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读写结合:修订后课标的一个亮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亮点论文,课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睁大眼睛,寻觅这份新颁布的修订语文课标中的新意,眼前忽然一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我清楚地记得,实验稿的课程标准中是没有这一表述的,只是在评价建议中提到一句,说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多种途径中提到了阅读。
不动纸笔不读书。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古代没有专门的写作教材,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是在阅读中习得的。民国时期,语文教育现代化探索的先驱者试图将写作从阅读中剥离出来,建立科学化的写作训练序列。但这种分离只是相对的,探索者们深知读写结合是汉语文教育的悠久传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表述:“精读名著的报告或研究,可代作文。”“多读名家作品,以作(习作)模范。”“精读与作文练习,应注意密切配合,务使每一精读之教学结果,即可应用于作文练习,或由每次作文练习,引入精读教材教学。”这些提法,正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读写结合思想遗产的继承。然而,在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读写结合的思想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消失。尤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读写分编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普遍通行的做法,阅读与写作这两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有的分编分册,有的分编合册,阅读与写作这一对语文学习中本来不可须臾分离的“孪生兄弟”,变得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教科书编写影响课堂教学,今天上阅读课,明天上写作课,语文变成两门课程。这就造成阅读和写作的两败俱伤。就阅读而言,课文未能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应有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其学习效用只发挥了一半的功能。另一方面,写作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堆积和课堂上空洞的写作理论宣讲,根本无法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等问题。
写作素材来源有三:生活、想象和阅读。对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有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个别学生拥有相比于同龄人更为丰富的人生经历,但仅有生活没有阅读,写作活动便行之不远,这也是被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一批生活型作家所证明了的结论。中小学生中曾一度风行天马行空地写想象性作文,但想象也是要有基础的,缺少生活和阅读的想象是飞不高也飞不远的。唯有阅读积累丰厚者的写作活动才可能持久。而恰恰是写作最为重要的资源——阅读,长期为我们所忽视。教科书编者总是吃力不讨好,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也设计不出一个能让多数语文教师满意的写作训练序列;而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总爱抱怨说,写作教材是那么不好用。然而,无论是教科书编者还是语文教师似乎都没有意识到,阅读,这个最丰富的写作资源库被我们遗忘久矣。此种现象,我概括为“抱着金碗要饭”。
科学研究表明,阅读与写作虽然有着各自的规律,但恰当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相互促进,更快更好地提高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叶圣陶说:“阅读的基础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写作基于阅读。”他又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阅读是一种吸收,写作是一种表达,吸收是表达的基础,从阅读中获取写作资源和写作技巧,在写作中表现自己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素养,可以反过来促进阅读。因此,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告诉我们:“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之一,是学生获得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让我们记住这个“唯一”,没有阅读或者阅读不够,学生就失去了写作范例。
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两者远距离的结合,即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和写作技巧获得的阅读,这种阅读,不限于课本,不囿于课内,而泛指一般性的阅读,尤其是文学名著阅读。我们主要提倡这种为学生写作终身发展的阅读。无论是10年前的实验稿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是如今修订版的语文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名著阅读。这样的强调,绝非仅止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修养,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这些年的名著阅读教学中,人们无一例外强调读写结合,写作方式有:写颁奖词,写辩论词,写开场白,写对联,写推荐理由,写阅读心语,写读后感,写文学短评……
另一种即近距离结合形态,这里指单元阅读课文与写作训练的结合,因为课文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写作实战,起到立竿见影的训练效果。比如,通过这些文质兼美的阅读课文,我们的教科书编者和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写作活动: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或短评,对某篇课文的主旨、形象、技巧、细节、语言甚至或某句话某个词有感而发,写作成文,模仿课文写法进行作文,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扩写或缩写,将某一文体课文改编成为另一种文体等等。总之,这种近距离结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越是经典课文,值得挖掘的写作资源越是丰富。
新课改10年来,语文教育界的许多有识之士,其实一直都在呼唤语文教育向读写结合传统回归。就拿2011年来说,在写作问题的诸多解决方案中,人们不约而同地提出读写结合和以读促写策略。如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孙绍振教授认为,当下作文教学无效和低效甚至反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文本解读与写作脱离;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则提出作文教学的正路:读写结合,广泛阅读,适当练写;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峦研究员则强调要读写结合,读写贯通,以读促写,不能读写分家,到作文课上才谈作文。
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以读促写和读写结合,是对语文教育传统经验的重新发现,是对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呼吁的一种积极回应,因而它是这份修订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希望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注意到这个亮点,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凸显这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