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气自动化发展研究过程的逐步加深,PLC技术在现代化自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凸显得尤为重要。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改变了控制系统原有的传统模式,解决了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一些疑难杂症,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本文主要针对电气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PLC技术;应用
1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的发明以继电器控制系统技术为基础,首次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可编程控制器涵盖了现代通读系统、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系统技术等,当运行中设备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依靠这些技术及时地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同时依靠信号传输可以与其它设备进行连接实现通信,能快速生成报表,对生产方式进行调控。现如今,可编程控制器经过数十年不断地更新完善,其自身功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可编程控制器依靠自身的技术优势,性能等各方面也在逐步提升,实现了计时、计数、逻辑判断等顺序控制功能,在工业生产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与普通计算机有很大区别,他有自身的控制系统编程语言,有独特的数据传输接口以及监控所需的必要软件,可编程控制系统可以认为是具有特殊性能结构的工业化计算机。其结构控制框图如图1所示。
2可编程控制器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现阶段,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得到飞速发展,PLC技术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具体表现为:PLC技术操作简单、可靠性高,和传统的继电控制技术相比,具有非常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生产环境;操作人员设置简单的指令,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操作指令,例如直观、形象的程序段。PLC控制系统的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反应速度快,实用性非常强,采用PLC控制系统代替传统的继电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作强度;在控制的过程中,还能够使用各种辅助继电器,并不需要考虑固有返回系统。PLC控制系统简单,操作环境和操作流程简单易学,对操作技术人员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适应各种操作人员学习。
3PLC技术在电气自动化项目中的应用路径分析
3.1PLC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项目中的顺序控制
3.1.1运行输煤自控系统
在运用PLC技术建立输煤自控系统,细化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包括储煤系统、上煤子系统、卸煤系统以及配煤系统.而技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将基础参数分为重要的三个具体层次,第一层是主站层,主要由PLC可编程控制器以及人机交互接口设备组成.第二层是I/O层,主要是利用设备在光纤和主站层控制结构之间建立联系,保证信息交流的完整度.第三层是传感器层,利用的是二次控制电缆以及输煤传感执行结构.将PLC技术融合和应用在输煤自控系统中,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实时监控项目的顺利建立,最大化的优化工作环境,提升劳动生产效率.
3.1.2运行设备除灰系统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多,相应的保护政策也陆续出台,运行电气自动化项目的企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生产模式,借助PLC技术对系统进行除尘,主要是借助其核心控制器的功效,PLC技术在除尘过程中,主要是针对送风机、加热器、卸灰装置以及管道压力装置等.另外,PLC技术参数控制的是二次仪表以及传感器等,最常见的使用模式就是PLC双机热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架构,不仅能便于参数修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参数的可读价值,对于N个功能模块和主程序模块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最优化的自动化除尘控制系统.
3.2PLC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项目中的闭环控制
在闭环控制操作运行时,借助的是PLC技术的基本模块,将PID指令进行划分,从而形成有效的PID控制参数,确保主控制程序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基本的设置要求,也提升参数的准确性.
3.2.1主要应用于水泵以及油泵电动机
在运行中,每个基础控制结构能利用PLC技术进行自动化运行,并借助调速器油泵对运行累计时间进行综合分析.当压力位降低时,主泵结构会自动启动;若是压力位的基础参数持续下降,直到整定数值,就使备用泵系统自动启动,直接对压油罐进行加油.另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PLC技术对运行时间进行标注,当PLC控制器重启时,系统会自动默认,而当PLC技术操作时,控制的油泵是自动控制方式以及常规控制方式.也就是说,在系统中运行PLC技术,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3.2.2主要应用于发电机调速
利用PLC技术进行发电机调速,要经历机械液压型调速机制、电气液压调速机制以及微机调速机制三个模型,其中,转速测量单元以及电子调节单元是比较关键的要素,不仅要驱动导水系统,也要对转速进行有效的测量,保证优化调节规律.目前,我国应用较多的PLC技术项目就是积分微分以及PID控制系统等.
3.3PLC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项目中的开关量控制
3.3.1主要应用于自动切换系统中
在传统的火电系统运行过程中,主要利用的是电磁型继电器,但是在控制器内部要安装较多的电磁元件,且自身具备较多的触点,系统的运行和连线结构就会出现问题.而随着PLC技术的发展,PLC控制器代替元件,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能在技术人员运行分合闸操作的过程中,针对指示信号进行规范化操作,利用PLC技术简化二次接线流程,从而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并且在不需配置闪光电源的过程中提升项目实效性的贴合要求.另外,强化辅助开关数量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控制器之间的联动机制,在显示屏中显示出实际运行信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技术人员的运维时间和运维强度.
3.3.2主要应用于断路控制器中
在系统中添加PLC技术,能提升设备运行框架的完整度,并且保证装置内备用电源的使用参数,实现自动化控制开关流程的有序进行,借助运行中传递的信号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另外,在系统的逻辑判断结构和数据处理措施中,能提升系统在实际框架内运行不同的操作.同时,将PLC技术应用在短路控制器运行结构中,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的抗干扰性,保证数据参数可靠稳定,并且有效的提升系统的调试操作,真正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在PLC技术应用过程中,技术研究人员要强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保证PLC技术运行的可靠性,针对实际的设计过程以及运维过程进行集中的管控.并且集中强化PLC技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优化传统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完善智能化控制仪表的实际价值,促进PLC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发展.特别要注意的是,在研发PLC技术创新型发展策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开关量逻辑控制、位置控制、闭环过程控制以及计算机前端级控制等项目的实效性,真正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出发,建立健全管控机制和操作行为,为PLC技术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以及技术的发展,PLC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实际运行结构也在不断升级,技术人员只有在提高技术操作流程的同时,强化设备运行机制以及人机结合的智能化操作框架,才能真正推进PLC技术和电气自动化项目的融合,建立更加完整的项目发展结构,扩大PLC技术运行的实效性,从而促进我国电气自动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岩,代伟,杨杰,等.基于软PLC技术的磨矿过程运行控制系统及实验[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6(03):309-313,317.
[2]许青林.基于SMS技术和PLC技术的红外线实时监控防盗系统的研究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25(17):160-162.
[3]许亮.冶金工业自动化中PLC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18(06):94-95.
论文作者:韩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技术论文; 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 操作论文; 电气自动化论文; 项目论文; 的是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