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商投资的现状及有效利用研究_绿地投资论文

我国外商投资的现状及有效利用研究_绿地投资论文

外国在华投资现状及有效利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状及论文,外国论文,在华投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利用外资已由借用外国贷款为主转为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为主。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有两种方式:一是新增投资,又称“绿地投资”,即外商在东道国建立合资企业或独资企业;二是跨国公司并购投资国有企业,即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国有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取得对国有企业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后一种方式,虽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早已超过“绿地投资”,但在我国从2002年才逐步升温,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以及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政策近年来的转变有关。随着十六大后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加快,政府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两种利用外资形式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不同的促进作用,跨国并购像跨国公司的新设“绿地投资”一样,正在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新战线。如何将两条战线的外资利用更有效地协调起来,关系到今后的利用外资效果。

一、跨国公司“绿地投资”的新进展

从1979年到2002年中国利用外资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和两次高潮。1991年之前,外商直接投资开始进入中国,但著名的跨国公司投资并不多。到1992年,外商在华投资迅猛增加,掀起第一次高潮。从2001年起,外商直接投资出现第二次高潮,跨国公司的高新技术投资继续增加,实际利用外资稳步上升。截至2002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2001年外商投资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占到10.54%,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4.57%,外资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50.8%,外资企业税收占全国税收的19.1%。外商投资项目40%以上是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其投资的领域集中在微电子、通讯设备、汽车、仪器仪表、制药、化工、办公设备等技术、资本密集行业。由于外资成份的增加,迅速提高了我国的技术水平,改善了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质量。

外商直接投资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为了延长其产品价值链而进行的商业投资行为,它们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随着东道国投资环境的改变以及东道国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跨国公司投入到中国的先进技术也逐渐增加。到2000年,跨国公司投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使用母公司最先进技术的比例已占到42%,使用比较先进技术的比例占到45%,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01年底,世界500强中的400多家大企业已到我国投资,跨国公司的“绿地投资”出现了新的局面。目前,跨国公司的绿地投资呈现以下重要特征:

1.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投资研究与开发中心。为了有效地开发中国市场和利用中国的人才、资源,占据有力的竞争地位,跨国公司积极在各大城市设立研发中心。到2001年底,跨国公司在华的研发机构已超过110家,其中上海41家,北京34家,深圳有18家,主要集中在IT行业、生物制药、精细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美国GE公司的研究中心在2002年3月已注册为独立法人,未来的研究人员达2000多人。摩托罗拉公司在其下属手机事业部和蜂窝电话事业部分别设立了2个研发机构,并与中科院计算所建立了人——机通讯技术联合实验室,研究项目已接近世界前沿水平。宝洁公司的研发机构正面向国际市场开发新配方和新产品。微软公司宣布将把设在上海的亚洲技术支持中心扩展为微软的全球工程策划中心。

2.跨国公司加大对华投资力度。2001年英国BP公司同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合资27亿美元,投资年产90万吨的乙烯项目,是目前世界单线产能最大的乙烯装置之一,预计2005年投产后的产量达到我国现在乙烯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法国电讯集团阿尔卡特在2001年10月增加对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的投资,从原占31.65%的股份增加到51%的股份。阿尔卡特承诺新公司将进一步开发面向全球和本地市场具有独创性和全球性的核心技术,其中包括新一代固定和移动技术,新公司研发中心的工程师将达到3500名。2000年日本企业在华投资29.2亿美元,2001年合同外资额上升到54亿美元,同比增加47%,实际到位资金43.5亿美元,同比增加49%。中国加入WTO后,日本企业启动了“中国市场战略”,加大了技术和资本输出,如2001年东芝公司把数码彩电大屏幕彩电转移到大连生产,2002年6月在杭州投资70亿日元建立了IT产业生产基地。

