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建筑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已成为我国建筑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应用将是未来的趋势,但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诸多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工程技术人员的一大难题。鉴于此,文章重点就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评价及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评价;控制措施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施工方式,可以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还在节能、减噪、环保等多个方面具备比传统模式更大的优势。作为装配式建筑的纽带,密封胶的选择非常重要,除了满足防水密封要求外,其长久的使用性能是保证建筑长寿命的关键。
1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它对施工质量、施工人员技术水平、施工组织能力以及图纸拆解质量等方面都要求的相对较高。该种结构及施工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大部分构件均需要预制,利用定型模板的平面作业方法替代传统的现浇结构作业方式,这种施工作业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第二,由于结构的大部分构件均是由工厂生产出来,可以利用较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机械,从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质量,对施工现场的噪音污染也将大幅度降低,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避免了施工现场的粉尘等污染物;第三,由于装配式建筑结构是一种较为前沿的工程技术,该建筑结构形式对前期设计质量和后期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需求均比较高。
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质量评价
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评价,采用与施工安全相同的层次分析法。施工项目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下部分通常采用现浇结构,所以施工质量分析重点放在地上部分结构质量控制上,详细如下:
2.1质量控制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质量控制评估体系。影响地上部分施工质量可控性的因素主要有工人的数量、工序的复杂程度及施工中的部分细节。一般在总工人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工种种类越多,相互间的协调与管理的困难性就越大;而在总工种种类相同的情况下,工人数量越多,施工管理难度越大。工序越多工艺越复杂,则施工质量越难得到控制。工作量越大,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操作难度考虑的是施工设备的操作难度和施工作业面的大小,设备操作难度越大,作业面越狭小,施工质量越难控制。施工细节部分是考虑施工中构件几何尺寸、位置、材料的质量可控性,误差控制考虑的是施工中误差的累积效应及补救的难易程度。为便于分析比较,最终形成量化的评价指标,采用评分方法对各项进行评价。在进行质量评估前,先对各层次项目进行编号。目标层:A为地上部分施工质量可控性;准则层:C1为工人数量;C2为工序复杂度;C3为施工细节;子准则层:S1为工种种类;S2为工人数量;S3为工序数量;S4为工作量;S5为操作难度;S6为尺寸及定位;S7为材料质量;S8为误差控制;方案层:P1为传统现浇施工;P2为预制装配式施工。
2.2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施工质量评分结果
分别对传统现浇施工和预制装配式施工进行评分,计算其施工质量可控性指标,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预制装配式施工的质量处于易于控制级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工人数量。预制装配式施工现场工人数量明显少于传统现浇施工,这使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大大降低,也让工人的操作监管更加可控,从而提高施工质量;第二,工作量。工厂制作分担了大部分工作量,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数量。工厂制作为混凝土的浇筑、养护,钢结构的切割、焊接提供了较为适宜的环境。在土建施工过程中需穿插进行大型电力设备的入场工作,使部分区域操作面狭小,不利于混凝土工程的实施,从而难以保证施工质量;而预制装配式施工现场工作量很小,无须架设满堂脚手架,同时楼板施工时也不存在拆模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在拆模过程中影响已安装的大型设备的施工质量。在土建与电力交叉施工中,这一优势尤为突出。
3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加强辅助工具使用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安装中,由于大部分PC构件重量体积大,给工程吊装和安装施工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加强辅助工具使用,比如使用转角板“L型”吊具。转角板在运输、管理、吊装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折弯和损坏现象,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在吊装过程中使用“L型”吊具,把转角板吊装时所承受的张拉力转移到“L型”的吊具上,保证转角板的质量;又如设置合理的平板护角,根据预制构件的型号和种类,设计制作出与之相匹配的、可以重复使用橡胶护角,从转角板出厂以后,就将护角套在的转角板的四角,从而减少转角板的损坏率。
3.2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管机制
很多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并不是施工人员造成的,而是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或者预制构件在生产加工中存在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质量监督机制,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把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控制在萌芽当中,减少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施工效率,以便更加全面的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监理工作,规范工程监理在施工方案审核、构建生产监督、构件出厂进场验收、样板房见证、灌浆防水等关键环节的旁站、安装风险点防护监督以及结构工程验收等方面的工作。
3.3选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中应当采用射频技术和建筑信息模型,这两种关键技术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向绿色建造发展的进程,其中射频技术能够将构件的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在组装和生产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在验收、安装、物流、仓储、生产等环节准确的辨识出构件的信息,防止出现信息孤岛问题,降低出现信息录入错误率,便于及时更新建筑信息模型的信息。而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技术,有效的防止了信息孤岛现象的产生。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的时候,模型的核心数据主要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数据,持续管理单个设备数据、装配体数据等,通过建模计算对构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分析其与整体的耦合度,判断出装配的合理性,提高建筑的工程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能有效控制施工质量,主要在于大部分构件在工厂统一预制,质量得到更大的监管和保证,出现残次品的概率明显降低。此外,由于工人数量的减少和机械化施工的增多,施工效率得到很大提升,出现工程质量事故概率也随之下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能得到有效控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叶浩文,王兵,田子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一体化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展望[J].施工技术,2018,47(06):66-69.
[2]柴风娟.装配式建筑与混凝土建筑的经济比较[J].纳税,2018(08):241.
论文作者:李晓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0
标签:建筑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质量论文; 混凝土论文; 构件论文; 转角论文; 数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