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筋膜炎78例临床病理特征论文_杨利民

杨利民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78例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 N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NF是临床病例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78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NF的临床资料、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结果:结节性筋膜炎多见于上肢前臂,好发于青壮年。临床表现为肿块小、边界模糊、生长迅速、质硬或韧,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学特征为“S”形漩涡状纤维母细胞,C形或不典型车辐状排列,细胞无多形性,核易见分裂,边缘呈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不表达CD34、AE1/AE3、desmin、S-100,而表达α-SMA、MSA、Vimentin。结论:结节性筋膜炎是由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性病变,形态多样容易误诊为其它类型的软组织肿瘤,诊断应结合临床特点、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避免误诊。

【关键词】结节性筋膜炎,形态学,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鉴别诊断

结节性筋膜炎又称为假肉瘤性筋膜炎,是一种以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的软组织假肉瘤增生性病变。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和部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较高,其病变生长迅速,组织学图象多变,增生纤维母细胞生长活跃,易见核分裂象,在临床病理诊断中极易造成误诊、误治,而引起临床病理医师的重视[1-4]。我们通过回顾性观察分析78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形态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以及临床病理诊断情况,探讨NF是临床病例诊断诊断和鉴别诊断。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3月-2014年10月我院临床病理确诊结节性筋膜炎患者78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经2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师分别独立阅片后确诊,复查其临床资料和相关辅助检查。

1.2 方法

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脱水机脱水,常规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正置显微镜下观察病例切片。免疫组化参照试剂盒说明书采用MaxVision二步法,DAB显色、苏木精染色。选择肌特异性肌动蛋自(MSA)、结蛋自(desmin)、抗体波形蛋自(Vimentin)、S-100蛋自、α-平滑肌肌动蛋自(α-SMA)、CD34和细胞角蛋自(AE1/AE3)的抗体与试剂盒均购于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治疗方法

麻醉下手术切除肿块,并作病理诊断。术后常规止血及抗感染治疗。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及治疗结果

78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男性42例,女性36例,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发病部位为上肢、下肢、头颈部、胸部、腹部、腰背部及臀部,发病年龄从9岁~59岁,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34.2岁和34岁。3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内发生局部肿块,分别于术后5个月、7个月及8个月后再次手术切除,其余75例患者治疗1年后未复发。见表1。

78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临床资料[n(%)]

2.2 组织病理学特征

结节性筋膜炎组织形态多样,多数病例细胞比较稀疏,呈黏液样,间质疏松,间质内常见外渗的红细胞和散在的淋巴细胞,可见微囊性腔隙,部分病例细胞丰富,可见核分裂象,由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组成。部分可见到间质内可伴有灶性钙化,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多核巨细胞,在病变边缘见增生的薄壁毛细血管,边缘呈浸润性生长。

2.3 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78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中36例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不表达CD34、AE1/AE3、desmin、S-100,而表达α-SMA、MSA、Vimentin。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结节性筋膜炎最早由Konwaler等[5]1955年报道的一种发生于皮下或浅筋膜的自限性纤维性肿瘤。男女均可发病,无明显差异,好发于20岁~40岁的中青年。病变好发于前臂和躯干,其次为头须部,发生于下肢者较少见少见,个别可发生于手指,极少数病例还可发生于涎腺、乳腺、关节腔、外阴等处。结节性筋膜炎在婴儿和儿童出现在头部和须部[9]。临床上常表现为皮下或更深处的单个结节,部分病例伴有轻微触痛或压痛,其直径常<3cm。上述这些结节性筋膜炎临床变现与本研究中78例NP患者除发病部位—下肢不不同外,其余数据完全吻合一致。

3.2 病因和发病机制

NP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损伤可导致肌纤维母细胞增生而形成病变,可能与创伤有关。,有学者在黏液性、细胞性、纤维瘤样病变中,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到结节性筋膜炎的多克隆细胞,认为结节性筋膜炎是反应性病变团。本研究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不表达CD34、AE1/AE3、desmin、S-100,而表达α-SMA、MSA、Vimentin,说明本病为肌纤维母细胞增生所致。

3.3 组织病理

NF在人体上常为一界限不清楚的结节,镜下可见NF由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组成,细胞呈呈不规则的短束状或交织状排列,间质疏松呈黏液样,细胞较稀疏,可见微囊性腔隙。核分裂象易见,无病理性核分裂象,病变边缘常浸润周围脂肪或肌肉,少数病例间质内可伴有灶性钙化或骨化。有学者认为缺乏非典型核分裂,小的尺寸,异型性的缺失,在年轻的成年人肤浅的位置特征可以排除恶性肿瘤。本研究发现,镜下结节性筋膜炎形态与病变的病程关系紧密,随着病程的延长,胶原增多,呈疤痕样,细胞逐渐丰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梭形细胞梭形细胞不表达CD34、AE1/AE3、desmin、S-100,而表达α-SMA、MSA、Vimentin。由于NF多发生于皮下或浅筋膜,熟悉其特征后逐渐减少误诊情形,但对于一些少见部位的病例可被误诊为其它软组织瘤,在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时,因此要格外小心[3]。

3.4 鉴别诊断

⑴隆突性皮纤维肉瘤:NF不表达CD34,而隆突性皮纤维肉瘤常弥漫表达CD34。

⑵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肉瘤:好发于人腿肌肉内,多发于中老年人,肿瘤体积较人,大多数可见凝固性坏死。

⑶平滑肌肉瘤:细胞丰富且核分裂,易于和NF混淆,但NF表达α-SMA,平滑肌肉瘤表达h-caldesmon和Desmin。

⑷黏液纤维肉瘤:好发于老年人,常呈多结节状,位于皮下或深部肌肉内,,分化好的黏液纤维肉瘤与NF鉴别较困难,但仔黏液纤维肉瘤可见漂浮的假脂母细胞,还可见实质性区域,免疫组化一般不表达α-SMA。

⑸纤维瘤病:也梭形细胞多呈平行的民条束状排列,并向邻近的脂肪组织或肌肉组织内浸润性生长,可表达β-catenin。

3.5治疗与预后

局部手术切除是NF治疗最常见的治疗复发,罕见复发,如果复发,可能是因为切除不完整性或不彻底,应怀疑为恶性并重新考虑。NF可以通过完整的局部切除术治愈,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郭以宝, 周张需, 倪代华. 结节性筋膜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J]. 吉林医学, 2011, 32(10): 1913-1914.

[2] 黄传胜, 匡忠生, 陈文静, 等. 结节性筋膜炎50例临床病理特征[J]. 陆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3): 253-256.

[3] 李伟华, 尚红刚. 结节性筋膜炎临床诊治与误诊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 2012, 29(6): 499-500.

[4] 顾新军, 余我, 黎炎, 等. 结节性筋膜炎28例临床病理分析[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2010, 17(10): 52-53.

论文作者:杨利民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结节性筋膜炎78例临床病理特征论文_杨利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