3.跨国公司投资带动了国内产业配套。著名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设厂,需要大量的中间产品和相关服务配套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国内企业涌现出许多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配套企业,如摩托罗拉在华投资的700多家供应商有400多家是国内企业;爱立信在华采购额猛增了4倍,2000年达149亿元。全球最大的50家汽车零部件厂商有一多半在中国建立了合资企业,为整车生产的外资企业配套。苏州地区已经形成笔记本电脑生产的配套产业群;在广东东莞形成了计算机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的集散地。全球计算机巨商戴尔公司在我国设立了计算机整机和零部件国际采购中心;通用电气公司在北京成立了“通用电器中国采购及出口有限公司”,为其全球制造体系配套服务;松下、三洋、飞利浦等公司在深圳成立了采购中心。中国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加上拥有廉价的劳动力,使其加工的配套零部件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吸引着跨国公司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绿地投资”规模。

4.外商独资企业增加。从1997年以来,中国新批外商独资企业数目大大超过合资企业数目。到2001年,中国新批外商独资企业15643个,合同金额430亿美元;新批外商合资企业8894个,合同外资金额176亿美元。独资企业项目的数目相当于合资企业项目的2倍,独资金额是合资金额的2.4倍。由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逐步放宽,加之中国企业在和跨国公司合资的过程中,存在着产权不清、制度扭曲、文化冲突、利益冲突以及各种管理协调的矛盾,影响到外方收益最大化,部分外商转向独资。对于外商独资企业的增加,国内一些学者对此发生了质疑,但也有一些学者持肯定态度。前者担心外商独资会使中方利益受损。后者则认为,中国利用外资的最大目的是获得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尽快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国际竞争力,所以以市场换技术应是允许外商独资的前提条件,否则外商不肯提供其先进技术。而且,中国入世后的外资政策、法规需要同国际进一步接轨,需要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二十多年来,中国利用外资的第一条战线一跨国公司的“绿地投资”,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提高了国内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了产业结构,改善了劳动力素质,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税收,促进了经济增长并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如跨国公司的绿地直接投资在地域上分布不均匀,导致地区发展差异增大。尽管我们采取了许多吸引外资到中西部地区投资的政策和措施,但成效不够显著。改革开放二十二年来,共有85.96%的外资投向东部地区,8.78%的外资投向中部地区,5.26%的外资分布在西部地区。2000年,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份额上升到86.62%,中部地区上升到8.83%,西部地区下降到4.55%;2001年,东部地区继续上升到87.15%,中部地区下降为8.75%,西部地区一直下降到4.1%。另一方面,外商的中低档次重复投资增加了中国的产业结构矛盾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难度,也增加了中国的环境污染。

二、跨国并购:利用外资的第二条战线

十六大后,我国利用外资战略转变,鼓励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开辟了利用外资的第二条战线。发展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结构的转换。从经济结构转换的角度看,新增“绿地投资”虽然有利于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先讲设备和先进产业,尽快提升一国的经济结构档次,但是它却不能使存量资产得到优化调整。而且新增设备和技术形成新的生产规模后,还会造成原有生产能力和生产员工的更大过剩,形成对原有产业结构的巨大冲击,如果不调整产业结构,就会加剧经济结构矛盾。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压缩和优化存量资产。在市场经济中,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企业并购方式进行,即通过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劣势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由于我国国内缺乏有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难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的重组,所以吸引跨国公司并购重组国有企业,是新形势下的理想选择。

1.跨国公司资本、技术实力雄厚,管理先进,它们并购国有企业特别是控股收购国有企业之后,会把国有企业纳入其全球产业价值链进行整合,以加强协同效应。跨国公司通过剥离目标企业的无效资产,注入高效资产,将迅速提高其子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例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收购江铃汽车公司后,通过注入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迅速扭转了江铃汽车连续两年严重亏损的局面,2002年实现净利润超过2亿元,每股净收益超过上一年水平,摘掉了"ST"帽子,重返深圳成份股行列。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原在中国建立了17家合资和独资企业,业务上存在着交叉和重复,2001年10月当它以51%的股份控股收购上海贝尔后,把所有的业务整合到一起,大大提高了在华投资的竞争实力。阿尔卡特母公司随即向新公司提供其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并积极开发面向全球的具有独创性的新一代固定和移动网络技术。

