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_债券论文

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_债券论文

香港债市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发展前景论文,债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讨论香港经济转型路向中,已成为各界共识的是进一步发展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债券市场。香港债市起点低,发展潜力极大。

债市现状

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深刻教训是必须建立强劲稳健的债券市场,以缓和资金错配问题并提高中介机制的效率。为此,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债市发展,致力把香港发展为亚洲债券市场中心。据统计,2001年新发行港元债务证券3858亿港元,虽比1998年减少6.5%,但年底未偿还港元债券证券4936亿港元,比1998年底增加26.5%。到今年6月底又增加到5308亿港元。近年来金管局为推动债市发展而建设的金融基础设施在亚洲居领先地位,为债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中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与美元债券结算系统和即时支付结算系统联网;与欧洲结算系统(Euroclear)及Clearstream联网并推出欧元结算系统;与澳洲、新西兰及韩国联网;日元结算系统也在筹备之中。香港债券市场的另一项新发展是零售债券已具雏型。此产品最早由金管局于1999年9月推出,去年底以来蓬勃发展,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的发行总额已达132亿港元。

供应潜力

香港债券市场在亚太区仅次于日本,但与拥有国际金融中心的美国、日本及英国比较有颇大距离。以未偿还债券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比,这三个国家的比率依次是146%、136%和64%,而香港仅为35%(均为2001年数据)。但这也显示香港的发展潜力惊人,即使按保守规划而令香港债市规模达到GDP的70%,未偿还债券则仍可以再扩张达3500亿港元。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其主导的债券品种一般包括国债和法定机构债券、公司债券及证券化债券。发达的债市如美、日、英、德等皆形成这三大产品层次,只是各层次比例不同而已。在香港,按金管局分类,发债主体包括外汇基金、法定机构、多边发展银行、海外非多边发展银行、认可机构及本港公司。这些发债体的需求均受限制。

由于政府一向奉行审慎理财原则,过去财政持续录得盈余,因此没有发债需要,相当于国债的香港政府债券并不存在。虽然近年由于经济转型而出现结构性财政赤字,但政府仍有财政储备逾3000亿港元。在可见的未来,政府大举发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可能性不大。

港元债券的本地供应者主要来自法定机构、证券化市场和私营企业。法定机构主要包括地铁、九铁及机管局,而证券化债券则主要是由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发出的按揭债券。这些半官方机构的管理及营运均采取商业化原则,其发债除考虑协助香港发展债市之外,还必须考虑本身发展的商业需要。因此,其港元债券发行及供应将稳步而非大幅增长。发展潜力较大的是按揭证券公司的按揭债券。目前该公司的按揭资产组合约为200亿港元,与银行业庞大的楼宇按揭贷款比较份额极低,未来甚具发展潜力。

绝大部分香港公司并不热衷申请评级,一是要撰写发债书详细陈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盈利前景等,并需付出律师及核数师费用,在时间及金钱上的费用超过银行贷款的成本或与其较小融资金额不成比例,企业缺乏发债的动机。二是香港家族控制的企业多不愿意因为发债向公众作更多财务方面的披露。去年底本港公司债券余额388.8亿港元,未来供应增长仍面对一定局限。

需求局限

债务证券的需求一般来自零售投资者及机构投资者。零售投资者过去在香港债市无足轻重,一方面发行的债券多不以零售投资者为对象;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提供众多投资工具供选择以及长期形成的投资文化,在投资泡沫化时期投资者完全忽视了债券投资分散风险的原理,对债券投资的兴趣不大。随着股市连续3年走低,楼市大幅调整,外汇、贵金属及其他衍生工具交易风险增加,政府和证券业适时大力推广零售债券、保本基金、存款证等低风险产品得到市场较佳的回应。但香港零售投资者对债券的认识有限,大都将之当作定存的替代品,而非投资组合中一个可以积极管理的工具,因此需求多集中于中短期债券,而且多持至期满为止,从而制约整个债市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理应充当活跃二手市场的角色,在资金充裕环境及从资产组合配置的角度看,只要可供选择的债券增加,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也会增加。

发展方向

一、继续发展本地港元债券。增加债券供应量改善二手市场及刺激需求。按揭债券及公司债券两者的起点仍然偏低,扩展的余地较大,按揭证券公司可以购入更多优质按揭资产以增大发行额。在公司债券方面,暂不宜强力推行低评级公司发债,因投资者尚未能接受可由市场自行决定其发展方向。高评级蓝筹公司的发债会因市场及本身资金需要进行。当局可以考虑推动的是对目前评级稍低,但仍有发债需要的企业进行资产集中并证券化以提升信用,或是以信贷保证提高其评级,达到机构投资者可接受的评级水平。今后应推动增加各类型债券的长债比重,改变整体债市年期结构过短的情况,为保险公司等长期投资者提供足够供应。当长期港元债券供应改善后,可以考虑规定强积金、公积金把一定比例的投资放在港元债券之上。

二、拓展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债券市场。在未来中国国力继续提升、金融市场全面开放、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主导货币之一时,中国债市的巨大潜力将可以释放出来。现阶段由于人民币未完全自由兑换,香港仍未找到直接参与这一市场方式和途径。在债市金融基建方面,香港现有先进的系统虽不可能全盘照搬至内地,但可协助国内进行有关的金融基建,并在这一协作过程中实现港内两地系统联网。在未来人民币债券市场正式对外开放之时,香港的目标定位是成为人民币债券的离岸发行、交易和结算中心。在其他配套设施方面,香港可以在相关衍生产品设计、交易和结算方面有所作为。对于中国政府及企业发行外币债券的需要,香港则应当仁不让争取有关业务,与其让外币债券发行业务流失到其他国家,不如由香港来执行这项工作。当香港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与日元系统联网后,香港即拥有美、欧、日三大货币的结算系统,有能力替中央政府及企业发行三大币种的债券。在目前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兑换的情况下,香港拥有自由汇市的优势,在遵守国家外汇管制的前提下替中国政府及企业发行外币债券提供货币对冲,消除汇率风险。以中国最大的地方航空公司南方航空为例,其中期业绩倒退39%,主要是其300亿日元的债务因日元升值而录得1.59亿元人民币账面汇兑损失。如果内地发债体在香港发行日元债券,虽然香港仍不可以直接替其对冲日元与人民币之间汇率风险,但由于港元、人民币均与美元挂钩,故可以通过港元兑日元这一替代对冲(Proxy Hedse)化解绝大部分的汇率风险。

三、争取亚洲周边地区债券业务,并把发展债市规模与提升中介角色并重发展。争取成为亚洲区债券市场中心的难度最高,因为面临区内、外的庞大竞争,大家都想把业务留在本地及成为地区中心,结果香港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的联网使用率偏低,而区内也暂没有其他支付系统接受其联网邀请。今后一方面争取政府间达成区域分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吸引发债体前来发债及投资者前来投资,首先可争取在内地投资的区内机构和外资企业前来发债。短期来说,有关当局以发展零售债券市场推动香港债券市场的策略是正确之举。因为零售债券市场参与者众,推动市场的发展其实是在进行一场有关债券知识的教育和推广。零售债券引入了新的配售机制,不仅为散户认购债券提供了方便,而且对改变一般投资者的投资习惯产生了极大的效果,扩大了债券投资者的基础,为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活跃二手市场提供了条件。银行提供零售债券的中介服务既可获得非利息收入,又可维系与客户关系并拓展理财业务。可以预见,香港零售债券市场仍将方兴未艾。

标签:;  ;  ;  ;  ;  

香港债券市场的发展前景_债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