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竹英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300
【摘 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5月到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主要是因为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的情况。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临床表现通常以神经功能缺损相关表现为主,患者通常无法正常开展日常活动,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在短时间内死亡,及时有效的抢救能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但患者仍会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会在患者抢救后给予其康复治疗,以此促使其临床症状改善[1]。本研究对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5月到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年龄41~77岁,平均(58.27±6.32)岁。试验组男28例,女22,年龄41~78岁,平均(58.35±6.11)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让其遵医嘱持续用药等。
试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其中首先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其治疗方案及进展为其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路径表,护理人员应在制定路径表时对既往病例及其护理经验进行详细了解,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交流,并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制定于患者相符的临床护理路径表,确保其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符;其次,护理人员应及患者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知识,强调疾病的危险性和治疗方案,并对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患者的病情及其预后发展,并强调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对患者治疗效果提升的促进作用;再者,护理人员应在患者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每日早8点及下午4点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记录,持续监测其体温、心率和脉搏等基础生命指标的变化情况。对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加强血糖和血压监测,并遵照医嘱给予其对症治疗,合理控制患者的饮食等;另外,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干预,实际护理中应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成功治愈的案例,不断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多让患者聆听轻音乐及开展简单的游戏等放松心情并转移注意力。同时,应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良好心态对其治疗效果提升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调节自身不良情绪;最后,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康复指导,让患者在治疗48h且病情保持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从简单的床上被动运动开始,对患者的关节进行屈伸活动,之后根据其恢复情况让其进行肢体关节活动等床上主动运动,在患者病情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指导其坐起进行日常生活训练,患者能够站立后协助其进行行走训练,并在其下床后逐渐缓慢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但应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以此促使其肢体功能恢复。对于存在语言障碍及吞咽障碍等情况的患者,应指导并协助其开展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促使患者相应功能恢复。
1.3评价指标
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分别使用NIHSS量表和Fugle-Meyer量表完成,分数越高代表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或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表1数据,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试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患者在发病后的病情进展较快且死亡风险较高,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很好的效果,但患者抢救后的恢复较慢且通常难以恢复到正常状况。根据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情况,在其发病后早期给予其康复训练指导通常能让其恢复速度得到促进,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提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2]。根据临床实践,常规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恢复效果得到提升,但其难以让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达到预期水平,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临床护理路径是临床护理中的一种常见模式,其以患者的病情为基础,根据其身体状况及治疗方案对护理工作进行明确,并依据一定的顺序将护理工作划分为多个路径,以此配合完成患者的治疗,从而促使其治疗效果提升[3]。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康复护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开始训练时间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能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时需要从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按照预定的计划开展护理工作,并在护理过程中适当对护理操作的实施进行调整,确保其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符,从而让护理效果得到提升[4]。
本研究对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两组干预前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干预后两组评分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干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促使其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志宏.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临床效果[J].临床研究,2018,26(09):153-154.
[2]杨冬花.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8,24(15):173-175.
[3]张伟伟,李金梅.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149-151.
[4]李梅.临床护理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7,20(13):114-116.
论文作者:唐竹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路径论文; 脑卒中论文; 效果论文; 肢体论文; 病情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