2.跨国公司拥有先进的企业制度,通过并购重组国有企业,规范其治理结构,注入管理经验、营销渠道、用人机制、内部分配方式、市场理念等新的软件,会使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质量显著提高。跨国公司的股权收购,将促使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起来,加速国有企业的产权多元化,并将有力地推动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3.减少国内企业的重复投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经济出现了过剩现象,特别是一些制造业行业出现了较大比例的生产能力过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企业重复投资所致。外资并购是所有权转移或是技术改造型投资,不会形成大量新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压缩存量规模和减轻国有企业的生存压力。

4.并购国有企业可以比新增绿地投资更快地收回投资,实现盈利目标;可以有效地利用国有企业的经验曲线和无形资产,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可以使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跨国公司实现后发竞争优势。此外,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并购绕过东道国的关税壁垒和减少贸易摩擦,有效地实现内部化管理。

三、调整对策使利用外资效用最大化

协调好两条利用外资战线的合作,以实现外资最有效利用。首先,应当区分两条战线的利用外资战略重点,制定出不同的符合实际战略需要的外资政策,使西部利用外资有足够的吸引力,东部地区在吸引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中取得良好效益。例如,对西部地区外商投资给予产业政策和税收政策的更大优惠,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巨大凝聚力;注意改善外商投资的硬环境,如交通运输条件、开发区基础设施等,积极改善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市场状况和社会环境。其次,对两种外商投资,应建立不同的管理、监督机构,以做到对不同性质的外商投资活动的有序管理。特别是外商并购活动在产权交易市场上具有很强的操作技术性,必须引进和培养中介人才和监管人才,以防止不正当交易和外资垄断行为的发生。应借鉴国际并购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紧制定和完善外商并购投资的可操作性政策规定。再次,东部地区资本市场较发达、加工制造业较多,人口密度大,土地面积少,外商绿地投资已有一定的规模,而且重复建设现象较重,因此,今后对东部地区一般性技术的外商绿地投资项目应有所限制,着力推进外商的并购重组,以优化产业结构。对西部地区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工程,如西气东送、西电东送以及铁路公路修建等项目,需要引进新的具有开发能力的资本技术型外资。同时,从东部转移来的制造业外资,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两种外资共同促进,使新上投资项目作用于提升产业结构,使外商并购活动加快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都应根据地区特点把握住重点,合理安排和配置资源。要加强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协作,加强地区间的人才、技术、信息和市场的交流,以便促进外商的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在我国三大区域合理流动,取得两条战线作战的良好协同效果。

虽然全球跨国并购从1995年起已占到直接投资(FDI)的50%,1999年占到80%以上,但是中国在2000年仅有不到5%的外资是通过跨国并购完成的。今后随着我国利用外资战略转变,外资并购政策、法规的进一步明确,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活动将会大幅度上升。我国利用外资的两条战线需要在分工的基础上加强协同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

为了使利用外资改组改造国有企业取得良好效果,还需要解决好如下问题:(1)建立清晰的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产权基础。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清,不仅会使国有企业在并购时因评估不准而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而且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收购目标企业的相应风险。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工作,以保证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活动中实现双赢。(2)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一些活动将通过在资本市场收购上市企业的股票进行。然而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政府介入过多,造成消息市、政策市,使股市投机过重。因此,需要加强股市的监管工作。对于大量未上市的国有企业,更需要以法律、法规来规范。(3)尽快出台《反垄断法》和《竞争法》,以保证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有序进行。我国应当借鉴国外利用竞争法约束跨国公司并购行为的经验,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和对关联交易的审计,以防范外资垄断经营的并购行为给我国正在成长中的国有企业和市场经济带来损害。(4)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为了解决外资并购中的交易资产定价问题,应加大资本市场的开放力度,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这样既可以利用证券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又可以利用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5)加快银行业的改组改造,吸引外资银行并购国有商业银行。

标签:;  ;  ;  ;  ;  ;  

我国外商投资的现状及有效利用研究_绿地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