定了,就应当把它变为可以操作的考查目标来进行考查。

历史学科表达能力有其特点,不会提出太高要求。但段落与段落之间要有关联,有深入的关系,有分析或综合的关系;语言要准确,不空发议论,议论要有历史事实作依据或支持。总之,文字表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当尽早重视和着手。

标签:;  ;  ;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谈今年高考历史试题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