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市场对电动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然而人才培养比较滞后,本文总结了电动汽车维修行业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校企合作以及优化课程体系建设等建议。
关键词:电动汽车;传统汽车;人才培养
1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相对于开设传统汽车维修专业的院校来说,对于那些并未开设该专业的许多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在相近的汽车专业之中增设电动汽车方向。
(1)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就电动汽车常见的故障而言,要做到准确地予以诊断和及时地予以排除,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就汽车检修这方面的毕业生而言,无论是维修类的,还是汽车检测类的,是要经过系统学习和刻苦的磨炼。无论电动汽车的保养、系统的检测和零部件的了解,还是诸如车子被撞击后电池安全方面的问题,都必须被这一专业的毕业生所掌握。必须了解的,还有电动汽车保养费用、保养年限等。对于诸如综合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能力等基本的素质,都要在夯实学生电动汽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以努力培养和提升。这样,无论是对于新技术的培训,还是对于电动汽车的故障检测,抑或是对于这一类汽车的维修,都能够为这一类毕业生所掌握。
(2)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无论是蓄电池,还是驱动电机,都为其核心的关键部件。对于动力电池,要在过去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方面课程的基础之上,加入这方面的管理和维护方面的技术。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动力电池的不同类型及发展趋势,如目前比亚迪电动汽车采用的锂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与维护保养注意事项,从而掌握动力电池的管理和维护技术。同时在掌握驱动电机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诊断和排除驱动电机系统故障的能力。就业方向从传统汽车电控系统研发及检修拓宽到锂离子电池企业、驱动电机、电池材料等企业。要对电动汽车进行人才培养渠道的拓宽,既要做到在将电动汽车知识融入到传统教学内容上,同时通过对于未来汽车发展趋势的介绍,使得学生们做到对于学习兴趣的提升和汽车行业发展大局观的产生,也是这方面教育的一个重要努力方向。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是在任教方面做到这样两类人员的聘请:其一电动汽车方面的行业专家;其次为企业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这样,目前电动汽车领域的“双师型”师资不足的现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通过长效合作机制的建立,在企业跟学校之间,要做到学校在安排课程方面对于企业人员时间安排上的充分照顾。
其次,要为“双师型”教师的较快成长创造条件。借助以下几种形式,使得学校的教师对企业进行深入了解:其一为以访问工程师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一线作业之中去;其二为直接让教师去企业兼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些教师都要做到对于具体工作岗位的对应。对于最后学习成绩的评定,要借助于对实质性成果的考核或者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学习报告之类的“虚”的材料。
对于有着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的团队来说,要有一个负责人,以便于对以下业务进行办理:一是教材的开发;二是对于师资队伍进行业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对相关项目做到规划和开发。另外,无论是教育教学的改革,还是专业实训室的建设,抑或是专业发展方向,都要由专业的带头人负责及以方案的确定。就各个组员来说,既要做好课程教学的研究组织工作,也要做好具体是组织实施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上,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双师结构”的教学队伍,正是借助于对对行业技术专家的聘用和企业挂职锻炼以及进修等方式,得以建设成功的。
电动汽车专业教师在提升个人能力向 “双师型”教师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将知识技能的提高与项目实战相结合,如参与企业项目实施,将理论学习融入实际演练,促进成果转化,从而促进实战能力。对于专业课的教师来说,为了做到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双强”,要做到对于技术开发以及科研能力的不断提升:一方面,要对相关理论,特别是前沿的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到电动汽车企业定岗锻炼,提升相关技能。在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为了提升他们服务社会的能力,这些教师还应该做到跟兄弟院校进行相互的帮扶。在相互学习之中,除了相互学习,提升专业技能外,专业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专业讨论组的建立,做到共同探索与进步,提高自身核心价值。
3 完善校企合作体制
(1)针对高职院校合作企业数量少的问题,可以跟与其他设有电动汽车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化,这样对企业有一定的吸引力。同时要将企业渠道的拓宽,当做头等大事来做。要主动地跟对口的企业,多方面加强沟通,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比如定期地请相关专家到学校,通过对于典型案例的分析,开展最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讲座;对于电动汽车有关的汽车文化宣传工作,我们也一定要予以适当安排,使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电动汽车最新的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上去了,企业自然而然也会主动找上门来。
(2)做到对于“校中企,企中校”合作模式的创新。在今天的高职院校之中,既有着校企合作没有做到足够深入的问题,也存在着校企合作对象之中电动汽车的企业过少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可以借助于“校中企,企中校”的合作模式,展开深入合作。这样,就能够真正地走上紧密型校企合作之路。学校与企业通过“校中企”,把订单班引入校园,把企业项目引入教学团队,把企业工程师引入教学课堂,可缓解高职院校现有实训设备缺乏、资金短缺的问题,获得企业给予的相关设备支持和技术支持。在电动汽车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做到对于企业实际需求的契合,是高职院校这方面人才培养的关键性的着力点。
企业通过“企中校”,把教师引入工作室,把学生纳入人才储备,把教学设置在现场,可解决技能人才和研发人员匮乏的问题。一方面是相关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是电动汽车不断向社会普及,使得电动汽车领域的人才缺口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可把优秀教师引入企业项目组,利用教师科研能力强的特点协助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企业还可定期邀请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开展实践学习,对优秀学员进行选拔,并签署企业就业定向协议作为人才储备从而缩短就业人员的上班周期和培训时间。
在对于电动汽车专业这样一个高技能型人才方面的培养模式构建来说,要在行业协会和企业以及学校的密切合作为基础的前提下,做到把职业教育跟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联系起来,做到对于电动汽车高技能人才的大力培养。这样,在对教材的开发、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培养目标的设立方面,做到科学而合理,使得在人才需求规格方面,充分适应现实的要求。这样,受教育者对于专业化知识和相关技能能较好掌握,做到对于职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全面的培养学生的“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能力和素养。
参考文献
[1]葆君,刘江鹏.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展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段春艳.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现状及发展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2):143-144.
作者简介:刘秀莲(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车辆工程专业教学。
论文作者:刘秀莲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企业论文; 电动汽车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专业论文; 汽车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