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通高中音美特长教育的几点感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音论文,几点论文,特长论文,感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包钢五中自1995年开办特长教育,在每年秋季招生的应届高一新生中,设置一个由音乐生和美术生组成的特长班,学生在接受普高文化课教育的同时,每周有6—8课时的专业课学习时间。这是普通高中教育中的新的研究点,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值得人们关注。
一、特长班学生情况分析
2003年9月,包钢五中应届高一新生编制为10个教学班,其中普高重点班2个、普高普通班7个、音美特长班1个。音美特长班共52人(美术生32人音乐生20人),是我校自开办特长教育以来招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往届班级平均人数均不超出30人),由笔者担任该班的班主任工作。下面以该班为例,阐述一下笔者对普通高中音美特长教育的感受与认识。
如表1所示:笔者所任的音美特长班入学平均分为240分,较年级重点班的平均分差距有100多分,较年级普通班的平均分差距也在50分左右,特长生的中考成绩普遍偏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这些孩子身上,比较集中地存在着懒散、自我约束力差等现象,这乃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他们绝大多数都有从小就学习特长的历史或适合学习特长的天分,于是转而学习特长,初入高中的他们,心中大多存有一种信念: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低于普文普理高考成绩100多分,只要专业合格或过硬,他们就有升学的希望。他们怀揣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了高中的学习生涯。
表1 包钢五中2003年秋季入学高一各班人数及入学平均分
1 2 3 4 5 6 7 8 910
班级普高重点 普高重点 普高普通 普高普通 普高普通 普高普通 普高普通 普高普通 普高普通 音美特长
人数 54535858 5857585858
52
均分 342
343
288
290287
302
297
297
296 240
二、教师、家长、学生对特长教育的认识
当孩子们满怀希望准备学习特长的时候,充她们之耳的是社会上对特长教育的种种宣传,如“××学校重视特长教育”,“特长教育的升学率高达××”等等。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此类宣传招牌的诱惑力极大。它迎合了许多成绩偏低又有一技之长而且渴望升学的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心理。于是,特长教育也就逐渐红火起来,然而走近学校、走近学生、走近家长,她们对切身经历过的特长教育的看法却令人深思。
教师:“什么也不会,启而不发,又笨又傻。”从教十二年来,我曾给六届特长班带过课,特长生文化课功底之差我是有深切体会的。坦率地讲,直至这届我以班主任的身份再次给特长班带课时,我才有机缘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重新看待我的教学,于是才有今天的认识:起点不一、目标不同、要求自然不等,何谓“因材施教”!如果不是这份班主任工作的缘故,如果我依然是以科任老师的身份代课,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与误区不知还会持续多久?!
学生:“我感觉自己像白痴。”这是我班一名学生的家长在与我谈及自己的孩子上高中以来的感受时引用的孩子的原话。特长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又是敏感的,他们很在乎老师给他们的一言一行乃至一个眼神,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我们是一路差来一路挨批、一路艰难地走。”普高应试教育下我们不难想象这个特殊的群体其生存之现状!
家长:“孩子成绩好的话谁学这特长。”我曾利用家长会的时机请家长们做过一次民意测验,最让我震惊的答案是:“在孩子具备学习普高的条件下绝不选择学习特长。”可见,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对特长教育也缺乏应有的认识。写到这里,脑海中突然冒出学生的一句话:“我们过的是两点一线的生活。”可悲的是,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点中,学生头上罩着同样的“紧箍咒”。于是,从教师到家长到社会,普遍形成了对特长生的一种歧视与漠然相对。我们不妨再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回看一下如今的特长教育:
1.对特长班文化课教学的感触。给特长班带文化课的老师普遍都有一种感觉,“太累”,这是生源的“先天不足”造成的。虽说校方强调给特长班降低难度,抓基础,可教师心中以普文授课标准衡量学生的心态普遍存在。人的心中总该有杆秤,如道德标准、行为标准、教学标准等。可是,特长教学的标准在哪儿,确切地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老师都不知晓。于是,惟一可以使用的也就是普文标准了,被这样的标准衡量惯了的学生,自然有种在老师眼中是“白痴”的感觉。就连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后的成绩分析会,我们也很难听到关于特长班文化课的分析,因为学校没有参照的标准。作为班主任,我只能跟在普文标准后,要求自己的学生尽量缩短与普文学生的差距,可差距在什么范围内可被视为正常,在什么范围内升学无望,面对高考的压力,我哑口无言。最后,自己想出一个很拙劣的办法:以普文重点班文化课最高分的60%成绩作为衡量特长生文化课成绩的标准,可把它视为标准,心里实在没底儿,因此很是困惑。
2.对特长班班级管理的感触。特长班学生大多思想活跃,这与其所学专业有密切关系(尤其是音乐专业),对于一个由这样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班级管理难度相对较大。随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可或缺。因为他们对社会问题、学校管理、教师的教育方式等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其中许多的见解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为此,我尝试使用了换位思考的思想教育方式,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不定期召开以此为主题的班会,从学校、教师、家长的角度让学生进行思考、展开辩论,而我则从学生的角度就学生所提的问题给予答复,收到了不错的效果,一年多下来,学生中一些较偏激的思想、处世原则等,有了较大改变。
然而,我深知这种改变脆弱而苍白。例如在学校进行一年一度的三优评比时,学生问我“老师,咱班为什么只有校级三好生而没有处(指包钢教育处)级三好生”时,我又哑然了。只能安慰他们说去咨询校方。此时,“歧视”的阴影已在学生心空飘荡.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正在付诸东流,事后,我为此咨询校方,校方的回答是成绩不够。试想,拿普文普理学生的一把“戒尺”去衡量特长生,他们当然属于被人们所笑称的“特短生”了。是否应该考虑建立适合于他们的管理标准?让特长生在自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有所作为,可以达到某某水平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3.对特长班专业课教学的感触。特长生每周都有固定的专业课教学时间,有学校为他们配备的专业老师执教。学生们在接受良好专业教育的同时,时常对我感慨时下专业考试的某些不公正现象,我只能以“邪不压正”的观点开导他们,鼓励其在专业方面尽自己的全力,并与专业教师随时沟通学生们的状况。然而,这种沟通太有限了,它仅限于班主任与专业教师的沟通,科任教师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很少,仅仅是由班主任充当传话筒。为什么不能建立特长班全体教师定期沟通的制度呢?为了这些孩子的明天,他们更需要各科教师的齐抓共管。因为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和专业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而只有专业课与文化课各科成绩同样出色的孩子才有升学希望。定期沟通,可以锁定双方共管的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共同作用力,个人愚见,这样更易于特长教学。
4.对特长班学生心理的感触。从开始高中生活的第一天起,从踏进这个特长班的第一天起,我就教育我的学生:学做人以诚信为本,学学问以尽自己所能为本,凡事问心无愧就好!快两年了,只记得自己无数次地重复这句话,却忽略了学生们的感受。高二下半学期,当我也准备效仿其他班级以成绩高低重排座位时,学生们的反映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班级几个成绩偏低的学生在考试时作弊了,当我在班会上说到此事时,这几个学生不约而同自觉地站了起来,问及为什么会有此行为时,他们是这样回答我的:“老师,我们想使自己的座位尽量靠前一些,我们是怕老师放弃我们才做了这愚蠢的傻事”。针对此事,班级全体同学又对考试舞弊行为展开了一场讨论,认识到了舞弊的可耻性。尽管他们身上有这样那样很多的不足,但他们一直记着老师说的那句话,在尽自己所能努力着,不愿意被放弃。那次班会是我所经历的所有班会中内心最受触动的一次,我从此彻底打消了以成绩高低重排座位的念头,而是以“一帮一互补”的方式排座位,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总之,特长教育正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苦苦挣扎,拯救特长教育,构建适合特长教育的学校教育及管理模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